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人群对抑郁症认知的调查与分析05视光:邱晨、张春霞、刘瑞琮、陆芸丽、金莉指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张文菁、黄浦精神卫生中心邵颖芳[摘要]目的:世界发展的越来越快,抑郁症悄然而至。
青年人群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对此,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抑郁症知识的一系列调查,了解他们对此病的重视及自身的健康程度。
方法:在街头对200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数据,进行电脑统计分析。
结果: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186份,问卷有效率为93%。
结论:发现大多数人知晓抑郁症但对其具体内容不熟悉,半数人群能正确看待此病及其此病患者。
而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宣传工作,力度明显不令人满意。
[关键词]抑郁症了解程度对待态度预防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发展的越来越快。
事事有利有弊,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致使许多人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下。
而现在——抑郁症被越来越多人所听到,人群的发病率在节节攀升。
更令人吃惊的是,年龄在不断的下降。
青年人群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希望,因而我们想进行调查,看看他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对其关注度等各个方面的反响如何,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
1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上海市青年人群人数分布:200人1.2研究方法在街上随机访问上海市青年人群,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达93%2.结果2.1市民了解抑郁症的途径以及程度2.1.1了解途径途径报刊杂志朋友亲戚网上消息电视广播百分比33%19%4%44%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是知晓抑郁症、市民了解抑郁症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向市民普及抑郁症的知识以及预防抑郁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重点利用此类媒体宣传预防抑郁症,并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深度,相信可以增加受效人群的数量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2.1.2 了解程度程度了解,知其内容只听说过,具体不清楚没听说过百分比40% 58%2%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多数市民是知晓抑郁症的,但是大半人仅停留在知道的阶段,而只有少数市民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数据中我们也看到,抑郁症在一部分市民心中还是一个盲点。
那么那些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抑郁症的人将有可能因为他们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匮乏而成为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而这一人群要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所以普及抑郁症的知识迫在眉睫,而且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相关部门对抑郁症这一世界第四大疾病知识的宣传任重而道远,宣传力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加强再加强。
2.1.3市民对精神卫生日的了解世界精神卫生日知晓度知道不知道百分比20%80%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只有很少人知道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虽然现在有关部门是很重视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但是看得出宣传并没有深入人心。
这就对抑郁症的宣传提出了挑战。
社会应该以何种方式来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宣传?这一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2.2市民自身心理情况(表一)精神状况好有时挺好,有时欠佳不好百分比54%43%3%(表二)SDS自测评量表的统计<45分45分~49分50分~100分自觉精神状况良好人群百分比68%22%10%[注] 有20条题目,把它们相应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
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对比表一表二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多数市民对自身精神状况的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从中反映出其对本人是否有抑郁倾向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
在自觉精神状况良好人群中,多数人身心态的确比较健康,但是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对自身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其中包含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和已有抑郁倾向的人群,分别是SDS得分在45分~49分之间以及50分以上的人,所以在我们看到市民对自身精神状况的认识较为准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有抑郁倾向的人群。
社会应当加大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关注,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市民更好的认识自身的精神状况,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2.3市民对抑郁症的态度2.3.1.市民对抑郁症本身的态度.观点觉得人群过分紧张此病,并没必要过分关注觉得很重要,有抑郁要及时治疗,要注意自身的精神状况觉得这种疾病离自己很远,漠不关心百分比16.5%69.7%13.8%.从图表上能看的出大部份的市民对抑郁症的态度是觉得很重要,并认为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一般市民对于精神状况还是十分关心的.这样的人群占69.7%,是比较能积极正确的面对抑郁症,我想一般市民对抑郁的认知也对抑郁的与效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只有大家都能坦然正确的面对这个疾病,才能让抑郁远离我们.而那些C观点的人则对抑郁掉以轻心了,心理健康也要加以积极的关注的,对于身边有这样的人群也要多加以关心.。
2.3.2市民对抑郁患者的态度观点同情,觉得他们很不幸觉得周围不会出现此类人群,无所谓关不关心觉得是他们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百分比30.5%12.6%,56.9%从数据上看,有半数的市民认为抑郁患者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理,这大概是他们所认为的造成抑郁的原因,持有这种观点的近一半的市民.说明大家对抑郁症还不是很了解,抑郁除了外界的也有病理的,所以广大市民对抑郁的患者缺乏更多的关心,我们要呼吁大家一起来关爱身边有抑郁倾向的人群,让抑郁远离我们. 只要人人都多献出一份心去关怀抑郁人群,想必抑郁患者将越来越少。
我们对抑郁患者不要有任何的歧视或排斥.他们的心理比较的脆弱,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觉得自己同样是一个健康的人对社会和家庭都很重要.抗抑郁,需要大家一起的行动.2.3.3对抑郁治疗的态度观点去专科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去综合性医院就诊不会去就诊,认为只是心理问题,不是病百分比42.3%,25.7%32%从图表上看,将近42.3%的人还是能很客观的面对抑郁症,选择到专科的精神卫生中心去取得治疗,这是最好的方法来及时正确妥当的治疗抑郁的情况.因为那里是专科医院,有着这方面的权威,就能做到对此病的判断和治疗.而那些25.7%的人,还是会选择到综合的医院去治疗的话,也有他们的理由,就像一般人的观念一样,到精神病院看病总是会有所忌讳的,所以宁愿到相对不是太专业的综合医院去,这也许会对及时的治疗和判断有一定的延迟,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正确的面对抑郁的情况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判断和治疗.而面对着1/4的人群选择去综合医院看病的这种现象,对于一般的综合医院无疑是种责任,正确的治疗病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以在综合医院中要配备治疗此病的科室及专门的医生,可以让患此病的人们不去精神卫生中心,也能受到好的治疗。
而32%的人们显然是对抑郁症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感冒咳嗽是病,但心理出现了状况更加是病,而且不容小视。
如果他们不注意身心健康,病程一拖再拖,那到时恐怕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2.4抑郁症的预防2.4.1(题为:就您认为,抑郁症的最主要的3个病因是;题型为:多选题)市民在以下7种情况中的选择比例遗传基因9.26%环境诱因32.51%药物因素 6.38%疾病10.30%个性28.80%饮食 2.88%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9.88%上述的7个因素都是抑郁症的病因,而当问到“就您认为,抑郁症的最只要的3个病因是”这一问题时“环境诱因”,“个性”“抽烟”,“疾病”与“酗酒与滥用药物”分别以32.51%,28.80%,10.3%和9.88%被人们视为最只要诱因。
从这些数据显示“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人们认为对抑郁症影响很大。
不善于交际的人容易得抑郁症,人际关系的缺乏可以导致抑郁症,而得了抑郁症会回避人际交往。
因此,抑郁症患者非常需要社会支持,身边的人应该主动提供社会支持。
我们应关注起这方面的问题。
继“环境因素”后的“个性”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个性”的培养也是我们最早遇到的问题。
因为“个性”从小就开始养成了。
所以对与儿童时期的孩子,现在家长不应单方面的重视智力的培养。
从小教导孩子让他有着乐观与开朗的性格对与孩子将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之后的“疾病”与“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不相上下。
前者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谁都可能患这里那里的病,但有些人很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而有些则一味的消沉。
对于同样的疾病,面对不一样的心态,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疾病有时是让我们无奈,不受我们驾驭,但是我们的身心却是我们能自身调节的。
如果能很好的面对疾病,那患抑郁症的比例又可以下降许多。
后者是与自身的生活作风有关。
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健康的身体。
这一观点人们都有着共同的认知。
2.4.2您现在得学校或单位是否有心理咨询室不知道有咨询室没有咨询室1.10% 56% 43%这一问题数据显示53.63%的单位或学校有心理咨询室,45.25%的单位或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而有1.10%的人群对此事不知道。
从这些数据可知,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重视度。
但还是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机构对此有着疏忽和漠视。
社会机构对这一问题还有着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和改善余地。
但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对此不关心,这点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就从现在调查可知,将来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还很是乐观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一问题也将越来越被重视。
心理咨询室应象医疗室一样,做到每个单位都能普及。
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保证心理的健康。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4.3您觉得这会各界对预防抑郁症的宣传力度调查结果显示50.87%的人群反映对抑郁症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仍需加强,42.77%的人群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还太少,只有6.35%的人群认为这一问题宣传的很好。
由此可见,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做的还是很薄弱的。
市民对这一问题的了解程度应此也只可能停留在基层的。
甚至人们对这一问题一无所知。
我们这一方面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只有当各界对预防抑郁症的宣传落实到实处,首先社会重视起来了,才能带动群众对预防抑郁症的认知。
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可能我们还只是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
前方还有许多挑战和难题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去战胜和克服。
3建议3.1加强宣传力度虽然说人群中绝大多数都知晓抑郁症,但大家似乎只是把这个新名词给记在脑中,具体的比如病征、治疗之类的,却相知甚少。
而对于社会的宣传力度来说,看了更令人震惊。
仅有 6.7%的人觉得宣传方面做的很好,而半数人群觉得还需加强,这无疑体现了人群对社会各界对抑郁的重视度不够高的一种不满。
经统计,多数人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体所知晓抑郁症的,那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力度的同时,不忘在电视广播上多花心思。
3.2树立良好的心态这里指的心态不仅仅是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去对待生活,而对待别人,特别是对待抑郁患者,我们更应该关爱他们。
“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于抑郁患者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对于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医治——这就需要他们周遍朋友的帮助了。
当发现有人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应当主动升出援助之手,即使让他们从抑郁的阴影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