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组织解剖学复习材料

人体组织解剖学复习材料

人体组织解剖学复习材料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第一章上皮组织—被覆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小肠上皮有纹状缘,扩大吸收面积;有杯形细胞,可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上皮的作用。

(主要分布于胃、肠、胆囊、子宫等)假复状纤毛上皮:杯形细胞,柱状细胞(到达上皮游离面)锥形细胞,梭形细胞(位于基底面)杯形细胞分泌粘液,湿润上皮和吸入的空气,并黏着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异物。

借住纤毛的节律摆动,将含有灰尘和细菌的粘液向咽部推送。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内表面)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外膜表面(游离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其它:肺泡、肾小囊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肾小管变移上皮:膀胱、输尿管※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这些结构表明成纤维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能旺盛。

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等。

巨噬细胞:表面有许多褶皱和小泡,含有吞噬体和吞饮小泡—1、具有吞噬作用,可以吞噬异物,细菌,衰老变性细胞。

2、还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性(趋化性:指巨噬细胞可以沿着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定向移动)3、可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是一种递呈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电镜下区分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比成纤维细胞小,染色比成纤维细胞深)胶原纤维: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

H-E呈粉红色粗细不等。

韧性大,抗拉力强,柔软易弯曲等特点。

弹性纤维: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弹性大,易拉长,除去外力后能复原。

软骨同源细胞群:有着相同来源的一群细胞,(之后可分化成不同的细胞),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最初来源于同一个细胞,称同源细胞群。

骨骨单位(哈弗斯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每个骨单位由1个中央管和数层围绕它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血细胞红细胞:贫血:红细胞少于300万/mm3,血红蛋白少于100g/l三种肌肉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细胞):分为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两部分胞体: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以及传到神经冲动胞质: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组成(主要功能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只存在于胞体和树突中,轴突中没有树突:有1个或多个树突(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表面有大量的棘状短小突起,是形成突触的主要场所轴突:只有1个主要功能将神经冲动传离胞体至其他的神经元或胞器。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部:即突触小体,有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突触后部,细胞膜增厚,表面有不同的受体。

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时,使突触小泡贴附在突触前膜上,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出。

※神经纤维特点: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电流的传导在有轴膜进行(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在郞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沿轴膜连续传导,故传导速度慢)第二章运动系统骨形态: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构造: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和血管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这种连结成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椎间盘:是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坚韧富有弹性,由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两部分组成。

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第三章循环系统小循环(右心室---左心房):全身返回心的含CO2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这个过程称小循环或肺循环。

大循环(左心室—右心房):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

这个过程称大循环或者体循环。

(左肺动脉流静脉血,左肺静脉流动脉血)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单位。

区分大动脉、中动脉和肌动脉大动脉:中膜厚,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发达---能承受较大的血压和维持连续的血流中动脉:管壁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有空毛细血管、血窦管径最细,分布最广,分支并且互相吻合成网状(代谢旺盛处密集)毛细血管的功能:选择性通透与物质交换合成和代谢活动抗血栓形成功能有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一般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分布于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心位置:2/3身体中线左侧,1/3身体中线右侧。

外形:如倒置的圆锥体,分为心底,心尖,胸肋面和膈面。

左右心房以房中隔相隔,左右心室以室中隔相隔。

心房与心室以房室瓣相隔。

心腔构造:右心房:3个入口(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有卵圆窝。

右心室:右心室接受右心房来的血液,入口为右房室口(三尖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入口左、右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二尖瓣)左心室:入口左房室口,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脉瓣与脉壁之间的腔隙称主动脉窦。

心的传导: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狭长椭圆形,它发出节律的兴奋,是心脏的起搏点)房室结、房室束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第四章免疫系统(不考)第五章消化系统口腔:味蕾:卵圆形的小体,是上皮细胞特化的结构,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少数散在于软腭、会厌及咽部等位置。

是味觉感受器。

咽:咽淋巴环: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鄂扁桃体食管:三个狭窄处:食管与咽相续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膈的食管裂空处。

胃:入口贲门(接食管)、出口幽门(接十二指肠)。

分为四个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底腺:胃底腺分成3部,上端较短为颈部,与胃小凹相连,中断较长为体部,下端为底部。

有5种细胞: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分泌盐酸(胃酸)。

位于腺体颈部和体部。

H-E显红色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又称胃酶细胞)位于腺体体部和底部。

颈粘液细胞:多呈楔形夹于其他细胞之间。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皮: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内分泌细胞(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可以向肠腔分泌肠致活酶)小肠绒毛是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是小肠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1、小肠黏膜形成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皮含吸收细胞,吸收细胞的游离面有大量的微绒毛,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2、微绒毛上的细胞衣是糖、脂、蛋白质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3、吸收细胞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参与形成乳糜微粒。

4、绒毛固有膜内有中央乳糜管,运输乳糜微粒;有孔毛细血管,运输水溶性物质;平滑肌,收缩是小肠绒毛变短,有利于淋巴和血的运输。

大肠:三个特点:表面有三天与大肠纵轴平行的结肠带。

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使肠皱褶,形成结肠袋。

结肠袋带附近有脂肪突起,称肠脂垂。

消化腺:肝:肝的脏面有“H”形的三条沟,左右两天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肝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

肝门管区:肝小叶之间各种管道密集的区域,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肝细胞:》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

多角形腺细胞。

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有一个至数个核仁,部分有双核。

(光镜下)》细胞内线粒体(肝细胞进行活动的能量供应站),粗面内质网(合成多种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分布有许多酶,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如:糖原合成、脂类代谢、解毒作用等),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加工和胆汁排泌)等细胞器发达。

还富含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电镜下)》肝细胞按功能分成,细胞连接面,胆小管面,血窦面。

细胞连结面油紧密连结、桥粒和缝隙连结等结构。

胆小管面和血窦面有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有利于肝功能活动的进行。

第六章呼吸系统喉: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杓状软骨肺:(右短左长)肺的纵膈部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进出的地方。

传导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再分支,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称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出现了肺泡,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为呼吸部)传导部变化趋势:肺泡上皮:有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组成。

Ⅰ型肺泡细胞:形成连续性上皮,参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Ⅱ型肺泡细胞:少量嵌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可增殖分化Ⅰ型肺泡细胞。

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维持细胞弹性。

纵膈:位于胸腔内纵膈胸膜气-血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在小部分区域内有)、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第七章泌尿系统肾的大体结构: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与集合小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滤过屏障: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毛细血管时,由于较高的内压,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中。

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

(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为原尿,经过肾小管形成终尿)肾小管:近端小管(曲部、直部)、细段、远端小管(曲部、直部);各种肾小管的比较: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细胞大,内有丰富分泌颗粒,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多---分泌肾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以促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进而促进远端小管吸收Na+,排除K+.同时伴有水的重吸收。

致密斑:细胞排列紧密,基膜薄,基部有小分支突起伸长至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化学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Na+离子浓度,如果浓度低,则反馈给球旁细胞,促进其分泌肾素。

球外系膜细胞:与球旁细胞和球内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信息传递功能第七章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

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管腔壁 -----------------------------------------------------管腔中央)卵巢:产生卵细胞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黄体(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碰到精子----成熟卵细胞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内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滤泡上皮细胞:内含丰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把从血液吸收来的氨基酸合成为甲状腺球蛋白前体)以及溶酶体(分解重吸收回的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生成四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和细胞基底部有质膜内褶(扩大滤泡表面积,提高分泌甲状腺素的效率)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分泌过多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甲亢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平衡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调节糖代谢降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