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全解

2016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全解

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B.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对应的功率越大C.电容器电容C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D.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发生了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静电场中,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选项A正确;根据WPt可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对应的功率不一定越大,选项B错误;电容器的电容C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无关,只与两板的正对面积、两板间距以及两板间的电介质有关,选项C错误;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视重发生了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A。

【学科网考点定位】电势;功率;电容器;超重和失重【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四个简单的知识点,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只要平时学习扎实,有一定的物理功底即可解答。

注意答案C中,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是两极板相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和两极板间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要分清物理量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15.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

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静电感应可知,A的左端带负电,B的右端带正电,AB的电势相等,选项AB错误;若移去C,则两端的感应电荷消失,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选项C正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则A、B带的电荷仍然存在,故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张开,选项D错误;故选C。

【学科网考点定位】静电感应【名师点睛】此题是来自课本上的一个学生实验,考查静电感应问题,只要课本上的实验弄清楚,此题是没难度的。

解决类似试题的关键是,知道静电感应的实质是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带电体是一个等势体。

16.如图所示,a、b两个闭合正方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均为10匝,边长l a=3l b,图示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均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不考虑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则A.两线圈内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a、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9:1C.a、b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为3:4D.a、b线圈中电功率之比为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两线圈内均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选项A错误;因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则Bkt∆=∆,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2ΔΔΔΔΦBE n n lt t==,则239()11abEE==,选项B正确;根据2444Bn l SE E klStI lnlR nlSρρρ∆''∆====∝',故a、b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为3:1,选项C错误;电功率232344klS B nk l SP IE n l lt''∆==⋅=∝∆ρρ,故a、b线圈中电功率之比为27:1,选项D错误;故选B.【学科网考点定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

【名师点睛】此题是一道常规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要推导某个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找到这个物理量的表达式,然后看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这里线圈的匝数是容易被忽略的量。

17.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 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

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则该同学身高和质量分别为A .v (t 0–t ),00M U U B .12v (t 0–t ),00M U U C . v (t 0–t ),000()M U U U - D . 12v (t 0–t ),000()M U U U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2x =vt 0;站人时,2(x –h )=vt ;解得h =12v (t 0–t );无人站立时:U 0=KM 0g ;有人时,U =k (M 0g +mg ),解得:000()M m U U U =-;故选D 。

【学科网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传感器及速度的计算问题【名师点睛】此题以身高体重测量仪为背景,考查了物体的平衡、传感器及速度的计算问题。

解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测量的原理,然后联系物理知识列方程解答;此题难度不大,但是题目新颖,有创新,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

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

则A .动摩擦因数67μ=B 27gh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由动能定理可知:2cos 45cos370sin 45sin 37h hmg h mg mg μμ⋅-⋅-⋅=,解得67μ=,选项A 正确; 对前一段滑道,根据动能定理有21cos 45sin 452h mgh mg mv μ-⋅=,解得:27ghv =则选项B 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 ,选项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sin 37cos37335mg mg a g m μ-==-,选项D 错误;故选AB 。

【学科网考点定位】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此题以娱乐场中的滑草场为背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及动能定理。

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及受力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解答。

此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如图所示,把A 、B 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 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 A 和O B 两点。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 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 B 移到O A 点固定。

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 m 。

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48.010kg ⨯,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210m /s g =,静电力常量9229.010N m /C k =⨯⋅,则A .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B .A 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 NC .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84610C -D .A 、B 两球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 【答案】ACD 【解析】试题分析:两相同的导电小球接触后电荷量均分,故两小球所带电荷量相等,选项A 正确;对A 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由几何关系,两球分斥开后,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43tan 378.010100.75N 6.010N F mg --==⨯⨯⨯=⨯,选项B 错误;根据库伦定理有222A B Bq q q F k k l l ==,解得232-896100.12C=4610C 910B Fl q k -⨯⨯==⨯,选项C 正确;AB 带等量的同种电荷,故在A 、B 两小球连续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 ,选项D 正确;故选ACD 。

【学科网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共点力的平衡及库仑定律的应用问题,是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题目略作改编而成的新试题,只要平时对基础题目理解到位,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解答;所以建议我们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扎扎实实的做好常规题。

20.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梨形”赛道,两个弯道分别为半径R =90 m 的大圆弧和r =40 m 的小圆弧,直道与弯道相切。

大、小圆弧圆心O 、O'距离L =100 m 。

赛车沿弯道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赛车重力的2.25倍。

假设赛车在直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赛车不打滑,绕赛道一圈时间最短(发动机功率足够大,重力加速度g =10 m/s 2,π=3.14),则赛车A .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B .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45 m/sC .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63 m/s 2D .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5.85 s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牛顿定律有2m v kmg m r=,故当弯道半径一定时,在弯道上的最大速度是一定的,且在大圆弧弯道上的最大速度大于小圆弧弯道上的最大速度,故要想时间最短,故可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选项A 正确;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m 2.251090m/s 45m/s R v kgR ⨯⨯=,选项B 正确;直道的长度为22()503x L R r =--=,在小圆弧弯道上的最大速度为m 2.251040m/s 30m/s r v kgr ==⨯⨯=,故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22222m m m/s 6.49m/s 22503R rv v a x-==≈⨯,选项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小圆弧轨道的长度为2π3r,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m 2π2 3.14403s 2.80s 330r rt v ⨯⨯==≈⨯,选项D 错误;故选AB . 【学科网考点定位】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此题综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要知道物体在原轨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自物体与轨道的静摩擦力,所以最大静摩擦因数决定了在圆轨道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此题立意新颖,题目来自生活实际,是一个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

非选择题部分(共18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12题,共180分。

21.(10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 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

如图1 所示,用弹簧OC 和弹簧秤a 、b 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