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风险评价LECD

安全风险评价LECD

LECD风险评价法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1、2、3、4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表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包括四班三运转)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5 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2009-07-07 18:42危险源辨识、管理及申报围危险源管理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因素。

危险源风险辨识工作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确定是否可承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情况验证危险源辨识3.1 危险源辨识的围危险源辨识的围应覆盖:a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c所有作业场所的设施。

对单位所有的场所、物品、材料、工艺流程、设备和人员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风险识别从各种能量入手,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势能等。

风险评价方法:LECD法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能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分数值106310.50.20.1危险源管理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因素。

危险源风险辨识工作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确定是否可承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情况验证E——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1063210.5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时间)连续暴露(如8小时不离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日到某处几次)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100401573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危险性分值D=LECD值>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五级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四级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三级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二级<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级对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方法a消除危险。

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及产品设计之初,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厂房、工艺、设备、设备部件等结构布置安全,机械产品安全、电气安全、无毒、无腐、无火灾爆炸物质安全等,从本质上根除潜在危险。

b控制危险。

采用诸如熔断器、安全阀、限速器、缓冲器、爆破膜、轻质顶棚等办法,限制或减小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c防护。

从设备防护和人体防护两方面考虑。

对危险设备和物质可采用自动断电,自动停气等自动防护措施,高压设备门与电气开关联锁动作的联锁防护,危险快速制动防护,遥控防护等措施。

为保护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可采用安全带、安全鞋、护目镜、安全帽、面罩、呼吸护具等具体防护措施。

d隔离防护。

对于危险性较大而又无法消除和控制的场合,可采用设置禁止入标志,固定隔离设施,设定安全距离等具体办法,从空间上与危险源隔离开来。

e保留危险。

对于预计到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而从技术上及经济上都不利于防护时,可保留其存在,但要有应急措施,使得“高危险”变为“低风险”。

f转移危险。

对于难以消除和控制的危险,在进行各种比较、分析之后,可选取转移危险的方法,将危险的作用方向转移至损失小的部位和地方。

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着的“危险源”受到人或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的触发,导致能量以外释放、转化,伤及人或设施的事件。

简称“二因素”事故致因机理。

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在危险源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危险源监控档案,隐患容、监控措施、责任人、监控记录齐全,定期开展危险源检查。

重大危险源申报围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数量值,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如储存汽油超过20吨,储存氯气超过25吨,即为重大危险源。

本次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1) 贮罐区(贮罐);2) 库区(库);3) 生产场所;4) 压力管道;5) 锅炉;6) 压力容器;7) 煤矿(井工开采);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 尾矿库。

具体申报围如下所述。

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贮罐区(贮罐)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 贮罐区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易燃液体闪点<28℃ 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 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 20 t 氨气等毒性物质* 剧毒品1 kg 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 苯酚、苯肼等*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分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mg/kg) 经皮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 (mg/kg) 吸入1h半数致死浓度LC50 (mg/l) 剧毒品LD50 ≤5LD50≤40 LC50≤0.5 有毒品5<LD50 ≤50 40<LD50 ≤200 0.5<LC50 ≤2 有害品(固体)50<LD50 ≤500 (液体)50<LD50 ≤2000 200<LD50 ≤1000 2<LC50 ≤10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库区(库)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 库区(库)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 t 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 t 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0 t 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 5 t 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 20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 10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 10 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 20 t 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 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 苯酚、苯肼等*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 单元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 单元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类别物质特性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0.1 t 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 t 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 t 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0.5 t 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 2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 1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 1t 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 2 t 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00 g 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 t 苯酚、苯肼等*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4.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①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②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3)工业管道①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②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③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

(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

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7.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