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坛庙建筑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坛庙建筑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第二节 坛 第三节 庙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经—祭、嘉、宾、军、凶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1. 祭祀自然神
祭祀活动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和 寄托,包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 五岳等 其中祭天列为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一、北京太庙 二、山西太原晋祠 三、曲阜孔庙
一、北京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 位于紫禁城御道的东侧, “左祖右社”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北京太庙入口
庙门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庙前太和元气坊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圣时门前左右二坊之一—德侔天地坊(明)
另一个是“道贯古今”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北京地坛(方泽坛)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五色土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北京明清天坛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祭天活动中,不断发展、 演变,而最后形成的一座体系完备、规模宏大的为帝 王专用的祭祀场所
每年用两次:孟春祈谷,冬至祭天
1. 位置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位置
必须是郊祭 位于京城的东南方
戟门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正殿
正殿室内彩画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前、中、后三殿
中殿及后殿
北京太庙平面
祧殿 寝殿 正殿
戟门 神厨
后配殿 中配殿
前配殿 井亭 神库 庙门
六角井亭
六角井亭脊兽
六角井亭屋顶结构
二、山西太原晋祠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悬瓮山麓. 原是奉祀周初古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寺庙.
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姜氏建造圣母殿, 奠定了晋祠的新格局.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晋祠鸟瞰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叔虞祠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圣时门
孟子赞孔子“圣之时者也”
圣时门立面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弘道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大中门
1) 帝王宗庙 前朝后寝之制
2) 官员家庙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第二节 坛
一、坛的类别 二、北京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一、坛的类别
天坛—祭昊天上帝神 地坛—祭皇地神 日坛—祭大明神 月坛—祭夜明神 社稷坛—祭社神、稷神 祈谷坛—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先农坛—祭先农、山川诸神 先蚕坛—祭先蚕神 太岁坛—祭太岁神 天神坛—祭风云雷雨诸天神 地坻坛—祭五岳、五镇、四海、四渎诸地神
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 周代每年冬至都在国都南郊圜丘祭天 汉唐以来历代相沿,虽有种种变化,但都被列为大祀
《礼记·五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 祭五祀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起源于祭祀活动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2. 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堂。明 制庶人无家庙,仅在居室中设二代神主。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2. 中轴线偏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2. 平面布局
3. 建筑组成
1) 坛墙 2) 圜丘组群 3) 祈年殿组群 4) 丹陛桥 5) 斋宫 6) 神乐署、牺牲所
1) 坛墙 祈谷坛组群
圜丘坛组群
有内外两重坛墙: 外坛墙:东西1703m,南北1657m,占地面积273公顷 圜丘组群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同文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奎文阁
奎文阁斗拱
奎文阁上层侧面
奎文阁立面
奎文阁剖面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 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壝 墙
2) 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是中国现有古建组群 中历史延续最悠久的一 处,已有2400余年。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门前棂星门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 坐西朝东——次之 坐南朝北——再次之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圣母殿、鱼沼飞梁
圣母殿、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构架
圣母殿平、立、剖面
圣母像
东西次间侍女像
智伯渠
主轴线: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金) 金人台 水镜台
智伯渠
三、曲阜孔庙
由孔子旧居发展而来 的,经历过历代重修、 扩建 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 于孔丘故居,唐代始全 国范围建孔庙 到明弘治年间达到鼎盛 规模,现存规模为明代 奠定
2) 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 方位的象征 4) 色彩的象征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蓝瓦——天 中檐:黄瓦——地 下檐:绿瓦——万物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7. 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斋戒铜人亭
斋宫外防卫沟及护卫房
6) 神乐署、牺牲所
两组附属性建筑 神乐署——演 习礼乐 牺牲所——饲 养祭祀用的牲 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2. 中轴线偏东 3. 建筑形象的表现 4. 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
用蓝色象征天
5. 创造崇天的境界: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大成殿(雍正重建)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前廊天花
大成殿内孔子像及其陈设
启圣殿 杏坛 金丝堂 碑亭
大中门
圣时门 牌坊
寝殿 家庙 大成殿 诗礼堂 大成门 奎文阁
同文门
弘道门 太和元气坊 棂星门
寝殿
寝殿内孔夫人神位
包括:圜丘坛 皇穹宇建筑组群,包括皇穹宇,神厨,神库,
宰牲亭等
圜丘台基
圜丘外壝墙及棂星门
由棂星门向内望
圜丘局部
圜丘石阶
皇穹宇鸟瞰
皇穹宇大门
皇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