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木块A的重力为10N,将合金块B放在木块A上方,木块A恰好有五分之四的体积浸入水中;若将合金块B取下放到水中,如图乙所示,B沉底,木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自身体积的二分之一,此时B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的密度为0.8×103kg/m3B.图乙中水对A底部的压力为2NC.合金B的密度为1×103kg/m3D.从图甲到图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了8N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体积g cm的溶液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并将甲乙两物块用细线捆在一起放入密度为0.83中,请问捆绑后的物体在溶液中()A.漂浮B.悬浮C.沉底D.无法判断3.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小球的质量不小于100g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0.1N4.弹簧测力计下挂⼀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D.物体刚浸沉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5N 5.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小球所受浮力F M=F N 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C.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6.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我们在核潜艇方面的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1970的时候下水了第一艘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81年才下水了第一艘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关于核潜艇在海中状态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漂浮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B.悬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C.悬浮和漂浮时所受浮力相等D.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保持不变7.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经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圆柱体的高度为4cm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D.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8.边长为4cm、密度为2×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
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
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ρ水=1.0×103 kg/m3)()A.橡皮泥块浸没时排开水的重力是0.64N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 N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重力是0.64N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 N9.如下图所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其空载质量22t,最大负载240kg,体积约84m3,2012年成功挑战7062m深度。
当潜艇从水下7000m匀速上行至6000m的过程中(ρ海水=1.03×103kg/m3,g=10N/kg)()A.浮力在不断变大B.潜艇所受压强不变C.潜艇自身重力变小D.浮力做功8.652×108J10.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完全相同,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A、B两种液体,将一个小球先后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小球在甲容器中漂浮,在乙容器中沉底,如图所示。
若A、B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小球在A、B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 A、F B,A、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A、p B,甲、乙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ρA<ρB B.F A=F B C.p A>p B D.p甲<p乙二、填空题11.有一个自重为1N的瓷碗,装上10N的物体后轻轻放入一个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碗口正好与水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取出碗中的物体后,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5cm,如图乙所示;将碗浸没于容器底时,水面又下降了0.3cm ,如图丙所示。
则丙图中,瓷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瓷碗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 3。
12.如图甲所示。
底面积为200cm 2重10N 的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物块A ,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 时,物块A 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则此时物块A 受到的浮力______N ;往容器缓慢加水至物块A 恰好浸没时停止加水,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 。
13.甲、乙是两个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完全相同,甲球恰好能在水中悬浮,33310kg/m ρ⨯甲=,33210kg/m ρ=⨯乙,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当把乙球放入水中时,乙球露出水面的体积占乙球体积的____.14.某校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暴雨过后浑浊江水的密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套装置:A 是弹簧测力计,B 是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浮子,C 是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 2,高为60cm .D 是一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定滑轮.弹簧测力计和正方体浮子之间用一轻质无伸缩的细线通过滑轮相连接(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和滑轮的体积,取g =10N/kg ),B 浸没在清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水的高度为20cm ,则B 的重力为_____-;若将容器中的清水用同体积的浑水替换,容器C 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00Pa ,则浑水的密度相比清水的密度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_____kg/m 3.15.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现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未与容器底和壁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B(B外包有一层体积和质量均不计的防水膜)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静止后木块B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浸在水中的体积之比为2∶3;然后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使木块B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9∶10,则木块B的密度为______kg/m3,金属块A的体积为V B=______(请用字母F1、F2、g、ρ水表示)。
16.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
图乙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N;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g/cm3;刚开始时,圆柱体下表面离开水面的初始高度______cm;圆柱体的截面积为_______cm2。
(g=10N/kg)17.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则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若在木块上放一金属块,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g取10N/kg)18.一种厕所的排便桶水箱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略去了向水箱中注水装置)。
出水口上的橡胶盖是空心的,放水时它漂浮在水面上,水从出口流出,如图(a)所示。
随着水的流出,水面下降,直到橡胶盖盖住出水口,放水过程结束,注水过程中和注满水后,橡胶盖都盖住出水口,如图(b)所示。
(1)图中的手柄运用了哪种简单机械:______;(2)放水时,图(a)空心橡胶盖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______G(填“>”“<”或“=”)(3)图(b)中注水过程和注满水后橡胶盖能紧紧盖在出水口是因为橡胶盖与出水口紧密接触,此时橡胶盖下部没有水,不受水对它______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则上部水对它______的压力(两空均填“向上”或“向下”)和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盖住出水口而不浮起。
(4)这种装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次冲水都要用掉一箱水,为节约用水,可对橡胶盖进行加重,使得F浮______G(填“>”“<”或“=”),从而按下手柄时橡胶盖抬起放水,放开手柄后橡胶盖能立即盖上出水口,停止放水。
19.如图所示,一个木块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设想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那么木块将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____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 。
20.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2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44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
己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物块的密度大小为________kg/m3。
三、实验题21.小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
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于是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17所示,并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12345678910序号h/m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 F/N9.58.57.5 6.5 5.5 4.5 3.5 3.1 3.1 3.1(2)小华分析实验序号1至7,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3)小明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4)小华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______ 。
A.“13厘米>h>12厘米”;B.“14厘米>h>13厘米”;C.“14厘米>h>12厘米”。
22.小明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他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
猜想一: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实例: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猜想二: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例:鸡蛋在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猜想三: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实例:泳池里,人下蹲时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增大。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根据图d和____(填写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2)根据图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