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考试策略

高考考试策略

高考考试应试策略优秀的成绩首先靠勤奋努力换来的实力,但也不可无视靠良好习惯培养起来的技巧。

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获得高分的重要保证,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考生不会做某些试题,而是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合理,考前硬件准备不充分,考试技术不过关造成的。

这很让人感到遗憾,考生自己也懊悔不已。

为了同学们在高考中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能够正常乃至超常发挥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本章结合近年来高考考试要求以及高考监考和阅卷工作,就考试时间分配、考试规范、技术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应试策略的指导,以期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应考有所帮助。

一考试时间分配不少考生在备考阶段以及在模拟考试中都受过时间分配的训练,这的确很有必要。

时间分配的技巧来自于习得的经验,不能寄希望于拿到试卷之后自然就懂得如何分配时间。

同时,时间分配有其通行的原则,却无具体不变的模式,不可随意生搬硬套。

就其原则而言,重要的是以下几项:1.因人而异同样一道题目甲同学8分钟才能完成,乙同学可能只要5分钟。

时间策略既然是因人而异的,就应该立足于在备考阶段对自己的用时特征清楚地予以概括,对不科学的用时习惯加以修正。

2.分大优先高考答卷,一般情况下,要按试题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原则进行,这样比较稳妥,可以避免丢题、漏题。

但是,有的考生或许不能做到依次进行,需要跳跃式前进,这样就有几个较难的题目就被留到了后面,对待这些题目,要坚持分大优先的原则。

即:在最后的时间里,那些被搁置下来的难题则应该优先对付分值高的,先做能多拿到分数的。

3.留有弹性把所有的时间一次性分光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去精确地计算每一题应占用的时间。

精确地计算每一分钟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被动。

这就要求平时练习时就要注意,把该类题型需要用的时间核算清楚,做到心中大体有数。

例如在平时的文综考试中,有的同学25个选择题用了40—50分钟,导致非选择题部分没有时间好好做,同时,选择题部分的正确率也不会很高。

而有的同学选择题用了20—30分钟,这样分配就比较合理,保证了Ⅱ卷题目的完成,也留出了检查、核对的时间。

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发现试题时间上的分配规律和弹性要求,在高考当中加以运用。

二考试规范为把所学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的发挥出来,取得满意的高分,考生应在实际考试时掌握应试方面的一些规范性的问题。

一:入场规范每个考场安排30名考生,两名监考教师,另外还有电子监控设备及无线电波干扰系统,考风考纪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考生在整个高考过程中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和伺机作弊心理,一旦对作弊产生丁点儿依赖,那么你几乎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因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你便不能专心思考,耐心答题,所以,入考场前的第一步,就是要配合监考教师,遵守考试纪律,与考试有关的物品一件也不缺,与考试无关的物品一件也不带。

考试有关的物品有四大类:考生基本信息证明材料,如准考生、身份证;涂写画工具:2B铅笔,黑色中性签字笔,直尺,三角板,圆规;修改工具:橡皮;其他:纸巾、雨伞等。

与考试无关的物品:通讯工具、修正液、透明胶带、计算器、电子词典等;提醒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一定放弃计算器的使用,因为在高考考场上,这些电子设备是无法也不准带入考场的,而且,还使自己的计算能力降低,影响考试成绩。

另外,高考每场都要给规定提前入场时间,同学们一定要有按规定时间提前入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

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证件放在桌角,以便监考员检验。

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

二:考试规范1.接到答题卡后首先检查答题卡是不是本人的,有没有缺页、破损、脏污,发现问题时报告监考员,由监考员协调处理。

然后填好考生基本信息。

2.浏览全卷。

考生拿到试卷后,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要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规定的地方填涂本人姓名和考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浏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

答题一定要在开考铃响了之后开始。

如提前答题将以违纪论处。

花几分钟时间对试题数量、类型、各题分数等作一浏览,估计各题难度和作答时间,可以做到全面规划,心中有数,避免时间分配不当,顾此失彼。

3.规范草稿纸的使用,有的同学认为,草稿纸阅卷老师也不计分,怎么使用无所谓。

这就错了,根据高考规则,每场考试都由监考员统一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除此之外是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草稿纸的。

小小一张草稿纸,在平时无足轻重,但此时不可忽视。

第一,要充分利用它。

对于理科科目,几乎所有的演算都在草稿纸上展开,特别是对基础欠缺或有粗心大意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考生,此时草稿纸就显得更为重要。

即使是文科科目,一些题目的解答,也有必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基本要点,这有助于写作和答题的完整和连贯。

第二,要注意节省着用。

通常情况下,一场考试只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因此考生要合理地利用,并注意节省着用。

最好将草稿纸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四,按规则、有秩序的使用,在平时就养成习惯,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道一道挨着往下写。

每一题的草稿都写在一块儿,而且要步骤清晰,整份试卷,答案有确定为无误的,有稍微不放心的,有非常不放心的,还有根本未答出来的,这就需要在草稿纸的题号前注上自己可识别的符号,以确定检查的侧重点,展现解题时的思维过程。

总之,要做到有序而不乱,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考试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忌在上面“素描”、“开药方”,演算了一个题目就用完了。

第三,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后草稿纸必须留下。

因此考生不要轻易丢弃草稿纸,更不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

4.简明扼要。

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总是以要点和纲目的形式出现,评卷老师也是在考生的答案中寻找要点,即采点给分。

因此答案要有简明扼要、准确、要点化、段落化,切忌流水帐式地空发议论离题万里,或者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没有要点序号标志,阅卷教师找要点比较困难,在文科综合考试答卷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5.卷面整洁。

考生答题,应时刻注意字迹清晰工整,标点准确,答案布局协调和谐,保持整张试卷的整洁美观,文科试卷答案内容最长一行的首字符和末字符要与题干、材料的最长一行首字符和末字符相一致,形成文字方阵,这样使评卷人产生“愉悦感”,从宽给分,不知不觉送上了“心理印象分”,从而获得较高卷面分。

相反,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认,标点和作答格式混乱,卷面糊涂,使阅读人产生厌烦情绪,不知不觉从严给分。

6.修改不得使用涂改胶带纸。

考生如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用修改符号将该书写内容划去然后紧挨着在其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部分书写时与正文一样不能超过该题答题区域,否则修改的答案要么无效、要么成绩大打折扣。

禁止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改错或用透明胶带纸贴揭欲修改的内容,这样容易损坏答题卡,导致电脑阅卷判读失误,影响成绩。

三考试技术与技巧高考试卷发下后,要讲究考试技术与技巧,可以尽可能多的得到分数,大体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试卷发到手后首先填好考生基本信息,测览全卷,这前面在考试规范中讲过,这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同学们不可小视。

2.答题卡的使用要细心严密:在标准化考试中,因涂写答题卡出问题而失分的现象很多。

在填涂答题卡时有9个问题,需引起考生注意:(1)涂写太轻、太细:原因是铅笔削得过细,涂写用力太小,最好在考试时使用高考统配文具。

(2)涂写不均匀、黑度差别太大:阅卷机是根据涂写色差值来识别所涂符号的。

涂写深浅不一,机器往往形成误判。

(3)连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紧挨着的答案在一条线上,一笔涂写完,往往会造成机器采集信息失误而失分。

(4)斜涂:即在框内任意斜划一笔或画出框外也往往会造成机器采集信息失误而失分。

(5)漏涂:只将答案写在试卷上而忘了涂卡,或者漏涂某一题的答案导致后面题目的答案向前平移或向后顺延,结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避免这一点,建议考生最好边做边涂,并认真检查。

(6)偏涂:涂得太偏、太偏上或太偏下,无法进入电眼“视区”,造成丢分。

(7)擦抹不净:修改时,原来的笔迹擦不干净,造成机器判断失真。

(8)答题卡背面不干净:如果答题卡背面不干净,或桌面上不干净把答题卡背面弄脏,也会造成机器采集“信息”失误。

最好在答题卡下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硬纸板。

一旦损坏,要求监考人员更换。

(9)把答题卡弄穿、弄脏:因为用力太大,从答题卡背面看好像贴上了“马赛克”,甚至把答题卡弄穿,也会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2.答题速度适中。

答题中,必须树立“又好又快”的观念并落实到考试中去。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总题量保持稳定,而思维量明显增加,特别2012年山东卷高考借鉴全国卷模式的话应该在文字阅读量上比以往有所加大,面对这样的高考,我们必须实现由“速度”和“质量”的完美统一。

尤其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快,速度快往往又会忙中出错,“欲速则不达”,也有的同学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早点做完早点检查。

其实,靠检查来提高成绩是微乎其微的,高考时间本来就不那么宽裕,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检查,而且这种对检查的依赖心理,会使考生不自觉地放松了答卷过程中重视正确率、重视质量的要求。

3.“量体裁衣,看分花时”。

在一张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等。

考生回答时应根据分数多少确定答题时间和答案内容多少。

多分题应多花点时间,答案详细些,反之,则少些。

遇到难题,不能钻进去不放,要暂时搁在一边,待其他题目回答完后,再回过头来处理。

4.先易后难。

每一考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各题对每一考生而言的难易度不一,因此,试卷对个人来说并非都符合由易而难的编排原则,这就要求考生自己答题时调整策略,由易到难的顺序,解答容易的题目会使考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作答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其他题目。

5.“分分必争”。

每年高考都有一些考生往往以一分之差落榜而后悔莫及,因此在考场,每一分都必须全力争取,决不让它溜掉。

①束手无策的问题,可联系与这题有关的知识列出并尝试作一些推理、论证,也许可以得分。

②对一些综合性论述题,不要在题后留下空白,空白必定是0分,聪明的人写下点什么可能得上一分二分。

③对无把握的客观试题,不妨尝试猜测,不猜留下空白必然没分,而猜测有可能碰上正确答案。

6.答卷过程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作文的体裁要求是什么;用经济生活还是用政治生活,用唯物论还是用辩证法等等,近年来高考哲学题的考察已经注重对某一个原理的深层次考察运用;还要看清题目本身,如数理化等学科要看清符号,英语要看清单词,语文要看清字词。

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给予的条件和要求。

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所不同。

要特别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

考生应从题目的文字叙述,或从给出的示意图中去挖掘隐含条件,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