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调查报告

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调查报告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调查报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如何?最近 , 我们组织了调研组对此进行了调研。

调查问卷对象涉及我乡8 所学校、 100 名教师。

根据调查分析 , 现将新课程背景下我乡教师工作负担情况报告如下:一、本乡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分析(一)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情况。

教师每周课时数、每周备课时间、每周批改作业时间、每周课后辅导学生时间可以反映出教师工作负担情况。

1.每周课时数。

调查表明 ,课改后教师平均每周总授课为 14 课时 , 比课改前的 16 课时减少了 2 个课时。

其中 , 每周上课 10-15 课时的比例从课改前的 40.8%提高到55.6%,增加 14.8 个百分点, 而每周上课 16 课时以上的比例从课改前的 55.9%下降到目前的 39.9%, 降低 16 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 , 课改后教师课时量处于比较均衡合理的状态。

但在访谈中 ,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很饱满 , 这表明教师有较多的隐性工作时间。

2.每周备课时间。

课改后,教师平均每周备课时间为14.7 小时, 比课改前的 11.2 小时增加了 3.5 个小时。

这说明虽然教师平均授课课时减少 , 但由于新课改对每个教师都是新挑战 , 所以教师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相对增加。

3. 每周批改作业时间。

课改后 , 教师平均每周批改作业时间为 10.7 小时, 比课改前的 9.6 小时增加 1.1 小时。

4. 每周课后辅导学生时间。

课改后 , 教师每周课后辅导学生的时 间为 5.7 小时 , 比课改前的 4.8 个小时增加了 0.9 小时。

从调查中了解到 ,目前, 教师的工作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课前准备; (2)上课,包括研究课、观摩课等;(3)批改作业; (4) 课后 辅导学生;(5) 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 (6) 填写材料、撰写论文等; (7) 班级管理,部分学校涉及寄宿生管理; (8) 教师自我学习的提高、 进修 活动等。

通过以上前 4 项教师工作量的平均数 , 可以计算出教师每天 的基本工作量:每天平均要上 2.8 节课,加上课前稍加准备、课后 10分钟休息 ,上课平均用 2.36 小时;平均备课时间为 2.94 小时;日 均批改作业时间为 2.14 小时; 课后辅导学生时间 1.14 小时。

仅以上4 项计算, 教师每天工作时间 8.58 小时。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 很 难精确区分纯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

从调查中了解到,即使在 法定寒暑假 , 学校一般都会安排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社会活动 普通教师一般要安排 2 周, 骨干教师要安排 3-4 周。

(二) 教师对工作和职业的评价与感受。

教师对工作负担的评价、 对工作压力的感受、 对职业的感受、 对工作的态度可以从不同侧面反 映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

1. 关于教师对工作负担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 , 绝大部分教师感到课改后的工作负担加重。

认为课改后工作负担超负荷的占 比课改前增加近 21.3 个百分点。

2. 关于教师对工作压力的感受。

调查显示 , 有 73.5%的教师认为 课改后工作压力很大。

根据对不同学科教师的调查10 周 62.2%,访谈 , 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

3.关于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 , 教师压力主要有 5 个方面。

4.关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影响。

在调查中教师反映 , 工作没有负担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正常的。

适度的负担是工作的动力 , 对教师的生存发展和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负担太重、压力太大则会感到身心疲惫。

5.关于教师对职业的感受。

调查显示 , 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是好的, 基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在职业满意度方面 ,61.5%的教师感到很满意和满意 ,有 32.5%的教师感到一般满意 , 只要 3.8%的教师感到不满意。

6、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

调查显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工作负担比较繁重的情况下 , 爱岗敬业 , 对自已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95.3% 的教师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 ,比较敬业、比较投入地工作 , 他们研究课程、改进教学、积极乐观 , 对前景充满希望。

虽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 , 但广大中小学教师态度积极,努力学习提高 ,主动克服困难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调查表明,有 97.5%的教师能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 , 钻研新课程教材教法 ,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调查显示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基本一致 ,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政策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 赋予教师更多安排教学的权力以及发挥教师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但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则有不同的看法 , 有 22.1%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到很满意 ,58.3%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成效一般满意 , 近 20%的教师感到不太满意。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成效感到不满意的反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仍然没有改变 , 课改后的评价未跟上 ; 二是新课程教材知识点多 , 要求改进教学方法等加重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负担。

关于新课程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 ,从调查中了解到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与以往的“直线式”编写思路不同 , 新教材以“散点式”为编写思路其特点是既“浅”又“活” , 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

从调查情况看, 教师对新教材有不少困惑:一是认为教材容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偏高 , 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部分教材内容超出学生年龄特点及接受水平 , 有的缺乏衔接性与系统性。

二是认为现行教材的教学设计可操作性不强 , 由于条件限制 , 许多实践环节无法完成。

三是认为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城乡差异、地区差异 , 农村学校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基地 , 缺乏教学场景 , 学生对部分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

英语教师反映 ,仁爱版教材适合城市学校 , 不适合农村学校。

泉州市教师反映 , 目前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相对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验经历 , 学生不容易接受 , 也让教师备课上课压力很大。

四是教学参考资料少 ,对新教材使用的培训也不够 , 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二)关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教师反映 , 由于培训和宣传力度不够 , 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认识不够 ,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方法 , 对新课改教学方法还不适应。

教师反映,新课程教材内涵更丰富 ,知识点更多 ,实际授课时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 而这恰恰是大多数教师的软肋。

有的教师无法在 45分钟时间内把新教材的知识点讲透 , 只好靠补课、加班加点, 一方面自己疲惫不堪 , 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有的教师反映课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但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执行有很多困难 : 一是辅助教学设施不配套 , 教学手段更新难 , 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相对匮乏, 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 。

二是教学评价机制未根本改变 , 素质教育难以更好地落实。

在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 推行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 有的课堂是热闹了 ,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质量却下降了 , 导致学生“两基”不扎实。

三是新的教学方法要求高 ,学生探究合作活动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 成效不理想。

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缺乏 ,家庭教育配合不够 , 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等)难以开展, 课堂上还是教师唱“独角戏”。

四是有的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 ,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无法兼顾每个学生个体差异 , 进行因材施教。

五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特别是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较弱 , 运用较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不足 , 许多教师花费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时间较多 , 增加了工作负担。

(三)关于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教师反映新课程数量偏多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学校教师不足 ,小学科专职师资短缺 , 导致一个教师得身兼多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 ,备课压力大,工作负担重 ,无暇深入研究课程理念 , 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

(四)关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师反映 , 课改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 而实际工作中更注重结果评价。

学校、家长、上级主要还是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能力的主要标准 , 许多教师为了增加分数 ,只好拼命加班加点 ,给学生加大作业量 , 增加课时。

对学生考试成绩 , 又主要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造成学校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主科上 , 挤占技能课和体育活动课时间。

为提高学生成绩 , 不少学校举行统考并进行各种排名 , 加重了教师和学生心理压力。

(五)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教师反映 , 由于教学资源与新教材不是很配套 , 教学准备的时间较长 ,搜集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 ,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负担。

由于时间、精力、能力、资金、资源限制 ,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农村小学 ,资金短缺,教学设备不完善 ,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亟待改善。

同时因安全因素影响 , 实践性教学资源开发受到很大制约。

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共建共享也不够 , 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使得本可以减轻的负担没有减轻。

(六)关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需要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反映 ,目前学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 一是管理制度比较繁杂 , 措施比较僵化 ,过分量化管理 , 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校长管理不够民主 , 不够公平公正 ,奖罚不明 , 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上级对学校检查较频繁 ,学校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 , 牵扯了很多精力 , 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

三是学校评价考核制度不科学 , 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 , 给教师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四是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不够 ,实效性不强 ,有的流于形式。

五是集体备课与经验分享开展不够。

许多教师课时太多 ,工作量大, 没有时间或者难以有统一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 教师之间很少有时间交流、经验分享。

有的学校特别农村学校规模小 ,有的单班校教师少 , 无法开展集体备课、同伴经验分享。

六是有的学校教师不足 , 特别是英语、科学、劳技、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任教师不足 , 大部分由主科教师兼任 , 造成许多教师身兼多门课教学 ,备课压力大、工作负担重。

三、思考与建议从调查分析情况看 ,我乡中小学教师队伍是爱岗敬业的 , 尽管教师的工作负担比较重 , 但广大教师精神状态好 , 积极面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