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血剂 四物汤

补血剂 四物汤

补血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2014-01-23 14:10:05)转载▼标签:健康分类:中医学习第七章》补益剂》第二节》补血剂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的病证。

血虚与心、肝、脾最为密切。

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

常用补血药如熟地、当归、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根据病证的需要和药物的特性,适当地配伍活血祛瘀、补气、或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补血剂针对的血虚证。

补血分为直接补血、间接补血两类。

中医的补血,很多补血方剂从治法角度来说,围绕的是脾肾。

过去我提到过人体的生化系统,先天生化系统是肾,后天生化系统是脾肺。

脾,被认为后天之本,更重视。

用脾,往往概括肺,所以脾肾就成为先后天生化的很重要两个系统。

肝是调节系统,心是一种控制系统,总控制系统,血虚证一般分为心血不足,肝血不足,这两个比较突出。

心血不足当然可以心悸,血不涵养心体可以心悸征忡,不涵养心神可以精神恍惚,血虚也可以导致失眠、健忘。

肝血不足,一方面影响到月经方面问题,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月经量少,延期,甚至于因虚致瘀,产生虚性的痛经,或者血瘀。

血虚之后,必然影响到肝升发,肝体阴用阳,甚至肝血不能上荣头面,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那肝血虚得很就表现了。

所以血虚分是分为心肝血虚,实际上真正的补血,直接补血有没有用补血药,补肝血,芍药入肝经,像熟地入肝肾,那可以直接补血。

但实际上直接用补血药补血,在临床上这种用法并不多。

用得最多的是间接补血。

第一个补气,益气生血用得很多。

不管是,比如补血都用归脾汤,都是补气占有很大的成份,我们说直接补血往往是以四物汤,当归、芍药、熟地、川芎合起来。

前三味都涉及到有直接的补血作用,都能入肝经。

所以体现的是补肝血。

直接补血,肝脏藏血,但真正四物汤我们后面讨论起来,养血是一方面作用,很重要的是养血调血,治疗血虚血滞的。

而除了益气补血以外,还要结合补肾,也是一个间接补血的,肾精肝血互相转化。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所以这又是治疗血虚证的一个方面。

不是直接补肝血,还是补肾。

包括像常说的熟地,养血作用较好,都是说它能够滋肾填精补髓,同时也有养血作用。

体现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并不是专门补肝血了。

另外捕血也采取结合活血药的方法,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祛瘀能够生新,所以在间接补血方面有这一方面,因此我们用补血药的同时,往往配合补气,往往肝肾同治,同时要配伍一定的活血药,使补而不滞,同时因虚致瘀,因血虚导致血瘀,能够祛瘀加强生新,补血剂里有适当配行气药,使得这方补而不滞,因为补血药不少都带有阴柔的特点,带有滋腻特点。

像地黄,用的时候往往配一点点、小量的砂仁,有的放点陈皮,使它理气化湿,行气化湿了。

使补血能够补而不滞,所以补血剂的构成有这些特点。

或者这些方法,四物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调益营卫,滋养气血。

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缩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9g) 川芎(6g) 白芍(9g) 熟干地黄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干,12g)各等分[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15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食前热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解]君 熟地──甘温以滋阴养血填精臣 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柔肝和营佐 ┤└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四药配合,功能养血和血,可使营血调和,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用之以行血,构成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之方剂。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是从《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本方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

血虚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肝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舌、爪甲等失于濡养,故色淡无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损,肝血不足,加之血行不畅,则月经不调,可见月经量少、色淡、或前或后,甚或经闭不行等症;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血行不畅易致血瘀,可见脐腹疼痛,甚或瘕块硬结;脉细涩或细弦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象。

治宜补养营血为主,辅以调畅血脉。

方中熟地甘温味厚质润,人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用为臣药。

佐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

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本方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治外伤瘀血作痛,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者。

[使用注意]1.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2.频数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3.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文献摘要《医方考》:“气、血,人身之二仪也。

天地之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人与天地相似,故阴血难成而易亏。

是方也,当归、芍药、地黄味厚者也,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生血;川芎味薄而气清,为阴中之阳,故能行血中之气……。

若上下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则四物禁勿与之。

所以然者,四物皆阴,阴者天地闭塞之令,非所以生万物者也,故曰禁勿与之。

”临床报道:应用四物汤加大黄、蝉蜕、甘草、僵蚕、乌蛇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85例,其中急性荨麻疹34例,慢性荨麻疹132例,丘疹性荨麻疹5例,过敏性紫癜2例,幼儿湿疹12例。

服药7~10剂为1疗程。

结果痊愈161例(87.03%),好转20例(10.81%),无效4例(2.16%)。

随访1 年,痊愈者中复发4例,占0.25%(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242)。

主证分析营血虚滞血虚不荣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或细涩妇科冲任虚损血海空虚,经水缺乏经少或闭经冲任不固胎动下血,漏下血行不利月经不调,膝腰作痛四物汤。

历来把它看作是养血调经的一个基础方。

从养血来讲,它的证候反应出的病机是血虚血滞,所以在八十年代开始出了一些地方教材,写到四物汤,往往说它病机是营血虚弱,从五版写到营血虚滞,这个比较准确。

以后一般都这样沿用下来了。

另有一些偏区的地方教材,我看到还有营血虚弱,说针对血虚证。

实际上它的证候这种虚滞,有血虚血滞这个特点。

看起来血虚血滞是分开的,各自孤立的两个概念,临床上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因虚致瘀了。

就相当于自来水管里,血脉当中,血液不通,自来水管里水少了,水少了,你看都会流出黄水来,最后流出水垢水锈了。

血也是这样,因虚往往导致血滞,血虚引起血滞。

所以四物汤不是单纯补血,它是补血和血,补血活血两者的结合。

所以从表现来看,它主要反映了心肝血虚,侧重在肝藏血不足。

这是虚的方面。

肝血不能上容荣头面,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是肝血不足,不能涵养心神,有心血亏虚的表现。

心悸失眠,心悸,血不能涵养心体,失眠,血不能涵养心神,心体失养,心神失养的表现。

唇淡甲枯还是表现在血虚,或者肝血,肝主筋,其华在爪,失去肝血濡养,可以出现口唇淡或者前面说面色无华,都是血虚表现。

甲枯往往是血不养筋。

舌像脉像也反映出一种血虚血滞的状况,所以四物汤主治当中,围绕营血虚滞。

这是一般的血虚见证。

妇科方面主要涉及到月经,所以说它是调经的基础方。

月经方面体现了一种血海空虚不足,冲任虚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妇科方面如果说阴血不足,冲脉不充,就可以血海空虚。

造成月经匮乏,月经量少,甚至于经血无源,造成闭经。

冲任不固,造成胎动,下血,漏下,所以血虚之后,可以血滞,血滞,瘀血可以导致出血,血虚之后气必少也。

也能反过来加重气虚不固。

所以这个是由于血虚之后,可以继发引起,血虚引起血滞,当然血行不利可以造成月经不调里面,夹有血虚,夹有血瘀的这种不调,以及不通则痛。

偏虚证的痛经。

整个病机围绕的,不管全身性的心肝血虚,或者妇科血海空虚,都是一种血虚兼血滞的表现。

治法补血调血(和血)。

既然病机是血虚兼有血滞,那不仅仅要补血,还要调血,调有调畅的意思。

补血和活血相结合,人们往往叫它和血。

当归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和血之品,当归被认为能和血,因为它既能够补血,又能够活血,这个方是一种补血方面的基础方。

反映出一种基本的配伍结构,养血方面基本配伍结构。

方解君熟地补血填精臣白芍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佐川芎活血、行气一般认为熟地为君药,这个方灵活运用,原书里原来说过是作君药的量大。

比如熟地用四两,那这个芍药用它的一半,当归川芎再一半,它灵活的。

因为这个方出在很多书里面,用法不同,但是看起来很多药都可以当君药,当君药量就要大,功效侧重点就变化了,所以我们从补血角度的安排君、臣、佐、使,熟地当君药是大家比较公认的。

它补血填精,既能够补血,甘温,又能填精补髓,精血互相转化,肝肾同治。

芍药当归,共同点都能养血,还都能止痛。

这里芍药,益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能够增强熟地的养血作用,而且使熟地补血的同时,体现通补,补而不滞。

川芎做佐药,它不能直接补血,如果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这个角度,血瘀引起血虚,川芎也用来治疗,但这里主要的是活血行气,血中之气药。

这四个药,古人当归、川芎的活血,认为是血中之气药,熟地、白芍认为是血中之血药,以补养为主。

所以配合起来,围绕这个补血功能,那是补血活血并用。

所以考虑比较全面。

这是一般君、臣、佐药。

基本结构的分析。

这个方又是个调经的基础方,月经不调,不外乎比如血虚为主的,血瘀为主的,或者痛经。

当归是调经要药,月经不调可以当归为君药,那它的量就相对大一些,芍药、川芎作为臣药,因为都能帮助它调经止痛,因为熟地养血,做为佐药了。

这个方还可以用于活血化瘀,成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里面的主要结构,加上桃仁、红花,桃红四物就是活血化瘀的基础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