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1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 闽浙丘陵【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甘蔗(我国产区:珠江三角洲、湛江与海南、广西、闽东南、云南、四川盆地及台湾省),判定选D。
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图中循环农业,农业产业构成多元化,各农业产业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且可利用沼气池,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图2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5题。
图23.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 科技与市场B. 市场与交通C. 交通与资金D. 科技与劳动力【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知企业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有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
4. 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A. 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B. 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C. 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D. 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答案】B【解析】该企业组织遍布各大洲较分散,研发中心大部分在发达国家(中韩例外),生产基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分布。
5.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A. 企业空间布局决策B. 总部调控生产C. 总部监控产品质量D. 研发中心创意【答案】A【解析】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可辅助于企业空间布局决策。
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6~8题。
图36.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A. aB. bC. cD. e【答案】C【解析】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气候舒适度随之变差,故c、b、d、e、a依次由最舒适区过渡到最不舒适区。
7.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B. 风带C. 地形D. 河流【答案】C【解析】皖南和西南山区因为海拔较高,气温低,影响到气候舒适度。
8. 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A. 3、4B. 5、6C. 7、8D. 9、10【答案】B ks5u【解析】3、4月气温较低,7、8月气温较高,9、10月入秋干燥,空气湿度较低且北面蒙古西伯利亚高亚渐强,风力增大,5、6月天气最接近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条件。
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图49.该沙丘位于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答案】D【解析】冲积扇主要位于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地区,水流减缓,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河漫滩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谷发育成谷底较宽平时,洪水泛滥挟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床两侧的河漫滩上,河水反复涨水泛滥,冲积层不断增厚;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处,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据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景观图可知,沙丘位于河漫滩,选D。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河漫滩上,河水反复涨水泛滥,冲积层不断增厚,沙丘不断爬升,迎水流方向沙丘剖面相对较缓。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图51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 北半球为夏季C. 太阳直射20°S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答案】D【解析】如右图,正午太阳高度越大S1>S2,室内接受光照面积越小S1照射范围<S2照射范围,所以当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在冬至日(12月22日),故选D 。
12.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济南太阳高度总体都小于福建,若要实现遮阳应在同等位置加长遮阳板或保持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具体如右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必考部分(37分)37.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7分)【答案】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解析】描述气候特征注意要包含时间、气温、降水三要素。
具体从年均温高低、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年降水多少、降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描述。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解析】“指出”即点出即可;本设问考查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集镇的形成往往需要良好的农业基础,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说明。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10分)【答案】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解析】本题可从时代变迁对交通运输方式要求的变化和新交通运输方式较传统运输方式的优点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答案】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可考参必修三中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原因分析。
从国际环境(区际间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国内环境(适应国际环境需要,政策开放,资金支持)和当地环境(地缘交通区位,当地资源优势和有特色的经济增长点)三方面分析。
选考部分(15分)40.(15 分)地理在 A、B、C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图13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图13(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9分)【答案】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ks5u【解析】通过比对,从海岸变化的方向、速度和海岸线特点等方面指出海岸变迁特点,原因则从陆域增加的部分(港口城市用地、港区工程建设用地和河口外移)探究。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困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海洋空间开发有利有弊,合理开发利用措施可从“避害”方面说明。
ks5u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图14(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9分)【答案】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解析】冻害会造成各农业部门(农、林、渔、牧)减产;图中P区冻害高发主要与其地形和地势有关。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解析】防灾措施可以包括管理、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
C. [选修6——环境保护]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9 分)【答案】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从表中不难找出占用、增补耕地分布与平均坡度和平均海拔之间的关系。
增补耕地多在高海拔的陡坡,陡坡垦植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 分)【答案】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解析】大多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宣传、立法、监督和一些具体的工程、生物措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第 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分。
1.D2.B3.A4.B5.A6.C7.C8.B9.D 10.C 11.D 12.A第Ⅱ卷共2大题,共52分。
[必考部分] (37分)37. (37 分)(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选考部分](15分)40.(15 分)地理A.[选修2一一海洋地理](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困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B.[选修5一一自然灾害与防治](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