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
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老师的影响长久地保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
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要及时找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尽量缩短师生距离。
时时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便会信任你、喜欢你、也更喜欢听你的课。
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性格,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于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学生掉队,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无德无以为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就是一句空话。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所以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这便是教师最大的欣慰和成功。
“为教育事业奋斗献身终生精神”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什么是高素质的教师呢?教育专家认为教书育人、科研、管理集于一生的复合型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
初中阶段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们不拘小节,处处是楷模,这对于人生处于懵懂的中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知识是无止境“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现在我们不能只有一桶水,必须是一眼泉。
上个世纪最后几十年,每一个专业和学科都极快地更新和增加内容。
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不断产生。
从人类基因到克隆技术从信息网络到纳米技术,教师追都追不上,而教师还是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者。
新的知识理论,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如雨后春笋,不学习怎么行?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会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出动人的乐章。
教师更应该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关爱学生。
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战胜自我。
而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慎用语言,讲究语言艺术。
要处处顾及学生们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一次恰当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的享受,更多的是对他个人价值的评定。
因此,进一步使他们增加勇气和力量。
“教子十
过,不如奖子一功”,当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时,就能不断产生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作一名好教师“没有永恒的资本,只有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