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化行业知识

教育信息化行业知识


4 虚拟学伴、协同实验室、
虚拟社区、计算机支持合作学 习、虚拟教室、情景化学习
集体主义
集体学习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
3.1 系统观
❖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工程,而是教育现代 化整体推进的过程。
❖ 教育信息化,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改变,而是教育思 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离开了教育信息 化,谈不上教育现代化。
1.3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 从教育层面上: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 拟物 ➢ 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信工具 ➢ 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 ➢ 构造探索性的学习情景:微型世界、虚拟实验、虚拟学社、虚拟教室
❖ 拟人 ➢ 扮演老师:程序教学、智能导师系统 ➢ 扮演学员:让计算机做事情 ➢ 扮演伙伴:虚拟学伴 ➢ 充当学生、教师的助手
❖ 信息化软件要适合当前教 育领域的组织结构(市、 区、县、学校)
❖ 例如资源平台要考虑学校 资源、区县教育局特色资 源,市教育局全面资源
❖ 再如学籍管理,要符合学 校采集、区县汇总、市教 育局综合统计的模式
3.5 分步骤、有重点
❖ 信息建设要素“业务模式、信息层次、应用部署” ➢ 数字化硬件环境建设:数字教室、数字校园、城域教育网 ➢ 应用平台建设:教研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 ➢ 教育资源建设:管理信息资源、教学资源 ➢ 师资培训:思想理论、方法、技术、模式 ➢ 政策与机构建设: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促进管 理机构的逐步转变 ➢ 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区,通过示范学校带动周边地区,推动 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 ➢ 走出与引进,加强交流,跟踪发展潮流
网 合 信 高 教 会 课程 性 性 性 远 式 网 频 互 互 站 息 管 考 研 议 考试 学 网 教 程 资 站 点 动 联
规范

理 系 知 中 系 系统

识心 统


习 络学 系 图评 统 书估
馆系
教源群 学网 平

播教 系
系学 统 统平

教育信 息化标 准体系


息 化 政 策 、 法 律 法
3.3 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


❖ 资金要合理分配( 国 内 9:0.5:0.5 ;国际:
人与相 关环境
4:3:3 )
❖ 工作重点要合理,在 规划中工作;
❖ 工作角色分工要定位 清晰(电教馆、基教 科、教研室、学校 )
软件平 台与相 关环境
技 硬件平

台与相 关环境
教 运育 营技 服术 务标

3.4 组织结构要适应
教育信息化行业知识
提纲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三、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
❖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 育系统的各个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全面深 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培训项目
教师网络 教学联盟
项目
公用教育资源
教育管 理信息 系统规

规 、 管 理 制
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 合网络培
训工程
网络课程库
教学资源库
教育管理信息库
教育信息中心—公共数据传输平台—校园网络—教育技术系统
教师教 度 育技术 应用标

2.3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路线图
信息技术教育 应用发展
分布式知识服务 生态化学习环境
1.3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 从技术层面上: ➢ 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 网络化:“天网”(数字卫星通信系统、移动数字通信系统)和“ 地网”合一,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 ➢ 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将使 得系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 多媒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 学习工具类 ➢ 典型模式: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信工具、解题计算工具 ➢ 特点:计算机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多种用法
❖ 调查研究类 ➢ 典型模式:案例学习、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 ➢ 特点:计算机提供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低度结构性资源的利用
❖ 远程授导类 ➢ 典型模式:虚拟教室,包括实时授递、异步学习、小组讨论等 ➢ 特点:网络作为传播工具,一定程度的信息与学习工具集成
Consumers want their deCdvoeincvaesi消cnsue费不dmts者分oseth希彼owras望此worew他共rokrac们享kont的内otntog设容ttgehe备enteththireerr
and share content
BROADCAST
Services, Entertainment
运用信息技术深化 基础教育跨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式发展
现代远程 教育
应用推进与应用示范工程 教育技术服务与运营
英特尔® 未来教育
教育网门户网站
现代远
程教育 校 教 育 中 虚 网 信 息 研 区 发 网 分 学 视 课 家 资源建
教 育 信
信息技术 及应用远 程培训教
育工程
骨干教师 教育技术
园 局 综 、 拟 络 技 术 究 域 展 络 布 科 音 堂 校 设技术
个人学习
教学测试、智能辅导、 个别授导、操作与练习、
1 问题解决、模拟与游戏、 虚拟实验室
个人主义
微世界、案例研习、 探究性学习、认知工具、
2 基于资源的学习、虚拟实验室、 情景化学习

为 中客观主义ຫໍສະໝຸດ 心集成化教育 系统

建构主义
为 中

3 电子讲演、课堂作业、
情景演示、课程信息处理、 小组讨论、虚拟教室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 课堂授导类 ➢ 典型模式:电子讲稿、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 特点:计算机作为教具及助教,信息播送、收集与处理
❖ 合作学习类 ➢ 典型模式: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伴 ➢ 特点: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一定程度的情景、信息、学习 工具的集成
2012
2.2 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规划
?年
网络
电脑 3个月 3天
?年
政策规制建设
10年
创新愿景建设
5年
师资队伍建设
3年
教学工具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
2.2 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规划
保障条件 人 才 标 准 管 理 培规体 养 、 范 、 制 、 培法政 训 服 律 法 策 措 务规施
面向用户的主动服务、智能服务环境 各级各类应用系统
正是好软件!
3.6 教育生态观
❖ 让技术回到教育的幕后
3.7 基于生态观的区域性教育信息化
❖ 从面子工程走向务实工程,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 的效益和效能
❖ 从关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到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发展 ❖ 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表面转向各学科 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提高 ❖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规模质量效益 ❖ 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 ❖ 从单一功能转向综合服务功能:为课程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
2.1 中国基教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教师教育网联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96-750 多媒体课件开发项目
基教资源库建设 “农远”工程
1000个试点 校园网计划
100个计算机 教育试验区计划
“校校通”计划 计算机教育普及计划
1996
2000
2006
金教工程 国培计划 三通两平台
BROADBAND
Entertainment, E-Business, Services
MOBILE MULTIMEDIA
Entertainment, Personal Pictures and Video,
Services
MEDIA
Pre-Recorded Content Personal Media
3.6 教育生态观
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3.6 教育生态观
❖ 生态观成为信息化教育系统新理念 ➢ 强调系统的方法,对教育信息化工程进行系统化规划,综合考虑人、设 备、技术、教学实践、管理流程优化等各方面因素,把关注点从技术、 硬件环境转移到人及其他们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 ➢ 教育信息化要真正以“人”为本; ➢ 促进技术在教育中的“消融”,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在现实 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加强技术与业务的互动,持续推动信息生态进化; ➢ 突破体制制约,优化教育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式网状组织,构建一体化 的、适应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组织新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管理服务、为家校沟通及社区发展服务
3.7 基于生态观的区域性教育信息化
❖ 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原则
➢ 系统开放 ➢ 多样互补 ➢ 以人为本 ➢ 因地制宜 ➢ 综合配套 ➢ 协调发展 ➢ 与时共进
资源 生态
媒体 生态
数字化 生态系统
学习 生态
服务 生态
3.7.1 媒体生态
❖ 个别授导类 ➢ 典型模式: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授导 ➢ 特点:计算机作为教师,内容特定,高度结构化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 情景模拟类 ➢ 典型模式:教学模拟、游戏、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 ➢ 特点:计算机产生模拟的情景,可操纵,可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