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学案学案博苑2011-12-24 17585d56b7b40102dtpi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学案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学习重点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学习方法1.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

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知识链接1、介绍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

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

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

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

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

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

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

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

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

学习班和工作。

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

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

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

在商店。

饭店。

医院。

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

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

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

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

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

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2、背景简介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

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

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回答以下四个小题(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2、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分三部分)二、研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1. 诵读课文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1) 明确第2自然段是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

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

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的情感再次抬升。

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

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

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明确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

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

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

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

因为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

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

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

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

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

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

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

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三、品味语言之美刚才我们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因为演讲是一门艺术,精于此道的人都可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语言艺术大师。

现在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

说出文中用得频率最高的修辞格,请找出相应的例句。

⒈气势如虹的排比(至少3个)例句这篇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2.重章复沓的反复(至少3个)例句3.巧妙自然的比喻(偏正式比喻)的确,同学们看到了本文的排比,被它的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吸引。

其实,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

在辞格上,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

据统计,共使用了30处左右的比喻,其中绝大多数是偏正式暗喻。

例句当然在文中使用的比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量使用偏正式暗喻以外,也还有其他格式的比喻,如明喻、借喻、主谓式暗喻等。

特别是“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个主谓式暗喻,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当时(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处境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美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流浪者。

小结本文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金就像一位修辞大师,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重章复沓的反复俯拾皆是,犹如“杂花生树”,使演讲大为增色,课下我们不妨多朗读多体会。

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学习重点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