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ﻩ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材料
注意: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同时氢氧化钠吸水后还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四)盐
1、盐的化学性质
(1)可溶性盐+ 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酸→新盐+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可溶性盐+碱→新盐+新碱(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可溶性盐+可溶性盐→两种新盐(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2、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俗名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石灰石、大理石
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白色粉末,易溶
于水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白色固体难溶于
水
用途①调味品;②腌渍食品;③制生理盐水;④选种;⑤消
除积雪;⑥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
纸、纺织和洗涤
剂的生产
①制焙制糕点的发
酵粉;②医疗上,治疗
胃酸过多
①补钙剂;②重
要建筑材料;③实
验室制CO2
(五)酸碱性与酸碱度
酸碱性酸碱度(pH值)石蕊酚酞
酸性<7变红色无色
中性=7紫色无色
碱性﹥7 变蓝色变红色
说明:
(1)不是酸碱指示剂使酸或碱的溶液变色,而是酸或碱的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也可使指示剂变色。
(3)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六)化学肥料
1、化学肥料的种类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缺氮:叶黄
(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增强抗寒和抗旱能力。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2、化肥的区别方法
氮肥钾肥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数不溶于水灼烧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加Ca(OH)2放出氨气不放出氨气
二、典例剖析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氯酸钾、氮气、烧碱、二氧化锰和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请将物质的分类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要求纯净物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物质的分类。
答案:
2、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盐酸B.石灰水
C.食盐水D.水
解析: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应具有酸性。
答案:A
3、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解析:
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溶液可以是中性,也可能是酸性。
答案:B
4、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
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不含有Cu
C.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SO4
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 SO4和H2SO4
解析:
滤液中若含有CuSO4,则铁会和硫酸铜反应,铁片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答案:C
5、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A.FeCl3B.KNO3
C.MgCl2D.CuSO4
解析:
A中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B中KNO3与NaOH不反应;C 中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D CuSO4与Na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
答案:D
6、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解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都无现象。
答案:C
7、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
解析:
B中氯化氢先与石灰水反应;D中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答案:D
8、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NH4NO3 B.K2SO4
C.Ca(H2PO4)2 D.NaHCO3
解析:
氮肥应含氮元素。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