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常见中草药爬山的时候注意哦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鹅不食草无毒,通窍解毒,治鼻炎可内服外用。
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鱼香草,做土豆时放点,味道特好!炒田螺时用得,很香啊我们常拿这个晒干了夏天泡茶喝野生的梗是红色的,家种的是绿色的~~夏天热的时候洗干净放在嘴里很舒服一本药书上看到对感冒有效,其实也是很有效,要是着了感冒就去找一小把来,放药颧里煎三碗喝下都好了,比神马感冒药都好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这玩意叫棕榈,总是看见,可叫不出名字,亲们,下回可以卖弄了哈O(∩_∩)O~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
味咸,能软坚散积。
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这叫牛头花,因为牛喜欢吃加多宝王老吉和其正凉茶的主料据说还有毒呢⊙﹏⊙b汗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
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
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可以止血,有点苦。
这玩意是不是漫山遍野啊意外吧我也很意外⊙﹏⊙,她,她。
居然是中药~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花很香。
有人告诉我他还有一个名字,很好听,叫忍冬,我到现在还不能忘记~2.3.4.5.苍耳子【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散风湿,通鼻窍。
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附注苍耳全草亦供药用,治急、慢性胃肠炎,菌痢。
6.小时候有没有被他缠住?亲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
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
十字花科荠菜属。
药用全草。
性平,味甘。
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
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
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中药大辞典》1606页见下图:包饺子。
小蓟:野菜之一。
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
菊科蓟属。
药用全草或根。
性凉,味甘。
入肝、脾二经。
凉血,祛瘀,止血。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选方:1、舌上出血,兼治大衄:鲜叶一握,捣,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
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
2、治阴痒:小蓟煎汤,日洗3次。
《中药大辞典》242页见下图:、拼音:xiǎo jì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
药用全草。
性寒,味苦辛。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一、治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
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
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
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
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七、治小便不通: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
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
九、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
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
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
《中药大辞典》328页见下图: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
药用全草。
性寒,味酸。
入手阳明、太阳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选方:一、治水泻:酢浆草三钱,加红糖蒸服。
二、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
三、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
四、治血淋、热淋:鲜草取汁,入蜜同服。
五、治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
不饮酒者,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六、治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
七、治麻疹:酢浆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
八、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
九、治齿龈腐烂:鲜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
十、治咽喉肿痛:鲜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嗽口,并治口腔炎。
十一、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外敷。
《中药大辞典》2298页见下图: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俗名:毛毛,毛毛狗毛悠悠学名:Setariaviridis (L.) Beauv. 形似狗尾,夏季开花,为田间,林间常见的杂草。
科属:禾本科狗尾草属主治:除热,去湿,消肿。
治痈肿,疮癣,赤眼[4]。
①《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
狗尾巴草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②《纲目拾遗》:治疔痈癣。
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
又用治麻(疣)子。
④《陆川本草》:去湿,消肿。
治黄水疮。
⑤《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性味与归经】淡,平【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
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全草能凉血、消肿、解毒。
用于疔疮初起,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生长环境:生长于杂木林、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150-3060米。
产地: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
用途: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滴虫病等症。
果实还可提芳香油。
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
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半夏-中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名字很好听哦,但有毒。
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芳香化湿中药,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出自《神农本草经》。
现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Ok over了-----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