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构造地质学(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3-构造地质学(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平行不整合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表现为: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界线在较大区 域内呈平行展布,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 间却缺失部分地层。
岩层接触关系
二、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是由于地 壳在一段时期处于上升,而在上 升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明显褶皱 或倾斜,只是露出水面发生沉积 间断和遭受剥蚀。经过一段时期 后,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从而使上、下地层之间缺失了一 部分地层,但彼此的产状却是基 本干行的。
下伏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的最老地层形成 之前。也就是存在缺失的那些地层的形成时间。
“缺”和“失” 在目前的剖面 上的效果和表 现是一致的, 但是代表的地 壳演化过程确 实完全差异的。
岩层接触关系 八 不整合的研究
1. 对该面上下地层和古生物标志等进行系 统观察和分析; 2. 对该面上下构造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和对 比; 3.对该面本身进行系统观察和追踪(底砾岩 或风化壳); 4对横向变化(在不同区域及构造部位)。
岩层接触关系
四、平面变化
从局部地区的表征来看是平行不整合接触,而从较大区域来看却 是角度不整合接触.这种不整合称为地理不整合或区域不整合。 沉积岩与变质(岩浆)岩之间的不整合称异岩不整合。
岩层接触关系 五不整合研究意义
1 重要的地质界面; 2 划分构造层的主要标志; 3 反映构造变形的过程及沉积环 境变化过程; 4 重要的成矿构造;
岩层接触关系 六不整合确定标志
1 地层古生物标志: 地层角度相交、剖面上岩石学特征及生物化石的 连续性等; 2 沉积方面的标志: 主要是上下岩石存在底砾岩或风化壳等; 3 构造标志: 其上下层的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差异明显,构 造的方向差异等; 4 岩浆活动及变质方面的差异。
岩层接触关系 七不整合形成时代确定
岩层接触关系
一、基本类型
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先 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 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的时期, 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 层之间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在上、下地 层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不整 合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叫不整合线。
角度不整合在平面上和剖面 上均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 套地层的产状有较明显的差异, 其间又缺失一部分地层。上覆较 新地层的底面(即不整合线)与下伏 较老的不同层位的地层相交截。
岩层接触关系
三、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 以概括为:
下降、接受沉积
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 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 等)、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岩层接触关系 八 不整合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
➢同一个不整合面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时
间差异;
➢同一不整合面在横向的特征可有变化; ➢多次构造运动可能在一个地区形成多个
不整合面;多个不整合面可能在一个地点 表现为一个时间跨度更大的一个不整合。
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 和遭受剥蚀再下整合又简称不整合。主 要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 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在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 化壳、古土壤层等。上覆的较新 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 平行,而下伏的老地层与不整合 面则相截交。
地层接触关系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王锋
岩层接触关系
一、基本类型
整合与不整合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 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 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 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地层的整合接触反映了在形成这两套地层 的地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地缓慢下降状 态,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是沉积作用从未间断, 或者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沉积。
再次下降、再沉积。
因此角度不整合的存在反映 了该地区在上覆地层沉积之 前曾发生过褶皱等重要构造 事件。
岩层接触关系
四、平面变化
当不整合面被剥蚀得局部起伏不平时,后来新的造岩 物质堆积、充填在低凹部位,因而在不整合面的局部 会产生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均与不整合面呈交截 的现象。这种新沉积物充填于侵蚀凹地之中,如同新 地层嵌于下伏地层中的现象,叫嵌入不整合接触。不 整合面起伏不平引起局部新岩层在横向上与不整合面 呈截切的现象,叫毗连不整合接。
岩层接触关系
二、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表现为上、下两 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 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表明在这段时 期发生过沉积间断,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 触面—不整合面就代表这个没有沉积的侵 蚀时期。不整合面也就是古剥蚀面,在这 个面上常有底砾岩(其砾石为下伏地层的岩 石碎块),有时还保存着古风化壳或古土壤 层。不整合面有平整的,也有高低起伏的, 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