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及标识代码
15
共聚物材料缩写代号(3)
缩写代号
SAN S/B SMAH S/MS VC/E VC/E/MAK VC/MAK VC/MMA VC/OAK VC/VAC VC/VDC
材料全称 (苯乙烯/丙稀腈)共聚物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苯乙烯/顺丁稀二酸酐)共聚物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7
第二节高分子共混改性技术—ABC技术
合金化 状态
完全相容 状态
部分相容 状态
两组分热 力学条件
宏观/微观结构
形成分子级互熔体系 完全相容 宏观/微观均相结构
形成宏观上均相、 部分相容 微观上分相的结构
不相容 状态
形成宏观/微观都为 不相容 分相结构
共混合金综合特征
分相界面
Tg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
不存在分相界面
系统符号
><
缩写代号 中介符号
“+”、“-”、“/”和“,”等。 系统字母——英文大写字母
11Biblioteka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关于中介符号“> <”使用范围说明:
引用自ISO 11469:2000,原则上所有相关标识都应该 添加此标记符号;
在二维图的技术条件上(包括在图样上)必须有“><”, 而在二维图的明细表中可省略;
(乙烯/丙烯)共聚物。
➢ 三元共聚物 >VC/E/MAK< (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当两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和根据相似相容原理,会造成 两种聚合物形成各组分完全相容或部分相容的新共混合金时, 可用中介符号“/”分隔该两种聚合物来表示。
➢ >PC/ABS< 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 共混合金。
高性能工程塑料
热固性塑料
3
第一节 汽车常用塑料简介 • 汽车常用塑料材料介绍
• 塑胶材料知识.xls
4
第二节高分子共混改性技术—ABC技术
ABC技术
机理:
利用容度积参数相近和反应共混原理,在反应器或螺杆中,将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及其添加剂,通过机械掺混而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 均相,而微观上分相”的多组分、多相的新材料。
硅质化合物
代号自75~79。
石墨
代号自80~89。
未分配
代号自90~99
23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标识系统中添加防火/阻燃剂材料时的表示方法:
在基础聚合物及其填充、增强剂的缩写代号中间添加中介符号“-”号, 直接与该阻燃剂的缩写代号“FR”及在括号内包括阻燃剂代号连接起来 标记。 例如: >PA66-GF30FR(52)<
22
标识系统中添加防火/阻燃剂的代号
阻燃剂的编号根据其化学组成分类如下 :
卤代化合物
代号自10~29。
氮化合物
代号自30~39。
有机磷化合物
代号自40~49。
无机磷化合物
代号自50~59。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 化物及金属盐
代号自60~69。
硼和锌的化合物
代号自70~74。
➢ >PP+EPDM-T20< 表示聚丙烯和三元乙丙橡胶中添加20%滑石粉 进行共混改性。
18
填充材料和增强材料的缩写代号
缩写 代号
B
C
E
G
K
L
M
N
材料
硼
全称
碳 粘土、 玻璃 碳酸钙 纤维素 矿物、 成核化
白土
金属
缩写 代号
P
Q
R
S
TWX
Z
材料 云母 全称
硅 聚芳 合成、 滑石 木材 未规定 其他 基酰胺 有机
19
形状与结构缩写代号
缩写 代号
B
C
D
F
G
H
K
LMN
形状 结构 全称
球状 片; 粉状 珠粒 切片
状
纤维 研磨 晶须 粉
针织 片坏 毡片 无纺
品
织品
缩写 代号
P
R
S
T
VWXYZ
形状 纸 粗纱 薄片 绳 板坏 纺织 未规 纱 其他
结构
鳞片
品定
全称
20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在中介符号“-”号后边,先将添加的填充剂、增强剂缩写 代号之间加上中介符号“+”号,再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具 体有两种表示方法,说明如下:
当以两种添加剂的百分比含量总和来表示时:
➢ > PBT-(GF+MD)50< ➢ 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添加50%的玻璃纤维增强剂和粉状矿物填料
而形成的混合物。
当分别以两种不同的添加剂百分比含量来表示时:
➢ >PBT-(GF30+MD20)< ➢ 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添加30%的玻璃纤维和20%的粉状矿物填料而
即使是同一组成的共混体,因为其加工条件(基料属性、 催化剂、添加剂、混炼方法及其参数)的不同,也会导致 呈现不同的形态结构;
不同的形态结构使聚合物共混合金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10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标识系统的结构
系统参照采用ISO 11469:2000 系统结构
由系统符号、缩写代号和中介符号三部分组成
复合化(Composite)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一种有用的多相材料, 新材料中各组分在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能上是不同的,组分之 间存在明显的界面。
9
第二节高分子共混改性技术—ABC技术
聚合物共混合金的形态结构是决定其性能 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由于聚合物共混合金的多相性,造成不同共混体的组成形 成不同的形态结构;
剂、抑烟剂; 密度、形状、颜色:发泡剂、成核剂、着色剂等; 聚合亲合力、改性能力:交联剂、偶联剂、相容剂。
2
第一节 汽车常用塑料简介
塑料的分类
按加工成型重复性:
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按高分子化合物状态:
均聚物
共聚物 基础聚合物
按使用范围和产品性能:
热塑性塑料
通用塑料
通用工程塑料
填充和增强材料的缩写代号,一般以两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填充 或增强材料的类型;第二个字母表示它的物理形状和结构。然后在两个缩 写代号后面表明添加剂的百分比含量,例如:
➢ >PA6-GF30< 表示聚酰胺(尼龙6)添加30%玻璃纤维。
一项聚合物或多项基础聚合物添加填充剂或增强剂进行共混改性,应在基 础聚合物与填充剂或增强剂之间,用中介符号“-”号隔开。例如:
形成的混合物。
21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当多项基础聚合物中添加不同类型或形状的填充剂、增强 剂时、可直接在各项添加剂的缩写代号之间,加上中介符 号“-”号而连接起来标记。例如:
➢ >PP+EPDM-GF30-MF20< ➢ 表示在聚丙烯和三元乙丙橡胶共混合金中添加了30%玻璃纤维和20
%矿物纤维的混合物。
13
缩写代号 A/B/AK
ABS ACS AES A/MMA AS ASA E/AK E/EAK E/MA E/P
共聚物材料缩写代号(1)
材料全称 (丙稀腈/丁二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丙稀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丙稀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丙稀腈/乙烯-丙稀-二稀/苯乙烯)共聚物 (丙稀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丙稀腈/苯乙烯)共聚物 (丙稀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乙烯/丙烯)共聚物
16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标识系统所采用的中介符号“+”的使用说明:
当标识系统所表示的内容是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时,可将各个 基础聚合物(包括共聚物、弹性体)的缩写代号之间用中介符 号“+”号隔开。所示混合物的主要组分最多为3个。
例如:
➢ >PC+PET< 表示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混合金。
在界面层中两组分 单体浓度梯度分布
一个 使两组分重要性能平 Tg 均化,介于两者之间
2~3 实现最有利的结合, Tg 使合金性能超越两者
明显的分相结构 无
无实用价值
8
第二节高分子共混改性技术—ABC技术
共混化(Blend)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以粉末、溶液、乳液或熔 体状,经混炼机机械混合,形成各组分均匀分散的聚合物 合金。
14
缩写代号 E/P/D EPDM E/TFE E/VAC E/VAL MABS MBS MPF PEBA PFEP PVCA
共聚物材料缩写代号(2)
材料全称 (乙烯/丙烯/二稀三元)共聚物 (乙烯/丙烯/二稀)共聚物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丙稀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物 聚醚嵌段酰胺 全氟(乙烯/丙稀)共聚物 聚氯乙稀/乙酸乙烯酯
相互贯穿在一起的聚合物,在热塑 性材料中最坚硬的
6
第二节高分子共混改性技术—ABC技术
合金化(Alloy)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掺混或化学掺混的方法,形成 各组分完全相容或部分相容的新聚合物。根据各组分的相容程度,合金 化可能为以下三种状态:
形成完全相容状态;(化学共聚合金) 形成部分相容状态;(物理共混合金) 形成不相容状态。
24
第三节 标识系统和分类基础
特例说明1:
由同类型聚合物而不同组分品级缩聚单元制备的共混物, 可在其同类型组分的缩写代号后边,将不同组分(含分子 量)用中介符号“/”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