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还可能由原子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 氧气和臭氧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二、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 。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 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 8∶1三、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 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 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
⒉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 (碳 -12 的质量× 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 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考点 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 H、O、S、C、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 Ca、Na、Mg、 Zn 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①表示氢元素H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 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NH 4)的化合物 . 例 NaCl NH4Cl 等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除了由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剩下的物质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 6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8 O原子序数————————元素符号氧(核电荷数)————元素名称16.00————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 个周期。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 个族( 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考点 7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 2 个;第二层不超过 8 个;最外层不超过 8 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原子核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质子数2019-2020 年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电子层九年级化学质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元素的分类稀有气体元8 个(氦为 2 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素金属元素一般少于 4 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 4 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 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 8离子2-硫酸根离子2-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SO4 CO 3 NO3-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OH 4NH考点 9 化学式⒈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的化学式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 O2,氮气—— N2,氯气——Cl 2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几点注意事项⑴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还要考虑到表示原子个数的角码应写的部位。
⑵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⒊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 10化合价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 +1、+2、+3、-1 、-2 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1-1+2-2方,如: Na、 Cl 、 Mg 、 O。
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 - 、 2- 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 -2+、Mg 、+2试区别 Ca 与Ca2+,S与S2-中数字的含义。
+2 -2Ca 表示化合物中钙元素显 +2 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S 表示化合物中硫元素显 -2 价。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S 2-表示 1 个硫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⑴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 -2 价。
⑵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钾、钠、氢、银+2 钡、镁、钙、锌+3 铝-1 氯、氟-2 氧+2、+3 铁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根的名称铵根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离子符号+ - - 2- 2-NH OH NO SO CO4 3 4 3化合价+1 -1 -1 -2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表(必背)正价表名钾钠氢银钙镁铜钡锌铁铝称符K Na H Ag Ca Mg Cu Ba Zn Fe Al号化+1 +1 +1 +1 +2 +2 +1 +2 +2 +2 +3合亚亚价铜铁+2 +3负价表名称氟氯氧硫符号 F Cl O S化合-1 -1 -2 -2价原子团表名称硫酸碳酸硝酸氢氧铵根根根根根仪器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符号SO 4 CO 3 NO 3 OH NH 4化合-2 -2 -1 -1 +1价⒌化合价的应用⑴检验化学式的正误;⑵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⑶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 1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形:化合物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各元素的质量 /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三、化学实验未征得教师同意,不能擅自动手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说话;禁止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常见意外的处理:烫伤: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酸、碱灼伤: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灼伤处。
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实验台上起火:称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
3、初中化学常用仪器(见下表)A、加热物质 ( 直接加1、用作反应器时液体体积不超过 1/2 ,加热时热) 不超过 1/3 。
试管B、作反应容器2、试管应用试管夹或铁夹,自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C、作小型气体发生器管中上部。
D、收集少量气体3、振荡试管时,用手指捏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4、加热时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1、防止烧损和腐蚀。
2、应握住长柄,不可按住短柄。
玻璃棒用于蘸取、搅拌、过1、当用于蘸取溶液时,取完一样要洗涤,然后取另一样。
滤转移液体时的引流2、搅拌不可碰到仪器外壁1、使用前检查灯芯,用外焰加热。
酒精灯用于加热2、绝对禁止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3、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可用嘴吹。
4、灯内酒精的体积 V 必须 1/4<V<2/3 。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1、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
再去吸其它药品。
滴加少量液体。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朝上,不要平胶头滴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放或倒置,防止药液倒流,腐蚀橡胶胶头。
品。
3、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滴瓶4、胶头滴管应悬空在容器口上方。
3、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用后插回原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