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我国公共安全形势1)自然灾害严重,防灾减灾基础薄弱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我国事故灾难处于易发期、多发期,损失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
3)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重大疫情的不时出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及严重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问题。
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类经济纠纷等,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
5)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并存6)当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7)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8)国内外防灾减灾工作正在做重大的战略调整2、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其主要特征:一是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二是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三是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四是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联合减灾转变。
3、公共安全形势面临新特点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增加18个城市和1.4 %城镇人口的速度在发展。
城镇人口6.07亿,城镇化率45.7%,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118座。
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严重性、放大性等,使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2)工业化、信息化的挑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导致产生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各种事件的耦合。
水、电、油、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和信息网络一旦被破坏,轻则导致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重则会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或军事陷入局部或暂时瘫痪,社会秩序失控。
3)市场化的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再加上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4)国际化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宁,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
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境外涉我和境内涉外的突发事件增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凸显出来,但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4、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风险的概念与特征1、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所产生损失的组合。
简而言之,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R=f(P, L)风险概念的认识1)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机会)2)风险是损失的主观不确定性3)风险是损失的客观不确定性4)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2、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风险因素:指能够增加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频率和大小(强度)的因素,是引起风险事故发生或产生损失的条件。
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风险损失的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
2)风险事故:指造成损失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是风险和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风险事故是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风险的发生。
3)风险损失: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人员或经济价值的减少。
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二是“人员或经济价值的减少”。
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因素导致(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引起风险损失3、风险的属性和特征(1)风险的社会属性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即无论风险源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是生理现象,它必须是相对于人身及其财产的危害而言的。
因此,风险是一个社会范畴,没有人及人类社会,就没有风险可言。
风险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在风险事故是社会因素运动的结果。
其次体现在风险的结果由社会承担。
(2)风险的基本特征(10个)1)风险的损害性一般的风险(投机风险除外)发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或称损失)。
物质上损失往往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但一旦造成人身损害,就比较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了。
2)风险的潜在性(突发性)按照风险的定义,风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
风险损失往往就是风险因素在潜伏期积蓄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的。
风险事故的发生尽管有一个从渐变到质变的过程,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或疏忽,往往未注意到风险因素的渐变过程,致使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3)风险的客观性自然灾害、战争、冲突、意外事故等,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幅度,但是,从整体上说,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灭的。
4)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的普遍性是指“风险”事事有、时时有的特征,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风险已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企业和每个人的生活。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与风险做斗争。
5)风险的偶然性(随机性)风险虽然是客观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或者说是随机的。
在发生之前,人们无法准确预测风险何时何地会发生以及发生的后果。
风险的偶然性意味着一些风险事故的发生在空间上具有随机性,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在后果上往往具有灾难性。
6)风险的必然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定时期内,某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之间具有一种必然性。
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使人们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去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成为可能。
7)风险的可测性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规律,运用现代化的计量手段、技术测量方法,就可以依据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大量统计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某种风险运行的规律,从而预测出一段时间内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率。
8)风险的可变性(发展性)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转化的特性。
风险的可变性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风险性质的变化(2)风险量的变化---群体性事件的处理(3)某些风险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4)新风险的产生9)风险的相对性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风险承担主体,风险发生的程度和损失会有明显的差别。
管理水平高者(或承受能力强者)风险相对就小,而管理水平差者风险相对就大;风险承受能力高者风险相对就小,而风险承受能力低者风险相对就大。
10)风险的传递性风险的传递性是指风险可通过信息、社会、组织及个人扩散和传播,形成社会经验,引起各方关注,以致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
风险的传递具有社会扩大效应。
4、现代风险的特点1)人口增长对风险的影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种灾害给我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
人口的增加,在同样情况下,一次事故或自然灾害必然造成更大的人员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因此,人口的增长加大了损失的严重性。
2)经济发展对风险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来应对风险,但同时风险也增加了。
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也造成了一些人群生活环境的恶劣,人身风险增加。
3)全球化对风险的影响全球化的浪潮在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如非典、甲流、禽流感、金融风暴4)科技进步对风险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在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受到高风险的困扰。
另外,不法之徒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了受侵害者损失的严重性。
如计算机安全;生物技术:转基因食品、克隆人;尖端技术:核技术、生化武器;5)国际关系变化对风险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不仅在全球热点地区的对抗和冲突不断加剧,而且像恐怖主义袭击这样的事件也极大地增加了世界上多数人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
概念理解:1)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管理单位;2)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降低损失;3)风险管理的对象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4)风险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过程2、风险管理的特点、目标及作用特点:1)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突发事件、意外事件等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专门性,这也就决定了风险管理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2)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广泛性风险管理是涉及许多领域的管理,风险管理的范围不仅会涉及人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而且可能会涉及人们无法预期的领域。
风险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风险管理是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3)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风险源和风险事件,风险管理理论是对风险管理实践一般规律的概况和总结。
风险管理理论可用来指导具体风险事件的管理,所以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4)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反映了风险管理单位对风险因素、风险源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理解、衡量和决策。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作用:1)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可以将许多风险隐患、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保护风险管理单位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2)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单位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以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3)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风险管理单位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有计划地将重大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单位,从而转移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一旦风险管理单位发生重大风险事故,转嫁风险的机制可以使风险管理单位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