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
摘要:公司治理问题中最一般化的情况就是代理造成的问题。
在一些公司中,它们拥有非常多的投资者,股权被分散,经理人在公司重大决策中,有利绝对控制的权利。
这时,这些经理人会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由此,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就要清楚了解对代理人激励和约束的方法,才能够在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矛盾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委托代理;公司治理;代理关系;股权;公司目标
一、委托与代理关系
当拥有很多投资者,股权被分散,另外,股东对公司只有有限责任,这样就毫无疑问会出现资产所有权与管理分离的现象。
出钱的人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管理事物,而交由代理方代为管理。
所谓的代理人,从专业角度讲也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管理团队,这样,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委托关系。
(1)采用委托代理关系治理公司的原因
1.为了提高决策效率
采用现代公司制度形式,能够比以前更有效地收拢资金,由于出资者们共同承担风险,所以也相对分散了风险。
而投资者和董事会、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授权关系,就可以在这种情形下解决决策效率问题。
2.为了更加有效利用信息
公司会有很多为决策所必须的信息,这些信息广泛分布于企业内部。
每一个员工都多多少少拥有一点公司的信息。
如果把一切决策权交给最高管理者,如此一来,要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就要做到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再最快的时间内以最准确的方式传送到最高
管理者那里。
于此同时,决策者还要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才能达到理想的决策效果。
(2)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的关系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信息传递是要成本的。
想象一项决策,如果是在信息变化剧烈的情况中,那么等到决策信息传递到管理者手中,那么据此作出的决策很有可能是依赖已经失去时效性甚至无用的信息,这又必然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从员工积极性的角度看,信息传递是要占用时间和员工精力,同时员工并不一定会有传递真实信息的积极行动。
再从信息本身的性质来看,公司里的信息可以分为专有信息和通用信息。
可以在不同人之间进行传递的只有通用信息,专有信息才是信息采集者的专属所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给专有信息所有人授权,让他尽力把做决策的信息汇集到决策管理者手中,才是高效解决科学决策的办法。
二、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目标
(1)投资者价值与公司目标
公司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样一个目标。
一个
公司成立之前都要通过一个分析和承诺对外进行说明,其中就包括对一个基本的问题,即投资回报情况的说明。
创造价值,是企业成立的原因和核心目标。
那么,如何确保企业可以创造出股东价值呢?那就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是要搭建管理框架的基本内核,简历战略、组织和流程之间的动态调整关系。
当有了一个好的“管理框架”之后,还要有高效能的日常管理运作活动。
换句话说,就是当企业制定了一个好的适应战略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框架之后,还要把企业日常的活动和这个战略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把价值创造和战略目标跟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和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
只有通过先设定一个框架,再建立起更为细致的工作,才能有效地实现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总目标。
(2)管理者的能力和尽职
管理包括两个层级的工作:在较低的层级上,是管理的职能工作,这是由具体管理部门来完成的,包括战略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等;而在较高的层级,是所谓的高层管理者。
在国外公司非常重视对高管人员持股的要求,原因是由于高管人员不尽力的损失是在企业损失中最为严重的损失。
企业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经营者没有能力,或是不尽职所造成的,委托
人想通过让代理人持股,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变为股东,让他们有利益相同之处。
很多情况下,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会与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目标不同,这样就会造成代理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及资源为自己谋福利,而不是为了委托人的利益而工作,甚至会作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行为。
管理腐败有两层含义:一是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在决策的时候不会以委托者的利益为优先考虑对象;二是管理者有意利用手中权利为自己谋福利。
导致管理腐败的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利益冲突和委托者不能有效察觉经营者的活动,其中存在着监督困难的问题。
--!>
三、解决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方法
显而易见,如果这种腐败行为不被解决,股东希望创造的价值将很难实现。
委托人们也不是傻子,不会明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把钱拿出来交由代理人管理,因此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可能也就不存在了。
由美国公司的经验得到了一套相当复杂的体系来防御经理人损害股东利益,被概括成“防线”。
第一道是经理报酬。
从古至今,都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的。
于是,美国人就想出将代理人的个人利益和委托人的利益挂钩,让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反而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和财富。
起始阶段,可以给代理人奖金,公司发展越好,代理人得到的
奖励就越多,相应的,委托人的收益也会越大。
但是后来,出现了短期业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代理人为了满足自身短期业绩的提升,并不注重公司长远发展。
看起来好像短期业绩上升很明显,代理人得到了相应的奖励,可是实际上损害了股东的长期利益。
因此,现在的激励制度里面也包括了长期激励性的报酬。
第二道是董事会。
就是用董事会来约束代理人工作,它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董事会是受股东的委托,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
其中包括大股东和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董事。
第三道则是委托人自己行使表决权更换已选出的但是表现不尽职的董事会。
有一种说法是,股东的压力是公司价值创造的动力。
原因就是在股东的表决权很有可能会被赶出董事会,这样会造成董事会原成员的声誉跌入谷底。
第四道则是社会所给的压力。
现在公司的透明度更高,社会的舆论对代理人的行为也造成了很大的约束,同时也是对股东的权益有了非常大的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蔓莉;王竹君;蒋艳霞.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基于美、中、日三国的数据比较[j].会计研究,2012-01-15(34).
[2] 陈仕华;郑文全.公司治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0(02)
[3] 李建华.美、德、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探究[j].经济师.2010(08)
[4] 宁向东著.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5] 于增彪著.管理会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6] 卢昌崇著.企业治理结构[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 张如凯,赵曙明,肖剑科.企业劳动契约的激励模型分析——一种发生在道德风险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j].上海管理科
学.2005(04)
[8] 高雅琴.企业年金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及其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9] 王庆金,吴泗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激励问题[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10] 王再文,何炼成.中国社会诚信:问题与求解——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