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第9章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9章人格障碍..
人格改变和人格障碍的区别
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区别
1、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2、人格障碍与精神病 3、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A组人格障碍:
古怪或者怪癖群 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 戏剧化、情绪化的或不稳定的群 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 焦虑或者恐惧群 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
B组人格障碍:
C组人格障碍: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对人 格障碍及其合并的精神疾病进行诊断。人格障 碍常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 碍、癔症等精神疾病共病。 1 、精神分裂症 — 易与分裂样、分裂性、偏执 型等人格障碍共病 2 、抑郁症 — 易与抑郁性、分裂样、依赖型、 强迫型等人格障碍共病
使用
3
、强迫症 — 易与强迫型、偏执型、分裂样、 依赖型等人格障碍共病 4 、惊恐障碍 — 易与偏执型、依赖型、强迫型 等人格障碍共病 5 、癔症 — 易与焦虑性、强迫型等人格障碍共 病 6 、人格障碍的叠加 — 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 可以共同表现在一个患者身上
一 偏执性人格障碍(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二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三 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共同特点:古怪,对别人怀疑,很难与别人建 立人际关系,很古怪
,多疑,这正是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 征性表现,病人 虽然因此而痛苦, 但并不能意识到 自身的问题。
一、临床表现
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 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 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 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 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 )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以猜疑和偏执为 特点; 始于成年早期; 男性多于女性。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症状至少有下列3项: ① 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 意或轻视; ④ 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 追求; ⑤ 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 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 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 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 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 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 判断
二、原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很多特征,如牵连观念,幻
觉,偏执的想法,都是精神分裂症类症状较轻 微的表现。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如果不是精 神分裂症,则患分裂型人格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环境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可 能某一类分裂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之 间是有关联的,但是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各起多 大作用仍然是值得探讨的。
偏执人格障碍的案例
1.认知疗法—认知提高法 2.交友训练法 3.自我疗法 4.敌意纠正训练法
一、临床描述:个性孤僻、情感冷漠、富于幻想,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 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
性格方面:极端内向 情感方面:极其冷漠 行为方面:怪异不合时宜 认知方面:不寻常知觉体验 言语怪异,表达不清 思维方面的异常
2、后天的环境 3、 教育因素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
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 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 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 孩子经常模仿父母行为、语言等。 概括即: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 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原因 社会隔离方面与孤独症相似,生物机能障碍, 多巴胺受体密度低的人在“分离”的测量上得 分更高。 父母患有精神分裂,子女更容易分裂样人格 障碍。 三、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促进病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团体治疗,建立社会系统、暴露自我、社会反馈 角色扮演,家庭作业 治疗前景不乐观
分裂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第二节
A组人格障碍
B组人格障碍 C组人格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 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 境的适应不良 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 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多产生于儿童期并延续至整个成年期。
一、流行病学 不统一。中国的发病率,略低于国外的标准。 二、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 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婴儿初生时所具有的解剖和生理 的特性,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类型、内分泌腺及身体外表的特征等。 比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 意力,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兴奋占优势的神经类型则 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 容易产生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这都会引起孩子个性 的变化。此外,人的身体外表也会引起人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