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1、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施工1.1 在管道定位和放线完成后,经甲方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等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沟槽开挖。
1.2 沟槽开挖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土质、水文境况,沟槽断面等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沟槽开挖方式、排水措施、安全措施等。
1.3管沟槽底宽度宜根据下表确定1.4管道基础必须采用砂砾垫层,对一般土质地基的,厚度为0.1m;对地基土质较差的厚度不小于0.2m。
当管道敷设处下方回填土深度大于0.5m时,必须采用C20混凝土进行基础处理,厚度为10cm、宽度较敷设管道直径大1.2倍。
1.5基础应夯实,表面要平整。
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
凹槽长度宜为0.4m-0.6m,深度宜为0.05m-0.1m,宽度宜为管材外径的1.2倍。
1.6沟槽开挖完成后应由甲方项目部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包括开挖断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等,验收合格后可进入管道敷设。
2.管道连接2.1当采用双壁波纹管时,应采用弹性密封橡胶圈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为承插式或套筒式柔性接口连接。
2.2橡胶圈安装位置应在插口第二与第三波纹之间槽内,当采用两只密封圈时建议两密封圈之间隔一个波纹。
接口前应先将承口插口内外表面清理干净,在插口套入密封圈,并在承口内工作面和橡胶圈表面涂上润滑剂(一般用肥皂水即可),插入方向为水流方向,对准承口中心线用人力或设置木档板用橇棍将被安装的管材徐徐插入承口内直至预定位置。
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土质把预留凹槽处填筑密实。
承插口管安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
3.管道敷设3.1管道安装方向应从下游到上游。
直线敷设,相邻两节管道轴线的允许转角不得大于2度。
为防止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的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须采用稳管措施。
可采用编织袋内灌满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大小而决定。
3.2下管前,应清楚除槽内杂物。
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时,可用非金属绳溜管入槽,应避免管道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撞,造成管道损坏。
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管材自槽边翻滚入槽。
3.3管道敷设完成后应清理管内杂物。
稳定后,再复合一次管底高程,满足设计坡度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如出现位移、悬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4.检查井施工4.1 GB50015-2003_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009版)第4.5.2a条:小区生活排水检查井应优先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
相关技术指标可依照《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08SS523)。
施工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4.2井座选用应对应雨、污水井选用。
污水井井座采用有导流槽井座,雨水井井座采用有沉泥室井座。
4.3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顺序,应从接户管上游段开始安装,以—井—管顺序安装,并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
4.4在雨季或地下水位置较高地区施工,应有防止检查井上浮的措施。
4.5采用混凝土结构检查井可依照以下工序施工:4.6测量定位,确定检查井的具体位置。
4.7根据定位点,放出管道及检查井的开挖边线,并撒好灰线。
4.8根据现场已知水准点,在每个井边标出控制标高。
4.9管道及检查井土方开挖:沿着开挖边线,由浅到深开挖,边挖边用水准仪检查开挖深度,检查井的设计标高已提示,管道标高应按坡度和距离计算出阶段标高开挖时不得超挖土,以免扰动基土。
4.11检查井基础施工:挖土完毕后,清理表面浮土,浇筑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
4.12检查井在管道敷设中间穿插同步施工,在检查井基础施工完成后可开始管道安装。
4.13检查井施工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4.14检查井采用成形混凝土井。
检查井内外应采用1:2水泥砂浆粉光。
检查井内,从井底向上500mm,应采用1:1防水砂浆进行涂抹,以达到不渗不漏的要求。
4.15检查井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检查井不得有渗进渗出的现象。
施工完毕后,要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4.16检查井内应设置导流槽。
井深超过2m的应设置检查爬梯,便于检查、清理。
4.17检查井施工完成后应由甲方项目部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包括检查井尺寸,井口高程,轴线偏移,闭水试验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5.沟槽回填土施工5.1沟槽回填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好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5.2回填土时需注意:5.2.1沟槽回填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
每层回填高度不应超过0.3m.5.2.2腋角部位先应用中砂、粗砂填实。
5.2.3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槽以上0.7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5.2.4管顶0.7m以上可采用机械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
6.施工质量验收6.1施工质量验收包括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验收,管道闭水试验,管道变形检验等.6.2在闭水试验前应保证管道未回填土并清除管道内杂物,垃圾。
6.3管道密闭性试验:6.3.1管道敷设完毕且检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密闭性检验。
6.3.2管道密闭性检验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500m,带井试验6.3.3管道密闭性检验应按闭水试验法。
6.3.4管道变形检验:当回填土至设计高程后,在10至15天内应测量管道内直径的初始变形量并计算管道竖向直径初始变形率,其值不得超过管道直径允许变形率的2∕3,需要进行纠正。
具体做法如下:6.3.5采用管道内径2∕3大小的沙袋,进行拖拉试验;拉过时,应能顺利通过,否则应挖开进行检查、更换。
6.3.6沙袋试验合格后,应该采用施工用水,进行水流试验;水流过时,应非常顺畅,管内无集水现象。
6.3.7严禁采用先施工管道,后回填土的方式发生。
7、混凝土路面7.1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基层的几何尺寸、路拱、平整度和压实度,测量放出路面中线、边线及接缝线,并在路旁设置临时水准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复核路面标高。
7.2安装模板:混凝土板按一个车道宽度为一块路面板宽度来铺筑,因此板两边的模板正好沿车道线安装。
边模采用钢模,高度与混凝土板厚度相等。
模板顶面高度用水平仪校准,内侧涂刷肥皂液或废机油以便拆模。
接缝位则在安装好的模板上做出标记。
7.3混凝土的制备:本项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以保证质量,施工前必须核对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是否与配合比相符,施工中要严格计量。
7.4 混凝土料的运输:商品混凝土用罐车运至现场灌注点。
7.5混凝土的摊铺7.5.1混凝土摊铺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湿润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7.5.2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装好的侧模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则用铁铲翻拌均匀。
摊铺时不得抛撒,用方铲扣铲法撒铺,以保持混合料的均匀性。
松铺高度由试验确定,以路面高程符合设计为准。
混合料摊铺到一半厚度时,整平后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遍,然后继续加铺。
7.5.3在一个规定连续浇注的区域内,浇注施工过程不得中断,也不得因拌合料干涩而加水。
8混凝土的振捣8.1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匀的振捣。
平板振捣器的有效深度一般为22cm左右。
不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宜采用2.2kW的平板振捣器;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可采用功率较小的平板振捣器。
插入式振捣器主要用于振捣面板的边角部、窨井、进水口附近,以及安设钢筋的部位,施工中宜选用频率6000次/ min以上的振捣器。
8.2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隅等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振一次(如面板厚度大于2 2cm,则需用插入式振捣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S。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分二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混合料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混合料5cm,上层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初凝之前完成。
其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
振捣时应重叠10~20cm。
同一位置振捣时,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水灰比大于0.45时,不宜少于15S,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8.3混凝土在全面振捣后,再用振捣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
振动梁往返拖拉2~3遍,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汽泡。
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1.2~1.5m/mi n为宜。
对不平之处,应及时铺以人工补填找平。
补填时应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
牵引绳不可过短,以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当弯曲超过2mm时应调查或更换,下班或不用时,要清洗干净,放在平整处(必要时将振动梁朝下搁放,以使其自行校正平直度),不得暴晒或雨淋。
8.4最后再用平直的滚杠进一步滚揉表面,使表面进一步提浆并调匀。
如发现混凝土表面与拱板仍有较大高差,应重新补填找平,重新振滚平整。
最后挂线检查平整度,发现不符合之处应进一步处理刮平,直至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9、真空脱水真空脱水的工艺主要工序如下:检查泵垫脱水前,打开真空泵机组水箱盖,向真空室和集水室注入清水,使水面与箱内管口相平或略高一些,调节搭扣松紧,盖严箱盖,用3~4mm厚橡胶板堵住进水口,检查泵的空载真空度,泵表位应大于650~700mmHg。
此外,还要检查粘结剂和修补用品以及常用的修理工具是否齐全。
铺设吸垫计划采用VS8型新型吸垫,应先铺放尼龙布。
要求布面拉平,少绉折,过长时可折叠放置,尼龙布应比板面略小6~8cm(即密封带宽度),,气垫薄膜比板面应略小8~10cm(见图所示)。
安放时,应用小擦刷沿密封边轻轻扫一遍,开泵脱水的同时,再拉压一遍,以保证密封效果。
如采用尼龙网格吸垫时应铺设网片,周边与尼龙布对齐,每网片间还应搭接2~3cm,最后铺上部吸罩,产并接通接水桶。
开泵吸水开泵吸水,一般控制真空表1min内逐步伸高到400~500mmH g,最高值不宜大于650~700mmHg。
如在规定时间(3min)内达不到规定真空度要求时,应立即查找漏气处进行补救。
如使用密封带时,一般可略浇些水将密封边湿润,再轻轻扫压一下,如仍不见效,要采取修补或更换等措施。
真空处理过程中,要认真记录真空度、脱水时间与脱水量,并观察各处气垫薄膜内水流状况,若发现局部水分移动不畅,可间隔短暂地掀起邻近的密封边,借此渗入少量的空气,促使混凝土表层水分移动。
当脱水达到规定时间(脱水时间一般为板厚(cm)的1~1.5倍,单位min)要求后或已脱出规定水量(脱水率一般为12%~15%)后,在吸垫四周位置要略微掀起1~2c m,继续抽吸10~15S,以脱尽作业表面及管路中余水。
卷起吸垫,移至下一块作业面上再继续进行真空脱水。
每次吸垫位置应与前次重叠20cm,以防漏吸,造成含水量分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