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草塔镇中杨柳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 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

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

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

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

语言的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文化理论的指导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关于它的界定仍在不断讨论中,拜卢姆等学者提出它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三方面构成。

1、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中所包含的“态度”,主要是指对交际对象不同于自我的观念、价值观与行为的看法和表现。

为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交际者需要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文化持有好奇与开放的心态,有意识地发现其它文化的特征,并主动通过与交际对象地接触与社交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2、知识交际场合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本人与交际对象的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知识;二是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已学的社会文化准则控制交际进程的知识。

陈光磊把教学中应导入的文化内容概括为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语义文化指语义系统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语义文化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及语义上的呈现。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人们买东西或吃饭大多用支票或信用卡来支付,他们不习惯带太多现金在身上,于是就有“无现金社会”这一特有概念,英语表示为“cashless society”。

第二、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

比如英语单词“black”,汉语意思是“黑色”,而“black tea”意思却是“红茶”,“black coffee”却是一种不加奶也不加糖的咖啡。

又如英语用“apple polisher”(直译为“把苹果擦亮的人”)来表示那些喜欢谄媚的人物。

在我们的母语中“红茶”和“谄媚”无法与“黑色”和“苹果”联想在一起,而它们在英语中则是母语文化附加在“black ”和“apple”上的特殊含义。

第三、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

如英语中说“as timid as a rabb it.”(胆小如兔),兔子在汉民族文化中,是“快速、敏捷”的代表,所谓“动如脱兔”,可见“兔子”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这种不等值性,正是文化差异的语言表现,是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点之一。

第四、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作的概念划分的差异在词汇及语义上的显示。

英语中一个“uncle”统括了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等一辈。

一个“aunt”包括了姑妈、姨妈、乃至婶娘等一辈女长者。

而汉语中伯、叔、舅、姨却秩序井然,不得混一。

第五、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

“A stitch in time serve s nine”表示“及时一针,省却九针”,“in the same boat ”表示“处境相同”。

这些习惯用语结构比较固定,一般不宜拆开或替换。

如“Diamond cut diamond ,crook cut crook”(棋逢对手)中的“ cut”不能用单数第三人称动词形式。

汉语也是如此,“雪中送炭”不能说成“雪中送煤”,“丧家之犬”不能说成“丧家之狗”。

因为这些习惯用语都是由历史流传下来,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惯例化了语用文化指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即把语言同社会情景和人际关系相联结起来所应当遵循的规则。

从外语教学的角度看,可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敬语和谦辞、告别语、褒奖和辞让、忌讳与委婉等。

3、技能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社会文化技能包括两方面:第一种技能是在接受信息以后,根据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以达到理解与说明的目的;第二种技能是在此基础上发现新信息,并将它们连同第一种技能处理的(即已理解的)信息一起提供交际使用。

这两种技能的结合便使已掌握的社会文化知识得以运用到交际的实际中去。

社会文化技能的一大特点是它们虽然能通过课堂教学或自学等不同的途径获得,但先决条件是它们都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学习与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不能无意识地习得。

社会文化技能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必须在交际的过程中获得。

从表面上看,有时社会文化技能的获得似乎不需要经过面对面的交际,如通过阅读也可理解有关社会文化的信息。

然而,阅读本身也是作者与读者的交际,只不过是一种无声地交流罢了。

而且,如要牢靠掌握通过阅读理解的信息,一般还需要在交际的实际中多次运用。

学习外国社会文化的态度,知识与技能三者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密切相关,并相辅相成。

其中态度是前提,如果对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持消极态度,那么学习知识与技能都是一句空话。

态度与知识都为学习技能提供了条件,反过来,掌握了技能又能促使态度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知识也会更加巩固。

知识与技能之间更难割裂开,如理解信息的技能就只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在实际的教学中,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与学生能从这三方面入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1、掌握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教学方法也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

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实物与图片的使用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感受,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的概念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为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其中实物、图画与照片是比较容易就地取材的。

如中学教师在讲解手势语时,可用图片形象地表示出“ok”“Good luck ”“Welcome”等西方特有的手势,这比讲解省时、清晰得多,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与喜爱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开放与好奇的心态,也为学习技能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二、对比教学不少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外国社会知识进行对比,是社会文化知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交际能力,使得知识、态度与技能三结合,全面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1)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

虽然外语教材主要是为语言教学编写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丰富的外国社会文化知识,通过比较它们与本国文化的异同,既可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又可加深对外语的理解。

例如:①、内容为节日的课文,可要求学生将中外节假日(如圣诞节与中国新年等)作比较;②、在学习外国少数民族社会习俗时,可与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对比;③、学习有关家庭的课文,可比较国内外家庭结构的异同与家庭变化相结合;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更能进行具体的中外文化对比。

(2)、选择适当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为了是学生能敏感地发现外国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在选择练习时,可有意识地选一些明显带有文化差异的项目,做完练习后进行讨论。

如以下的练习题:You're visiting an American friend in her new apartment. You lik e the apartment and you want your friend to know. What would you do?a. Say, Your apartment is nice. How much is the rent?b.Say, Gee,this place is really nice. I like it a lot.c.Say, I like your apartment. Then pick up things that are movable.d.Say nothing, but walk around and look at everything in the apartment.(正确的答案是b)中国人询问同事或朋友物件的价格是经常发生的事,可是在西方文化中,这是一种禁忌。

教师对这类文化差异可能已讲解过多次,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习惯,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少中国学生仍然会下意识地提出这样的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与讨论,可以减少这类错误。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一定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