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
篇一:关于保护地球的建议书
同学们、朋友们:
随着工业发展,我们的地球日益被破坏,就像《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所说的一样:人们滥砍滥伐,不知节制的用水,使大濗布的水干涸了。

想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例如有的人每一天用完水后,不将水龙头关紧,让水一滴一滴的流失。

还有许多同学都爱吃零食,吃后乱扔垃圾,影响环境。

要知道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啊!为了保护地球,我提出以下建议:
1、不要乱扔垃圾。

当我们吃完零食之后,要将零食包装扔进垃圾箱里,我们还可以在桌子旁系一个塑料袋,用来装铅笔屑等。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要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然后抛入指定垃圾桶。

2、我们生活中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多使用可循环物品,如:我们应尽量少使用一次电池、饭盒、筷子等。

3、我们不能滥砍滥伐,而要植树造林。

如果世界上每一个都植一棵树,世界将充满生机。

4、我们要节约用水,我国是一个贫水国,有许多地区缺水,因此我们更要节约用水。

5、我们不能过度使用化学品,否则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6、我们人类不能毫无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遗产,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吧!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xxx
XX年10月28日
篇二:保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倡议书
保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继承和传承我国传统艺术并
将其发扬光大倡议书
我国是拥有5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同时也是拥有众多自古留传下来的精美、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他们有: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塑作艺术、雕镌艺术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瑰宝,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艺术不在是单纯的艺术更是留传了上千年的古董级的艺术,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更是老祖宗、老一辈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传承的不单是艺术,更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传统民间艺术因没有人继承、没有大众关注、没有观众去欣赏而无法传承,从而失传、消失。

就像我昨天发表的在西安旅游观看木偶戏、皮影戏感受文章所说,当今还在从事或是坚持在传统民间艺术道路上的从业人
员大多数都是老一辈人,年轻人为数不多,而这些民间艺人并不向现在艺人一样红遍全国、走红地毯那么风光无限,也不想现代艺人出场费动辄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而还是在默默的为游客演出,演出完毕后还要靠收集游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

心里一阵阵的凉意席卷而来,也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而担忧。

同时,内心不断反问自己如今还存在为数不多的民间艺术在若干年后还能欣赏到这些吗?在若干年后是不是只能在博物馆或历史记载里面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吗?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议中华民族全体儿女们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传承、继承我国为数不多的仅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5千年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所在。

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首先,希望从国家层面提高现在正在从事传统民间艺术的艺人福利待遇。

在此,从社会层面望各大媒体、单位、学校加大宣传传统艺术,加大传统艺术教育。

最后,从个人层面希望有更多的大众、更多的中华民族儿女去关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更多的大众、年轻一代人能去继承、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让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能继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不在失传。

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让我们一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保驾护航让
它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让我们一起携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广大、留传海内外、留传全世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不在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失传、消失。

本人声明:不为本人、也没有攻击现代艺人的思想,只是单纯提出保护传统艺术建议,不想传统艺术失传、消失。

看到这篇文章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保护世界遗产的倡议书)观众望能和木偶戏、皮影戏一起转载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能一起行动。

谢谢
篇三:保护、传承两岸传统文化倡议书
保护、传承两岸传统文化倡议书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坚不可摧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从同一个祖先那里传承而来的。

它沟通着我们南北两岸,是大陆与台湾密不可分的联系。

两岸文化与两岸,就像血液之于血管一般,是两岸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有力证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我们,也应当将传承两岸文化视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应当通过不断的交流与研讨,来沟通两岸情谊,保护、延续我们特有的文化。

两岸文化有哪些?若你真有心,就会发现两岸文化早已浸润在我们生活中。

我们同宗同源,同说汉语,同说汉字,更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习俗。

不必说两岸共同的特色美食蚵仔煎、春卷、肉粽等,也不必说两岸基本一致的方言——闽
南话。

单是那发源于台湾本土,由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歌仔戏就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它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

我的琵琶老师是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的成员之一。

每个周末。

我和一起学琴的同学就要去老师那儿学琴。

偶尔在等待家长的时候,我便能听见旁边排练剧目的咿咿呀呀的唱腔。

虽然我对歌仔戏知之甚少,却也明白这是两岸共有的、特殊的戏曲,想到海峡两岸唱的是同一种戏剧,想到两岸说着同样的方言,一股血浓于水的亲情怎能不涌上心头、?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的发展空间极快地缩减了。

歌仔戏现在主要在中、老年人之间流行;极少有青年人对其感兴趣,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延续与传承。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倡议:
一、多了解两岸传统文化,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关注诸如歌仔戏、布袋戏、妈祖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三、多领会这些文化的美妙之处
两岸传统文化是我们共有的财富,我们一定要自觉地爱
护、传承它们。

倡议人:初一三班徐博文XX年3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