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物?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遗物、遗迹)的总称。
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出土或传世的器物、古书画、古文献、古纸、古代纺织品、古代服饰、古玺印等各种古代遗物,近、现代纪念性遗物,民族、民俗遗物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历史纪念建筑物、石刻、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及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等谈谈你对文物学的看法文物学是以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即对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遗迹作系统的研究。
众所周知,各类文物蕴含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信息。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探讨,恢复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文物学属人文科学,同时又属历史学的组成部分。
它与考古学、博物馆学关系十分密切,又涉及到艺术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
首先,文物学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最长,其年代上限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同时,即从人类制作第一把生产工具开始。
其次,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比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
又次,文物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再次,文物学研究有其自身目的。
所以说文物学是在研究文物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文物进行系统地研究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实践的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很强的新型科学。
文物的价值有哪四个?即文物的四性。
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纪念价值文物的作用有哪些?提供史料的作用外,还起着教育和借鉴的作用史料大体可以分为哪四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图画史料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主要有哪些?1有辩证唯物论: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
、2历史唯物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和思想等又反作用社会经济基础、3文化进化论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进化的,而文化的进化又是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制约的、4系统论对文物进行整体的、有机的研究,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又要注意到各个局部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注意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5定位论运用于史前聚落建筑遗迹和历史时期古代建筑(含遗迹和实体)的研究、6耗散结构论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秩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等等。
文物学研究的方法中一般社会科学方法的方法有哪些?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某些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等。
文物学研究采用一般社会科学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分析与综合法、分类法、类比法、历史法、逻辑分析法等。
一,调查法调查法运用于文物学研究,主要是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流散文物和革命文物的调查与研究。
(二)分析与综合法文物学研究文物,需先对各类文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尔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文物有全面的认识,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分类法文物涵盖面极广,种类多种多样,为对文物进行科学地研究,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
对文物进行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计有存在形态分类法、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质地(载体)分类法等。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遵守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
四)区系划分法区、系划分法,系指把文物放在一定的文化区域、文化体系中加以研究。
五)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即运用近代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一的类型学(亦称“标型学”或“形制学”)方法研究文物。
六)历史法历史法,系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文物。
七)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系指通过对文物的类比研究,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揭示文物的本质和规律,使丰富纷繁的文物材料,上升为理论的认识,构成逻辑体系。
类型学此法系根据考古发现的器物中依种类进行排队、比较,从造型、纹饰、工艺寻找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演变发展规律,从而找出所属文化、所属时代、所属地区的标准器,并经地层的检验确定。
一旦有标准器供断代,那么无地层的出土物、采集品或传世品可与标准器进行比较,予以断代。
年代测定断代的方法有哪些?具体掌握碳——14断代法的计算。
一)年代测定断代1 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碳—14断代)。
每隔大约5730 ±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2 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瓦、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
3 钾—氩法断代钾—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氩与放射性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
4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
5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
中国文物学的萌芽是什么时候?文物学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中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早又较系统的文物图录是谁写的什么著作?金石学家吕大临于1092年撰就金石学著作《考古图》,共十卷。
著录当时皇室和私人所藏的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
目列224器,实收234器。
并先按质地分类.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早又较系统的文物图录,其分类法和著录体例均具有开创性贡献。
元代朱德润著有专收录玉器的金石学著作——《古玉图》。
文物看似杂乱无章,但各类文物仍有其自身的演变发展规律可寻,其客观的可划分性包括哪5个方面?(一)文物具有时代特征,有的还有纪年,为划分文物所处时代或年代提供了可能性。
(二)文物有其具体出土或保存的地域或地点,为以地域、地点划分文物提供了条件。
(三)文物载体质地各一,文物是人们选择不同材料制造或创作而成,为以质材划分文物提供了条件。
(四)文物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为生产、生活、娱乐和装饰而创作制造的,因而每一种文物都具有功利性,这为以用途划分文物提供了条件。
(五)文物价值有高低之别,这为我们按级别对文物进行划分提供了有力根据。
1982年11月19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不属文物中国的《文物法》已把文物下限延伸到当代。
文物定名的方法主要有哪五种?(一)依自名定名。
(二)沿用大家认可的著录已有的器名来定名。
(三)根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结合用途定名。
(四)参考民族学材料进行定名。
(五)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即指拟定的器名,也可用己长期被沿用的器名。
中国把收藏的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文物,而把保护单位也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级、省级(含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级等三级保护单位,分别由国务院、省、县市各级政府公布并树立保护标志。
迄至目前,中国已采用的文物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分类法等。
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博古图》,全书共二十卷,著录了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铜器839件,系采用不分时代而按器形(与功能)划分为鼎、尊、罍、彝、舟、匜、瓶密切相关、壶、爵、斝、觯、敦、簠、鬲及盘、钟、磬、杂器、镜鉴等二十类著录之。
保存漆器,其环境要求有相对的温度和湿度,即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宜。
这一温湿度与保护纺织品文物的温湿度要求大体相同。
然而这一温度,对纸质文物的保存则大为不利。
因纸质文物的保存温度以保持在15.5℃为宜。
曾侯乙尊盘的口沿采用失蜡法制作而成。
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
2、请你谈谈文物的史料作用3、其主要表现在文物具有证实史籍记载,纠正史籍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的缺佚和为史前史研究提供实物史料等各种功能。
一文物的证史作用文物的证史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史籍的证实。
人们撰写的世界史、国史、断代史,一般都是依文献资料撰就。
中国历史连续性,业已被中国历史文物演变发展关系的延续性所证实。
将文物与文献、民族学、民俗学资料密切结合,对社会历史特别是史前史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更加接近史实。
二文物的正史作用;文物的正史作用,主要是校正史籍中的语误,以订正史传。
三文物的补史作用;文物的补史作用,主要表现为研究无文字可考的史前史提供实物资料及填补史籍失载的历史。
不少史籍因种种原因而散失或被埋没。
凡此,都必须依靠文物予以修正和补充。
文物具有重要的补史功能。
四文物的史料作用文物作为证史、正史、补史的实物史料,其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这些最能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又可信度强的资料,对历史进行翔实的研究,恢复历史真面目。
4、3、中山三器“中山三器”(铜鼎、方壶及嗣王墓所制的铜圆壶)。
“三器”均有长篇铭文。
其中铁足铜鼎,最大径65.8 厘米,通高51.5厘米,腹壁刻铸铭文多达496字,是已知战国时期字数最多且保存较完好的一篇铭文。
其内容主要记载中山国伐燕,告诫子嗣不要忘记敌国时刻威胁着自己的安全。
铜方壶,直径35厘米,通高36厘米,盖饰云形纽,局部饰四条夔龙。
腹部四周刻铭450字;内容大意与鼎名同,是“警嗣王”的。
铭文中有“皇祖文武,桓祖成考。
”钢圆壶,腹径32厘米,通高44.5厘米。
该器曾加刻一篇悼词,以悼念先王,共182字。
其中心内容是颂扬先王的慈爱贤明,表彰司马赒伐燕的战果。
此外,于器足上还有22字,记载了制器时间、单位、负责官吏、工匠和该器的重量。
4、北京猿人遗址、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敦煌石窟、北京故宫、避暑山庄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这些文物单位更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场所。
5、简答文物的教育功能有哪些?(5个方面)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文物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博物馆收藏、保管、研究、陈列和举办各类文物展览。
二)传播精神文明文物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教材,也是对公众,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特殊教材。
(三)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文物是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教材教材。
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文物蕴含着精神文化,所以文物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共同心理的载体。
五)美育以陶冶情操在文物中属于艺术类的文物所占比例很高,且门类繁多,题材广泛。
人们通过对艺术类文物的观赏、分析、研究,能唤起某种特殊的审美感情。
因为这些文物所具有的艺术美是人们对现实美的理解和融铸,也是人们对现实审美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