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中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指导老师:肖水清调查人员:商学院10电子商务暑期社会实践联队梁思文 2010334136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同时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新农村建设关键性的一年。

六十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农村景象。

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了“三农”工作,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三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本次调研队以东岸镇为试点,围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状况,并为该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国六十周年农村发展现况发展对策前言篇一、调查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三农”困局——基础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等。

因此,积极抓好新设施、新环境、新资源、新农民和新文化的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了解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联队来到南昌县东岸镇、东岸镇进行调研。

二、东岸镇概况东岸镇东部的上前村东钱是新农村建设点之一,共有农户45户,人口183人,党员4人;水田180亩,旱地6亩,养殖水面38亩,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务工经商、生猪、水产养殖等行业。

以往,因缺乏科学规划,农民建房有乱搭乱建现象,破旧房特别是茅棚厕所等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并且道路不通,排污不畅,人居环境较差,村民出行不便,是个典型的有新房无新村的村落。

根据上钱村群众的积极主动申请,确定为2008年整治建设点。

在组建理事会后,按照先改水改厕后改路的原则,稳步推进。

问题分析篇三、调查方法与范围为了进一步切实了解我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的实施及发展的概况,我们抽取了东岸镇和东岸镇为调查点,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此次调查,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投放220份(占到村民总人数的1.5%左右)调查问卷,现场随机采访了30余位村民了解并收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

收集到有效问卷200张,有效率90%。

四、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五个应当研究的问题。

一.新农村背景下,农民该如何增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希望能够改善本地的基础设施,以发展产业化经营抑或是吸引外来投资。

为取得具体数据,我们特设置几个问题,得出结果如下:(附问卷问题)例:1、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除增收外还应从哪方面入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作的重点所在,要想让农民增收,必须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村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60%的人选择了修路。

一位老伯告诉我们“要致富、先修路”。

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

这样切实改善了农村的人居以及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问卷问题)例:2、您认为乡里搞起的这些致富项目你会接受哪种做法、现在是如何做的?A.统一搞 18%B.乡村牵头,农民自愿 23%C.干部前头,农民自愿 15%D.自发组织 44%通过对这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得知,在乡(村)里搞致富项目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缺乏必要的统一领导。

不过可喜的是,村民的集体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他们越来越希望有好的组织和领导来带领他们创收创业,促进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设新农村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情况。

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这些好带头人在建设新农村中起着榜样、示范和教育的效应。

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有这种体会: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的村干部。

二.农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情况:(附问卷问题)例:3.您的家庭的年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A.8000元以下 28% B.8000元—15000元 45%C.15000-25000元 21% D.25000以上 6%4.您对您的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A.不满意 13%B.基本满意55%C.很满意32%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全国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教育状况从而使得农民消费水平的上升。

但由于农村经济底子薄,且致富方式基础与方式差别大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

“九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增长近七成,但农村消费却持续低迷。

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农村消费水平要比城市落后10年。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生产消费贷款难、收入预期降低影响,大部分农民紧缩消费,农村市场消费现金紧缺。

这表明新农村建设在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方面还需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拉动农村消费水平。

(附问卷问题)3、您的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一部分?A.日常生活必需品 58%B.供孩子读书21%C.赡养老人 12%D.文化娱乐3%E.其它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农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当前我国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约55%。

按国际水平衡量属于温饱型的低级阶段,农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满足日常生活必须品也占消费的大部分且用于教育以及赡养老升,但是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比重仍然较小,这表明新农村建设文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

(附问卷问题9)4.您所在的镇经济支柱的性质是:A.工业 0%B.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100%C.商业 0%D.其他0% 在此问题中,所有被调查的人都选择了农业,这样看来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依旧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这有助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

农村应拓宽资金吸收渠道,以灵活多样、务求实效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新农村体制下的教育问题(附问卷问题)5.您家人的一般学历是什么?( )A.小学 9%B.初中 38%C.高中 49%D.大学3%E.硕士或硕士以上 1%F.小学以下0%6.您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是?( )A.打牌或打麻将 47%B.看电视 36%C.看报纸 9%D.走亲访友 6%E.学习新知识5%F.其他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阶段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十七大”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但是义务教育的覆盖面仍然不够,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本次走访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教育质量落后,导致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还未有显著的提高。

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也未取得显著成效,村民闲暇娱乐方式仍比较低俗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

农村应进一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医疗体制改革在农村的落实情况(附问卷问题)17.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有 75%B.没有25%19.您村看病方便吗?( )A.方便93%B.不方便7%当前我省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正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提出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普及率仍未达到100%。

如有外出务工人员或外出流动人员的,一般较滞后或者不加入农村医疗保险。

加之村民的文化水平有差异,一些村民仍不了解医疗保险为农民带来的实惠,故还未加入农村医疗保险。

五、家电下乡在农村的普及状况(附问卷问题)您家里主要使用哪些家用电器?(可多选)A.洗衣机80%B.电冰箱 30%C.电饭锅70%D.电视机100%E.空调8%F.电风扇100%G.电磁炉 13% H.微波炉 3% I.电脑 15%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

主要内容是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来自省家电下乡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2155万台,销售金额64837.4万元,呈现逐月加快,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19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三。

全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到位14.8877万笔,补贴金额4026.7万元,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19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二。

据调查,东岸镇及东岸镇已有部分居民利用政府补贴给予的实惠添置了部分家电。

但是由于农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其普及率较低。

据了解家电下乡得实惠的普及率将会在近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不断推进,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对策篇五、对策研究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