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_张俊瑞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_张俊瑞
圳证券交易所和上 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的 187 家公 司, 其财务数据来自/ 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0及/ 中富 证券网0, 对行业划分的标准按照证监会颁布的5上
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6, 分别包括制造业 、信息技术
业、房地产、综合等类公司。 本文所选国外和国内样本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所
涵盖的会计期间为 1998 年至 2002 年, 为了尽量减 少实证分析的 误差, 各项指标值均为 1998 至 2002 年的五年平均值。
接用 F1, F 2, ,, F m 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Xi 而忽略特 殊因子 E。
求解以上因子模 型的关键是求解因子载荷系
数, 本文中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本文把研究对象界定为国外上市公司和国内上
市公司。考虑到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 国外样 本公司均选自美国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数据来自各
公司官方网站公布的各年度财务报表, 本文按照随 机原则、通过抽样方式共选取了/ S& P5000( 标准普
益质量越高; 当它远大于 1 或小于 1 时, 说明企业盈 利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在解释区间指标时还牵涉到
逆指标, 如在企业综合评价中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
其值越大表明管理效率越低。对各类指标标准化的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正指标:
Xci=
X i- m in( Xi) max( X i) - min( Xi)
2004 年 11 月 第 26 卷 第 6 期
当代经济科学 M oder n Economic Science
N ov. , 2004 Vol1 26 No1 6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
张俊瑞1, 贾宗武2, 孙玉梅3
( 1.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1; 2. 西安财经学院 会计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3.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深圳 518218)
尔 500 指数) 中的 50 家美国上市公司, 其行业涉及 / S& P5000中的医疗、高科技、能源、商业、制造业及 服务业等。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已有 1300 余家, 因 此对样本的选取也以抽样的方式进行, 但考虑到极 端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 剔除了业绩过差的 ST
和 P T 公司以及受过谴责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 同时考虑了不同行业的分布。据此, 共选取了在深
模型如下:
x 1= a11F1+ a12F 2+ , ,+ a1m Fm + E1
x 2= a21F1+ a22F 2+ , ,+ a2m Fm + E2
( 1)
x p= ap1F1+ ap2F2+ ,,+ apm Fm + Ep
模型中, X1, X2, ,, Xp 是 p 个原 指标; F1, F2, ,, Fm 叫公共因子( 也称主因子) , 主因子在原指标 的表达式中是共同出现的, 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察 的理论变量, 其含义要根据实际问题与分析结果而
摘 要: 本文以国外 50 家上 市公司和国内 187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利用其 1998- 2002 年连续 5 的财务会计信 息, 运用因子分析法, 分别对样本公司按照应计制和现金制会计基础下衡量公司盈 利能力的财 务指标进 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 以应计制会计基础和以现金制会计基础衡 量的企 业盈利 能力存在 很大的 差异, 因而单 独运用 某一基 础 下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都是不全面的, 应该将两者相互融合起来。
三、应计制基础下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
1. 财务指标选择。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
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文中所选取的应计制基础下衡
量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分别为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率和每股收益等四项
指标。
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实际问题中指 标量纲往往不统一。为了消除由量纲带来的不合理
由表 1 可知, 用前两个主因子代替四个原始变 量进行分析, 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 811845% , 说明这两个主因子基本代表了 4 项指标 所含的信息。所以提取 两个主因子设为 F1 和 F2,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见表 2。
关键词: 应计制; 现金制; 盈利能力;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6.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848( 2004) 06-0053- 07
一、引 言
盈利亦称收益。一般而言, 会计收益是按照特 定的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形成的, 它尽管被认为是 企业的收益, 但难以说明与企业财富特别是与现金 流量增加之间的关系。因为会计在 确认收入和成 本费用时, 普遍遵循/ 权责发生制0的会计基础, 并以 / 历史成本0原则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 这就使会计 收益 更具有 一种/ 观 念收益0、而非 真实收 益的 倾 向[ 1] 。因为会计 收益的形成往 往并不意味着 企业 获得了相等的现金流量, 而可能是以一种虚拟的形 式( 债权) 表示出来。其结果是收益只说明企业/ 赚 得的钱0, 而不能说明企业/ 赚得的现金0, 从而使企 业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发生/ 滞脱0。
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运用其拥有的资本和资产 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从来都 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核心。在各种财务分析和评价 方法中, 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是最常 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中, 财务比率分析由于
收稿日期: 2004-07- 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0372048) 和教 育部人文 社科基 金项目( 02JA 790045) 资助。 作者简介: 张俊瑞( 1961- ) , 男, 陕 西澄城人, 经济学博 士, 西安 交通大学管理 学院 教授, 研究 方 向: 证 券市 场会 计、企 业 分析 与评 价、会计理论; 贾宗武( 1955- ) , 男, 陕西 合阳人, 西 安财经学 院会计 系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 孙玉梅( 1981- ) , 女, 安 徽人, 深 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综合不同的财务信息来源、形成综合性的分析 结果而广受关注。但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 其信息 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对现金流 量信息关注不够。自从现金流量表成为正式的财务 报表后, 现金流量信息越来越受到投资人、债权人、 管理当局、财务分析师的重视。由于传统会计信息 的形成是基于应计制( 权责发生制) 会计确认基础, 而该基础与现金制会计确认基础在原理和方法上不 同, 故形成的会计信息和 财务指标必然存 在差异。 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时, 如果不考虑它们之间的差 别, 就会产生分析和评价结果的重大差异。因此, 本 文拟根据基于应计制而形成的盈利能力财务比率指 标和基于现金制而形成的盈利能力财务比率指标, 在采用科学方法剖析各个财务指标对财务评价结果 贡献度的基础上, 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提出进一步 的研究方向。
( 3)
逆指标:
Xci=
max ( Xi) - Xi max( X i) - min( Xi)
( 4)
区间指标: 设指标在区间( m 1, m2) ( m1 < m2) 内
达最优, 赋值为 1, 当 x< m1 时, 按正指标处理, 当 x
> m2 时, 按逆指标处理。
以上选取的应计制基础下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
定; E1, E2, ,, Ep 叫特殊因子, 是各指标 Xi 所特有的 因子, 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也 是相互独立的; aij 叫因子负荷, 其数量意义是:
( 1) aij表明 Xi 与 Fi 的相依程度, 该系数越大, 相 依程度越高。
( 2) 表示指标 Xi 对 F 的每一个分量 F 1, F2, ,, Fm 的共同依赖程度。若接近于 Xi 的方差, 则可直
53
金流量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 上市公司盈利的获得和现金流入不同步, 而且存在 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 超过 7 成的公司现金流入滞 后于盈利的确 认[ 2] 。耿建新等 ( 2002) 通过对 企业 的净利润和调整过的经营现金流量进行对比以及对 两者之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 当企业调整后每股 现金下降时, 可能预示经营业绩也在下滑; 当企业调 整后每股现金下降且净利润现金差异率显著高于同 行业 平 均 水 平 时, 该 企 业 可 能 存 在 盈 余 操 纵 行 为[ 3] 。陆静等 ( 2002) 运用皮尔 逊相关系数和 扩展 的 Ohlson- F eltham 模型比较了会计盈余和现金流 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 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 价值的评估往往局限于每股收益, 忽视了现金流量 等其他财务指标[ 4] 。笔者用 SPSS 统计软件计算了 118 家上市公司 1998- 2000 年三年的每股 收益与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的相关系数后, 得出了两者弱相 关的 结论[ 5] 。我们 还选 择了 50 家 美国 上 市公 司 1998- 2002 连续 5 年的会计收益和经营活 动现金 流量资料, 对其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样 本公司中, 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具有显者的差异, 两 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上市公司较大一部分经营现 金流量不能通 过会计收益加 以体现[ 6] 。还有 些研 究试图构建新的分 析评价模型或 指标体系。潘琰 ( 2000) 认为,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可以用计算 经营 业绩的 综合值 即/ 主成 分评 价法0 来反 映[ 7] 。 刘星等( 2001) 在分析盈利信息变量的均值和相关性 的基础上,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 获 得了反映盈利 信息变量的四 个主因子[ 8] 。唐 建荣 ( 2001) 通过因子分析合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据 此建立了综合 评价模型[ 9] 。曾 卫( 2002) 利用 六个 财务指标,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石化行业的上 市公司进行了业绩综合排名[ 10] 。1999 年财政部等 四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但这个评价 指标体系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会计基础, 其中只有一 个指标涉及到现金流量概念。2002 年对此 又进行 了修订, 增加了/ 盈余现金保障 倍数0 指标, 同 时把 / 现金/ 流动负债比率0的权重由 4 提高到 10, 也说 明对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