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理学]货币金融学 第二版 课件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理学]货币金融学 第二版 课件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24
3、优点:①“变速箱” ②告示效应 ③”安全阀” ④调整国家产业结构 缺点:①被动性强 ②弹性小
25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上 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用以 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 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增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 量;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卖出有价 证券,回笼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
20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含义 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 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 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信用 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回忆存款货币创造模型: R=rd×Dd 货币乘数k=1/rd
17
2、缺点: 金融创新使得可测性减弱; 金融自由化使得可控性减弱; 经济全球化使得相关性减弱。
18
(三)运用 只能二者取其一。
19
四、充当操作目标的金融变量
(一)短期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 (二)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三)基础货币 指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量和流通中的通货的总和,包括: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银行库存现金 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4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一)稳定物价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平衡国际收支
矛盾统一
5
(一)稳定物价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 变化。 衡量指标: GN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6
(二)充分就业
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 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 但由于存在自愿性失业,所以充分就 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较稳 定的社会就业水平。 衡量指标:失业率
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稳定经济的任务,要求我们能够控制住经 济,使之不至于偏离持续高就业之路太远。就 业率过高将导致通货膨胀,而过低又意味着衰 退。灵活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 助我们在这两条路中间穿过一条“狭窄的通 道”。 ——约翰· 肯尼迪
2
货币政策执行体系
货币政策 工具
货币政策的 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7
(三)经济增长
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 产能力的增长。即GNP保持合理的较 高的增长速度。 衡量指标 :GNP GDP的年增长率
8
(四)平衡国际收支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 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 衡量指标:国际收支平衡表
9Leabharlann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 系,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 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经 济时代。
15
三、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
(一)长期利率
1、优点: 可测性强; 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控制权; 利率可以反映经济的走向。 2、缺点: 央行只能测量、调控名义利率
16
(二)货币供给量 1、优点: 中央银行最易直接控制的 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最高 与货币政策联系紧密
10
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4、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的冲突
11
中央银行一般只能选取一个目标和没有 冲突的多目标。 从实践中来看,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 银行选取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 目标。但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侧 重点。
12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21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 3、优点:①强制性,力度大
②告示效应强
缺点:①可能引起经济震动 ②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
22
(二)再贴现机制 1、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 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 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一种 金融政策。
23
2、运作 (1)再贴现率 (2)合格票据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规 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 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4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为什么要选用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的选择标准(什么样?) 1、可测性 -可量化 -中央银行可及时得到这些变量的准确数据 2、可控性 3、相关性 -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相关性
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 业务
短期利率
银行准备金
货币供给量 长期利率 信贷总量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
基础货币
3
本章要求: 1、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关系; 2、掌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货币供 应量和长期利率); 3、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优 缺点。
1、公开市场业务 2、存款准备金 3、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 4、利率政策 5、汇率政策
20世纪30年代前: 稳定币值 (单一目标)
20世纪30-40年代: 稳定币值,充分就业 (双重目标)
20世纪50年代后: 稳定币值,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多重目标)
?
13
20世纪90年代后: 稳定物价 (单一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
20世纪70年代后: 稳定币值,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多重目标)
26
2、运作 (1)通过货币供应量渠道 (2)通过利率渠道
27
3、优点:①主动性强 ②灵活性大 ③操作弹性大 缺点: ①无告示效应 ②对市场要求高
28
案例分析—— 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5种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