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5优质高效课堂培养计划

345优质高效课堂培养计划

七庄小学345优质高效课堂培养计划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优质和高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发现,传统上的一些教研教学机制已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为了与新课程的实施相适应,实现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研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制订并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反思制度、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为顺利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创新教研制度,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1、集体备课制度,使备课实现了实质与高效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由各年级学科的备课组长确定好活动安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

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集体备课的流程共以下几步:(1)备课要求。

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备好一课。

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

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

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

主备、辅备的人可以在书本上注一注、划一划。

也可以在纸上写一写,这些形式由各人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学校不强求一致。

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交流。

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项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

辅备人随时给以补充、完善。

第二项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

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形成个案。

我们总结了以往集体备课经验与不足,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不够深入;二是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忽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也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进行反思和自我实践的反思。

因此,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反思要比单独备一课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业务能力。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简案,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简案上涂改、增删,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教案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肯定是一份最完美的教案。

2、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更好地把握课标与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步研讨固定化:做到时间、地点、人员三到位。

确定每单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年级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大学科组活动时间,形式内容根据需要变化,可以是集体备课研讨,也可以是听课--评课活动,还可以是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个人精彩课堂剖析等。

同步研讨时间,学校领导根据自己所任教年级、学科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大学科组或年级教研组,既参与共同研究,又做好对活动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其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对优秀教研组的评选。

像科学学科,老师们一致认为难教,尤其是实验课。

为此,在广泛征集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科学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活动时,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员一起通研教材、探讨教法,尤其对课本上的所有实验课(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事先由老师演示给其他老师,使老师们明确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预见到可能会因哪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实验的失败等等,提高了老师们的科学学科授课水平,也促进了我校科学学科的教学。

(2)听课、评课活动常态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在教研组内开展每周一节研究课活动,各教研组将听课安排提前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各年级,根据安排,采取学科主任随机参与、其他年级组教师自愿参与、本教研组所有教师全部参与的方式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各教研组对听课人都有具体的分工要求,有的记录教师的讲授时间,有的记录教师的课堂提问(包括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有的记录教师的板书,有的记录学生用于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听讲的认真程度、思考的状态、发言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的记录学生的帮练程度,有的记录当堂知识的训练、反馈和纠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等等,课后都参与评课,就课论课,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点评可以针对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某个问题、教师或者学生中的某一句话等方面展开。

这样,通过不断的听课、研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3)教学问题研究专题化:每个教研组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学问题交流研讨会,将本周内各位教师积累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像哪些问题是真问题?哪些问题无教学意义?还进行了"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帮教措施"、"对学习小组的激励与评价"等专项研究,通过专题突破的方式,有利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结果,都由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4)优秀课堂教学录像观看即时化:各教研组根据自身需要,在不同时段,组织本组教师观看诸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优秀课堂实录,剖析其教学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对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启发,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处理会更好……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内化、吸收,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此外,我们每月举行一次由学校高效课堂领导小组成员和教师参加的高效课堂方法研讨会,老师们将自己在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中的成功做法、失败教训及今后改进措施进行交流,让全体教师教学相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教师的教,我们还向老师进行了"我的真问题、我的课堂精彩片断、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并选出优秀的进行交流;各教研组还建立一本《易错易混问题累积记录本》,每一单元学过之后,本学科组所有教师都在上边记录平日学生的易错易混知识点,从而形成此类知识的积累,供本组所有教师相互借鉴,便于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跟踪训练。

同时,学期末,该《本》上交课程部,学年度转换时,由课程部负责搞好传承,这样,每个教研组都为下年度的教研组提供了一笔很宝贵的财富,既便己,又利人,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教师反思制度让教师不断走向成熟自我反思是教师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断修正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

教师只有勤于整理、勤于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即时写出书面反思,不断修正教学行为,才能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反思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每周一个课堂教学反思,每月一次阶段性教学反思,每学期一次总的教学反思。

(1)每周一个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反思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像①备课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周计划完成得如何,备的最好的一节课是什么,好在哪些方面。

②周内最精彩的一节课是什么,精彩在哪里,还需要哪些改进。

③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最难忘的教学案例是什么,为什么。

④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最焦虑或灰心的是什么。

⑤培养优生方面做了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帮助一个希望生成果如何。

⑥鼓励性的教育效果如何,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长足的发展。

⑦从学情反馈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喜欢我吗,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参照以上多个方面进行反省,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2)每月一次阶段性教学反思,总结一个月以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误,要求有具体实例,有对实例的分析与评价,确实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地梳理与思考。

(3)每学期一次总的教学反思,反思自己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分教学方面和素质方面。

教学方面又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学生、促进教学、对学生评价。

素质方面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参与共事、反省与计划。

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为了提升反思活动的效益性,我们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会",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情况,并用书面形式进行综述,交流中互相切磋,使整改措施更为完善。

同时还要求每位教师找出自己以后整改的重难点,并定出突破措施,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4、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实现教师课堂的优质和高效今学年,学校定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深化年",从课堂入手,研究方法,制定措施。

为此,我们从制约高效课堂效益的因素入手,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自身认知发展规律,制定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诸多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落实教师的"三讲三不讲",实现少讲多练、有讲必练、练纠结合的高效课堂。

通过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互帮、互教、互学,实现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的目的,通过开展训练、反馈、矫正及针对问题,再进行变式训练、再次反馈、再次矫正等措施,强化双基,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措施如下:(1)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领导小组。

(2)教师个人向领导小组提交达标申请。

(3)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听课验收。

我们对课堂教学未达标的教师,限其在两周之内进行二次达标验收,如果仍未合格,则本学期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估中,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分数记零分。

二、开展课堂研究,积极构建"导学帮练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在构筑高效课堂方面确立、实施"导学帮练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且已初见成效,"导学--帮教--训练--检测--纠正"课堂教学方法的主体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形成互帮、互教、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展当堂训练和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反馈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当堂检测,再次反馈纠正,强化双基,及时查漏补缺。

"导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导学"重在"导",体现教师为主导,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即时给与启发和引导;"学"体现学生为主体,重视自学,完成导学提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