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摘要:介绍近年来对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讨论马鞭草在药物研究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前言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土荆芥、红藤草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山西、甘肃、新疆、江苏和浙江等地。

本品味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及利水消肿的功能。

用于瘢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

从文献调查来看,人们对马鞭草药理作用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发展期:初期以1943年Kurt Breitwieser发现马鞭草有驱虫性质和对老鼠有利尿作用和驱虫性质为标志开始至1984年为止,这一阶段研究较少;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后才逐渐发展了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基本都是我国科研人员报道的。

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湿热黄疽,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性肾炎、急性乳腺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炎、细菌性痢疾、前列腺炎【1】。

在我国,马鞭草有汉族、彝族、藏族等25个民族药用,治疗范围非常广泛,达数十种,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疟疾、肝炎、痢疾、口腔感染及妇科疾病等方面【2】。

近年来,人们对马鞭草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将有关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1.1黄酮类化合物从马鞭草中分离得到1种新二聚物二羟查尔酮和2种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即4’-羟基汉黄芩素(B),8,3’-二甲氧基-5,7,4’-三羟黄酮(C)。

A不影响PC12D细胞形态,但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轴突细胞比例,其活性强于从该植物中分离出的马鞭草查尔酮的活性,但化合物B、C无此活性【3】。

陈改敏等【4】研究了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将马鞭草用95%工业乙醇温浸,过滤,浓缩,所得浸膏以蒸馏水分分散后再以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乙酸乙酯相经处理后上硅胶柱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相同组成的洗脱液并浓缩,从而将其粗分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三段;再以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将上述乙酸乙酯段反复过硅胶柱,以薄层色谱检测,并将所得到的纯组分进行重结晶后,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和4’-羟基汉黄芩素,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此外,通过超声波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也均能提到黄酮类化合物【5,6】。

1.2 有机酸和甾醇类化合物为了探索马鞭草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张涛等【7】经反复硅胶柱层析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得到6种化合物单体,鉴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分别为十六酸、乌索酸和β-谷甾醇;并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三种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3α,24一二羟基齐墩果酸、熊果酸、7α,22S一二羟基谷甾醇(7α,22S-dihydroxysitosteml),其中化合物7α,22S一二羟基谷甾醇为新化合物【8】。

此外,徐珊、谢晚彬等【9-10】都用反向高效液相色法测定马鞭草醇提取物中能测得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微量元素卞杰松等【11】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马鞭草中锌、锰、铁、铜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马鞭草中含有较丰富的锌、锰、铁、铜元素,为马鞭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无机微量元素方面的量化依据,并为合理科学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深入研究其确切的药理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7α,22S一二羟基谷甾醇(7α,22S-dihydroxysitosteml)1.4 苷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为了探索马鞭草抗早孕有效成分,有报道称经反复硅胶柱色谱,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几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等手段分别鉴定为3,4-二氢马鞭草苷、胡萝卜苷、马鞭草苷、5-羟基马鞭草苷和马鞭草苷【8-12】。

也有人从分得已知的木脂素、葡萄苷、环烯醚萜苷【13】。

马鞭草甲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水(1:1)萃取,乙酸乙酯部分上硅胶柱,梯度洗脱,得到10个部分,等10部分依次上Sephadex LH-20柱和反相半制备型HPLC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为acteoside,2’-acetylactoside,jionoside,异毛蕊花糖苷和钩吻醇6-反式-咖啡酰基-1-葡萄苷,其中钩吻醇6-反式-咖啡酰基-1-葡萄苷具有微弱的增强NGF介导轴突生长的作用【14】。

訾佳辰等【15】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马鞭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hydroxysemperoside(D) 、verbenalin(E) 、乌索酸内酯、2α,3β,23-trihydoxyurs-12-en-28-oic acid(G)和tormentic acid(H)。

化合物D,F,G和H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F具有增强脑神经成长因子作用的活性。

此外,田菁等【16】将马鞭草粗粉用95%乙醇冷浸提取,过滤,浓缩,的浸膏。

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依次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4个提取部分。

其中正丁醇部分上大孔树脂柱,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依次洗脱,甲醇部分浓缩后上凝胶柱,以90%乙醇洗脱,根据薄层检测各相同部位分别上反相硅胶柱,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依次洗脱,得到化合物J和L;70%甲醇部分经相同操作,得化合物I和M;90%甲醇部分浓缩后上聚酰胺柱,以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得化合物K。

三氯甲烷部分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经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化合物N和O。

经理化特征及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I)、槲皮苷(J)、山奈酚(K)、毛蕊花糖苷(L)、桃叶珊瑚苷(M)、β-谷甾醇(N)和熊果酸(O),其中化合物IJK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辛菲等【17】还从马鞭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可溶部分得到4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异毛花蕊苷、阿克替苷、Parvifloroside B和Campneoside I;从石油醚可溶部分得到2个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分别为十六酸甲酯和十六酸乙酯。

2 药理作用2.1 抗癌、抑瘤作用徐珊【18】等用溶剂蒸馏法制备了马鞭草醇提(EVO),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JAR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及人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

MTT法及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马鞭草醇提液对J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特异性,对JAR细胞质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而马鞭草醇提液对SMMC-7721细胞及2BS细胞则无明显影响。

冯潘等【19】刮探讨了马鞭草有效成分所提取的单体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 scutella-rein,4-MS)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不同质量浓度的4-MS对JAR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徐华娥等【20】研究马鞭草醇提液(EVO)联合紫杉醇(PTX)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效果,体外和体内试验证实EVO在小剂量时能够显著增加PTX的抗肿瘤活性。

在马鞭草C部位对人绒癌JAR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阻滞人绒癌JAR细胞与G2/M期,通过改变Bax和Bcl-2表达,也可能是Fasl的表达下调【21】,来诱导JAR细胞凋亡。

通过研究马鞭草提取物对H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表明马鞭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细胞H22的生长,且与顺铂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表明马鞭草在体内对移植肝细胞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对实验动物体质量的增长及脾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其在发挥抑瘤作用的同时对机体有一定的损伤【22】。

也有研究表明马鞭草对宫颈癌细胞U4和肉瘤细胞S180在体外也有抑制作用【22】。

2.2 抗早孕作用张曙萱等【23】选用早孕人工流产蜕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马鞭草提取液A、B、C、D及米非司酮对蜕膜细胞形态,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表明马鞭草、米非司酮均有抗旱孕作用。

抑制蜕膜细胞生长,促进凋亡为其抗早孕机制之一。

徐昌芬等【24】选用以人早孕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作为实验手段,筛选出对马鞭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醇提液有效部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定浓度的马鞭草C部位能致滋养细胞及蜕膜退行性改变,胎盘组织萎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胚胎正常的生长发育。

2.2.1 对子宫肌条的作用马鞭草煎剂在浓度为16 g/L时,对离体大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和妊娠人体子宫肌条有一定兴奋作用并与PEGα和PEG2α有协同作用,马鞭草苷、3,4-二氢马鞭草苷和5-羟基马鞭草苷能显著增加子宫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振幅。

马鞭草苷较高浓度时对子宫肌条呈现先短暂兴奋后持续抑制的作用。

2.2.2对滋养层细胞的作用马鞭草能抑制绒毛生长及滋养叶细胞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功能抑制蜕膜细胞生长,促进凋亡【25】。

体外实验证明马鞭草能抑制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活性,干扰细胞能量代谢,造成滋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减少,使蜕膜组织退变,胎盘血流量减少,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停止。

2.3 抗感染作用用甲醇提取液、高度密集的黄酮类成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被评定为能抗炎症、胃保护和结瘢作用,且在体外有抗氧化活性。

实验表明各提取物都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使胃损伤明显减弱,然而高度密集的黄酮类成分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的保护作用较显著【26】。

此外,马鞭草的局限制剂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27】。

有学者研究了马鞭草叶经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50%甲醇提取物的不同成分活性和一些分离出来的化合物。

结果50%的甲醇提取物和咖啡酰基衍生物具有抗菌和抗氧化作用【28】。

马鞭草醇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T、B细胞免疫功能和抑制小鼠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因其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T细胞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对小鼠吞噬细胞功能则具有明显抑制效应【29】。

而且一定剂量马鞭草醇提取物对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生物活性具有增强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提示该药在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也可能与其免疫增强作用有关【30】。

2.3.1 治疗支原体肺炎在治疗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5~14 d,平均为( 6.5 ±2.3) d。

结果:治疗7 d 好转19 例,占63.3%:治疗12 d均痊愈。

用马鞭草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疗程短且无不良反应,对小儿尤其具优越性。

2.4 抗微生物活性体外试验马鞭草水煎剂在31 mg/ml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