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着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历史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完成好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科学的理论阐述党的*报告不仅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全面部署。

*报告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个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来实现。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在经济建设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上,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建设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创造力和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等。

以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就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论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和智慧。

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关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意义;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化和升华;关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关于坚持统筹兼顾的正确思想方法;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等等,都丰富和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党的*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应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顾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的系统思想等,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理和方法。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要求我们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和战略谋划,深入研究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政策措施,使科学发展观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贯彻落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发展中顺利推进。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求实的作风,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就要把我国的国情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和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无论是推进改革还是谋划发展,都必须以此为根本依据,切不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使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实践中去,推动各项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哲学上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党的*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即从哲学上深刻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第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辩证统一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有机统一。

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的联系中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其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二是统筹区域发展,就是在各区域发展的联系中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其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实质是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五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和国外联系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其实质是使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站在前沿,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此外,还包括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和集中体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避免在发展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一是克服“单项突进”的认识和做法,防止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进步、只注重城市而忽视农村、只注重发达地区而忽视欠发达地区等等。

在克服“单项突进”的同时,也要防止“齐头并进”、平均用力。

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兼顾次要矛盾。

二是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认识和做法,防止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贫富分化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增长和一时的繁荣。

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是克服对于“平衡”问题的错误认识,防止把发展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绝对化。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区、群体、行业和领域因发展起点、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以及资金、人力、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发展肯定会有不平衡性,一刀切、一个模式、齐步走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既要巩固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又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注重持续稳定,保持发展的相对均衡。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