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河流地貌

4.河流地貌

主要是由于弯道离心力及地球偏转力所致。 一般,径向河流北半球侵蚀右岸,南半球侵蚀左岸。 又可分为单向环流和双向环流。
旋涡流——环流轴轴向垂直水面的环流。即通常的漩涡。 主要是由于河流绕过障碍物、遇到凸角、河床粗糙变化时 产生的。
3、河流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破坏地表(河床)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 蚀作用。 下切侵蚀:垂直地面向下侵蚀——加深河床。受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 面控制。 当下切侵蚀自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时,称为溯 源侵蚀(向源侵蚀) 侧蚀(旁蚀):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成曲流。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 每条河流的下切 侵蚀不是无限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 一平面就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叫河流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每条河流最低的下切侵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局部下切侵蚀的基准面
究竟哪一个面是河流侵蚀的基准面呢?
通常,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当海平面下降 时,下游也可发生
侵蚀。
(二)河谷
1.河谷形态 (1)河谷横剖面 形态 谷坡:常有阶地发 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 漫滩组成
(2)河谷纵剖面

河谷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所作剖面。

凹形 凹凸形 不规则形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
2000
m
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大石河河口砾滩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冲积物中砾石扁平面定向排列
(六)河流阶地
概念:
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
使一部分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河床底部(蚀余堆积),
一些较细的被带到凸岸堆积,这个过程不断发展,以 至枯水期有大片露出水面,形成~。
河漫滩 ---
随着侧蚀作用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河水沿河床底部携带的粗粒物质 不可能被带到原始河漫滩上,只能将细沙或粘土物质搬运到这里堆积,也 就是在原来较粗粒物质上覆盖一层薄薄的细粒物质,此时称为河漫滩。
(2)搬运作用
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向下游移动的作用。包括: 推移、跃移、悬移。 推移:使泥沙、砾石沿河底面滚动或滑动。 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向前搬运。(流水中上下流速造成的压力差造成) 悬移:较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
(3)堆积作用
河流携带物质,由于条件改变,引起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条件改变包括: 河床坡度下降 流速减慢 水量变小 泥沙含量增多
按 阶面、阶坡的物质组成,不同冲积物的接触关 系,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发育地段 可分为 : (1)侵蚀阶地 (2)基座阶地 (3)嵌入阶地 (4)内叠阶地 (5)上叠阶地 (6)掩埋阶地
长江右岸红花套一级基座阶地
3.河流阶地成因
两个条件: 1、较宽阔的谷底 2、河流下切侵蚀

(1)间歇性新构造运动 (2)气候变化 --干淤湿冲,气候阶地。 (3)其它原因(基准面变化、河流袭夺等)


受三重要素影响, 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岩性。
裂点(knick point)与岩槛。 裂点:成型河谷中,每一次侵蚀基准面下降都会引起河流 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所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向陡坎称为 裂点. 岩槛(坎):由于河床上岩性的差异而形成的陡坎.称为 岩槛.
3.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
(1)河流侵蚀基准面
第四章 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一.
二.
河流地貌与沉积物 暂时性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概述
1、河流地貌——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漫滩、阶地、冲积扇、三角洲 等。 2、河流水量主要来自于: A 大气降雨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补给(少量) 因此: 河流分为——经常性流水河流、暂时性流水水流。 它们都能够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


河流均衡剖面
急流 湖泊 瀑布
河流溯源过程与河流纵剖面的变化
河流发展过程中纵剖面变化及其景观
4.河谷类型

(1)侵蚀谷
河流沿岩层倾斜线方向凭藉其侵蚀能力开拓的河谷。

(2)构造谷
河流经构造洼地或顺应构造软弱带、断层等所塑造的河谷。

(3)多成因谷
(三)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 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五. 河流地貌
V形谷
侧蚀
侧积
泛滥平原雏形
(1)V形谷
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在河流上游地区 剖面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黄 河 野 狐 峡
龙羊峡以上河谷段
“V”形谷的发展
隘 谷 : 基 岩 地 区 ,河 床 均 被 流 水 占 满 ,谷 坡 陡 . 障 谷 : 谷 坡 稍 缓 ,平 水 期 时 ,河 床 有 河 漫 滩 出 露 峡 谷 :仍 为 "V"字 型 ,有 侵 蚀 阶 地 .
1、海平面---各条河流最终入海,海平面是最终侵蚀基准面(鲍威尔,1857) 2、海底----因为发现河口地段河流可下切到海面以下(彭克,1924) 3、河流作用停息,并为海浪或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的海底高度为侵蚀基准面。
因此,侵蚀基准面不是一个很固定的面。但确实存在。
侵蚀基准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化:

堆心 积 而滩 成 的的
形 成 ——
复 式 环 流 作 用 下 在 江 心
弯曲河床的横向 环 流与边滩的形成
(四)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 为河漫滩。
1.河漫滩的形成

雏形河漫滩 --早期,洪水占据整个谷底,只有少量 砂砾能在河床微凸处堆积下来,为雏形河漫滩。

原始河漫滩--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侧蚀展宽河床,


层流利于沉积,紊流利于侵蚀和搬运。
河水的运动方式

层流

紊流
(2)环流:是河流中的中~大尺度的水流运 动。分为横向环流和旋涡流。
B A A C D C D B
主流线 顶流
底流
横向环流——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和从凹岸 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称为~。
五. 河流地貌
V形谷
“V”形谷
巫峡“V”形谷
“V”形谷
(2)河漫滩河谷
以侧方侵蚀为主,塑造河漫滩
五. 河流地貌
曲流侵蚀与堆积
(3)成型河谷
发育有河流阶地的河谷称为成型河谷。
既有侧方侵蚀、又有垂直侵蚀;既发育河 漫滩又发育河流阶地 ,为河谷发育的晚期
河谷纵剖面的发展

凹形、凹凸形、不规则形。
河床类型 (1)顺直河床:平水期,深槽、浅滩交替出现,两侧边滩犬牙
交错。
(2)弯曲型河床:弯曲型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 特点是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淤长,从而产生河曲蠕移。 弯曲型河床多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 并由二元结构组成的谷底,这里曲流摆荡有足够回旋余地。
顺直微弯型
曲折率(弯道长度/直线长度)一般小于1.5 河床中浅滩与深槽交替分布
河漫滩上的曲流--牛轭湖

当河流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弯 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
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
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 塞衰亡,形成牛轭湖。新河由于流程缩短,比降增大, 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形地貌能力的强弱。
代表了塑造地
E=(1/2)mv2
山地河流汇水少、流量小,但河床坡度陡、流速高、推力大,河 流搬运的颗粒少而粗。 平原河流汇水多、流量大,但河床坡度小、流速低,河流负载大, 搬运的颗粒细而多,易发生曲流,易引发洪灾。
2.水流运动状态
(1)水质点运动状态 层流与紊流

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 彼此互不混乱。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人工库坝、坚硬岩坎、支流入口。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升降、地壳升降等
基准面变化引起河流纵剖面变化和冲淤变化。
(2)河流均衡剖面

均衡剖面指河流处于平衡条件下的纵剖面。河流平衡是指河床 侵蚀与堆积之间的平衡。 冲淤平衡--河流仅能搬运通过河床面的水沙而无力侵蚀河床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相 对平衡。 河流平衡的另一含义是自动调整。 经典的理论认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圆滑的 凹形曲线。
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流域地貌
凹岸侵蚀
边滩沉积
2.河漫滩形态

(1)平坦河漫滩 河漫滩表面平坦或微向河床倾斜。

(2)凸形河漫滩 发育在平原区负载大、推力小的地上悬河地带, 上游来沙特别多,河床不断淤高,两岸形成天然堤。
(五)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
山区河流受构造控制 平原河流两岸抗冲强度大于河底
弯曲型河流
自由曲流:形成在宽广的冲 积平原或河漫滩上,河床不 受河谷的约束,可以比较自 由地迂回摆动。 迂回扇、牛轭湖、废弃河道 深切曲流:山区河流由于受 基岩河岸的约束,不能自 摆动,而形成的深深切入地 面以下的一种河曲。 曲流深切同时侧蚀。
弯曲型
分汊型河床
分汊型河流
5.河床侵蚀地貌
(1)河床侵蚀地貌

岩槛:横亘于河床中的坚硬岩石,凸起地形,当岩槛的高度大于深
度时形成跌水,更大则成瀑布。岩槛的形成一般与岩性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