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筑行业也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局面。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加,工程项目管理被提上了重要的位置,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是确保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也是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节约建设单位资金根本途径。
下文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前言
目前,建筑市场各主体普遍存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建设单位单方面进行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建筑企业出卖、出借资质、转包等情况突出,扰乱了建筑市场的良性运行,工程管理难度凸显。
其次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得推行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一些弊端,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适应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应积极调整建筑企业的组织架构,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管理形式: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为核心,重新组合企业的生产力要素,改用以制度、管理办法来规范项目管理行为,使生产要素在工程项目上的配置更加合理、更加优化,保证项目管理水平的长足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切实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
1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项目承包体制不完善
从我了解到我们当地建安公司多年的管理模式来看,多数工程项目承包都是基数包死,上缴点定死,项目部盈利后实行利润5:5分成,亏损自负,有的项目工程实行切块承包。
但不论哪种形式的管理模式,最后的考核指标都是由企业通过测算来确定,主要考核指标是产值(收入)和利润上缴。
这种承包模式某种程度上对明确内部的经济责任关系起到一定作用,但责任状签订后,“以包代管”、“以包抗管”的问题又不可避免地出现。
考核项目的指标一般限于安全、质量、产值、进度和利润上缴,而成本降低率、技术进步收益率等一些体现公司能力和水平的指标却被忽视,项目部只要完成了考核指标,其他指标如现场的管理等则不再作为考核依据。
因而,一些项目管理只注重完成承包指标和工程交工,轻视了对现场管理的工作。
1.2施工组织缺乏科学严谨性,施工技术相对落后
在建设方工期要求比较紧时,项目部在工程组织上不能做到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对甲方催促的节点进度为完成而完成,工序衔接等方面不能统筹考虑,顾此失彼,不同程度造成较大浪费。
另外,由于项目工程周期短,施工技术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新技术的采用只能被动接受。
在施工设备的投入上,由于资金投入原因,现场的施工机械基本处于原始的、粗放的作业状态,机械设备更新慢,有的甚至严重老化,设备利用率低等。
1.3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近几年,由于公司的规模快速扩张,项目管理力量配备严重不足,集中表现在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项目上的管理人员主要是近两年的大中专毕业生,甚至是从工人岗位聘上来的,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控力度不够,特别是新组建的项目,一些专业性岗位,如技术员、预算员、成本员几大员的配备都达不到上级部门的整体素质要求。
再加上公司目前三级管理,监督制约机制有时出现断层,使各项管理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漏洞。
1.4劳务分包模式管理缺失
随着项目管理的进一步细化,一些项目出现了劳务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形式,这样问题就接踵而至,现场管理混乱,利益关系不明确,文明施工意识淡薄,工程材料浪费惊人。
公司确定的限额领料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再加上甲方不间断的设计修改、重复、有的是拆了装、装了拆,造成施工现场资源浪费严重。
1.5项目成本核算把关不严,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为了执行公司总部号召,项目部项目成本实行成本转换,但运行一段时间,出现了诸多问题,成本管理有名无实,项目部成本装在项目经理心里,有的项目甚至工程完工再算账,一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缺乏成本过程控制,每月的成本报表出现了就数字论数字,就数字报数字,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依据,导致了工程成本指标失真。
从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看,突出的问题是工程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
下,一个企业乃至一个项目如何立足,加强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2针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的措施
2.1实施精细化管理,力促降低成本。
精细化管理涉及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各项成本支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成本支出始终置于受控状态,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1)认真搞好施工组织。
主要是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组织均衡生产,搞好现场协调和协作配合;注意竣工收尾,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
(2)加强定额管理。
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窝工浪费;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效率,压缩非生产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人员比例。
(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速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率。
(4)加强材料管理。
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配置现场材料,组织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材料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
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合理使用材料,注意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和废料回收,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5)加强施工管理费的预算和控制。
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非生产性人员,实行定额管理,制定费用分项分部门的定额指标,有计划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
(6)积极采用降低成本的管理新技术。
如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其中价值工程是寻求降低成本途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2各专业人员间需配合协调。
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来说,特别是在大型复杂的工程建设中,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员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而且每一项专业服务都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各专业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缺乏协调和沟通,那么材料的浪费、费用的超支以及工期的延误都是难免的,这也就无法确保业主利益的正常实现。
因此,有效地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把各专业很好地融为一体,是项目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2.3强化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利、利益和风险机制,更有利于对施工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各项目标实施强有力的管理。
建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状的考核机制,考核是施工项目管理责任制在生效期间的必要内容。
考核的目的是对项目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这对于鼓励和进一步调动项目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维护施工项目责任状的严肃性、公正性、连续性都大有好处。
2.4要利用建筑市场作为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
通过各级之间经济利益纽带,把项目管理与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实现生产要素在项目上的最佳组合。
3结语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科学进行项目管理已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只有全面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整体效益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立君.建筑企业常规管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王菁.浅谈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11)
[3]李国清,刘明军.施工定额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