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不良贷款亦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会具有极高的风险,而以往传统的债转股方法已无法更好地缓解日趋上升的不良贷款的现状,所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方法。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

砥砺前行的金融改革将会进一步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尤其是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有望推进,这将是作为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之一。

四大行已获得相应的试点额度,预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其中。

关键词: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流动性商业银行一、前言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连续攀升的现象,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依然明显,其对房地产行业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级。

就目前看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现阶段最合适并且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针对成都银行的现状,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分析。

二、正文(一)不良贷款的概述1、概述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

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

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暂未确定时,应在账面上提列坏账损失准备。

2、中国不良贷款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国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基本上是粗放式经营,不良贷款在专业银行贷款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良贷款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而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已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很难解决的地步。

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务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中国不良贷款成因分析(1)思想根源——很多民众有着“银行的钱是国家的”的错误意识。

(2)主要原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3)客观原因——借款人信用观念不强,偿债能力太低。

(4)重要外因——党政部门的行政干预,财政等部门的挤压。

4、危害性(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

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概述1、概述不良贷款证券化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人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

2、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从国际上看,不良资产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灾难性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融机构在泡沫经济时形成的巨额呆账阻塞了经济大动脉的正常流动,而且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该国的金融系统就十分脆弱,当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时,就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考虑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不良资产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1)我国目前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引入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新办法。

我国目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RTC模式。

这种债转股的方式在目前看来,有利于缓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状况,而且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的情况下,此方法也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但是,从长远来看,债转股的缺陷也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的债转股实际上是使风险较低的债权转为股权,风险较高的债权仍然留在商业银行内部,这对国有银行降低风险可能会出现逆选择或逆淘汰的问题,结果造成银行整体风险水平的升高。

(2)银行实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创新手段中以其独特的风姿,成为金融界圈内外人土关注的新热点。

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低成本融资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入证券投资的需求,促进资本市场深化的重要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它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其经济意义也是深远的。

一是增加了资产流动性。

二是获得了多种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三是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

四是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

(3)证券化是对债转股的有力补充。

证券化和债转股是两种可供选择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其方法实施上存在一些相同与相异之处。

债转股与证券化两种方法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各有特色。

在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政府用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不是很充足等情况下,债转股处理不且资产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需要其他方式的补充协调,而资产证券化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因此,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必要性。

(二)成都银行的概述1、概述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30日,是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

多年来成都银行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全行下辖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9家异地分行及32家直属支行(部)、161家网点,在岗员工5000余名。

1996年12月30日,原成都市4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成立成都城市合作银行,系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

1997年更名为成都市商业银行。

2008年8月,中国银监会同意成都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银行”,成都银行有着“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成都银行与客户心手相连、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作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成都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广大居民”的市场定位,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初具、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建行以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领导下,成都银行依法稳健经营。

2、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连续攀升。

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非常明显,成都银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成都地区,业务区域过于集中。

信贷业务还集中关于若干客户,如果成都银行的最大十家单一贷款客户的贷款质量恶化,或贷款高度集中的行业出现显著衰退,不良贷款则有大幅增加的可能,也可能会对向这些借款人发放新贷款或续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其对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级。

三、总结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不良贷款的相关研究文献后,笔者认为对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状,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缓解乃至解决该状况有着非常有力的作用。

结合成都银行的资产现状,具体分析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的组成结构,通过利用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对成都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结合成都银行谋求上市的背景条件,进一步具体分析不良贷款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以及通过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1] 岳忠宪熊华强,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金融与经济,第4期;[2] 贾丽武,2012年:化解不良贷款与发展资产证券化研究,时代金融,总第475期;[3] 郭世江卢春华,2006年5月:浅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特区经济;[4] 陈建男,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定价及证券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5] 王晓明,200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东北财经大学;[6] 俞诚,2008年:试论我国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上海外国语大学;[7]朱文蔚,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湘潭大学;[8]杨增亮,2002年: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分析与运作构想,中国社会科学院;[9]曾令刚,2014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西南财经大学;[10]刘晓波,2013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湖南大学;[11]李龙龙,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研究,云南财经大学;[12]张文舵,2005年3月: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3]张绍光,2013年1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4]高鸽,2013年2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享分析,法制博览(中旬刊);[15]朱兰,2012年2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16]辛博,2009年8月: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财经界(学术版);[17]徐慧,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复旦大学;[18]陈翔,2016年: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8期;[19]吴翀,2013年5月:农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路径及定价研究,长沙理工大学;[20]王良杰,2008年9月:资产证券化及其在兴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湖南大学;[21]Lan Fu,2011:Analysis on Forecasts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Loan,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2]Cai Yuping,2008:Analysis on the Pricing Mode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Securitization of Bank,Zhengzhou University;[23]Wu Weiwei,2008:Analysis on Cash Flow of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 Securitiz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