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

《认识生活中的奇偶数大全》体验数学生活———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奇偶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奇偶数”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具准备:杯子骰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

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7、9……不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

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

哪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深化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

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

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

翻动100次。

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

小组合作)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

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

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

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

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哪一格的奖品就归你。

谁想上来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

谁不想参加呢。

为什么。

生。

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大家可不要上当了。

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作者:单位:邮编:222123联系电话:6791026李莲香塔山镇中心小学第二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偶数》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大班教案《奇偶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宝宝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奇偶数》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帮助宝宝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准备:数字卡片1~10(自制)、围棋棋子55个。

方法:1、让宝宝把数字卡片1~10从左到右摆成一排。

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将相同数量的围棋棋子分别摆在卡片下方。

摆棋子时要求宝宝“左摆1个,右摆1个”,尽量让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朋友。

2、摆好后让宝宝观察是不是所有的棋子都有朋友,指出那些没有朋友的棋子都是哪些数字下的棋子。

3、家长讲解。

数字1、3、5、7、9都有一个棋子没有朋友,叫奇数;数字2、4、6、8、10所有棋子都有朋友,叫偶数。

指导:1、根据宝宝的兴趣来教,不一定一次全部教完,重在启发、培养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

2、随着宝宝能力的提高,可随意说出一个宝宝能够数出的数字,让宝宝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多次练习,对奇、偶数的规律给予总结。

蒙氏箴言。

如果不通过书写语言和数字对所有这些帮助孩子理清了意识的初期收获加以巩固的话,它们就有可能被荒废,一旦它们借助语言和数字这两个工具被确定和巩固下来,这些经验就能为未来教育展开一个无限广阔的前景。

计数练习。

计数练习旨在帮助宝宝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通过练习,宝宝可以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理解数的结果并能用数词来表示,等等。

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本文扩展阅读。

偶数是能够被2所整除的整数。

正偶数也称双数。

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若非,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n为整数),即奇数除以二的余数是一。

第三篇:达芬奇的童年生活达芬奇的童年回忆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在童婴儿时期就已经与母亲发生乱伦关系,凭证仅是达·芬奇的一个关于秃鹫的梦。

这个梦是这样的:似乎命定了我与秃鹫永远有这样深的关系,我想起我还在摇篮里的时候,一只秃鹫向我飞来,它用嘴巴拨开了我的嘴,而且多次用嘴巴拍打我的嘴唇。

这是我幼时最初的记忆之一。

我想,这样的论断是可怕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弗洛伊德的这套理论呢。

因为他是弗洛伊德。

因为他是权威。

就如我们中国人对xx的崇拜一样,我们从高中就接受的世界观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我不能也没有机会去探讨去思索这是why,how,这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把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笼络在马某人的光环之下。

如果我提出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那我可能会被认为是故意的,或者是因为不理解马的观点才会产生的一种思想的误差。

在这种权威的光环笼罩之下,弗洛伊德,xx等的观点在强奸着每个有思想的人,自己的想法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尤其是那种教科式的传授,把我们的思想直接固定在书本上的文字上,而这样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做对某个考试题目,这是相当可怕的。

我承认弗洛伊德在对待达·芬奇的态度上是严谨的。

他对于达·芬奇的研究不是一种亵渎,而是通过把神人化为现实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最基本的欲。

也许这是两位大师间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旁人无法参透,但是最起码的尊敬会有的。

“世界喜欢使辉煌黯然失色,将崇高拖入泥潭”。

这句出自席勒的名诗《奥尔良少女》的话很好的诠释了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情感,同样,米兰·昆德拉的那句也是有大肠的,也很好的说明了后来者对那些在高位的人的追求,尊敬。

话多无益。

就此打住。

而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来说,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知道当走狗,当跑腿的,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跟在别人的脚步后边,还特别是不允许其他人对其的观点持反对态度,这种人只能是生活在午夜的魔鬼,上不了台面的人。

当一个运动失去了他所存在的群众基础时,他变得只存在于大学精英之中。

这是一段令人震惊的话语,从未有接受过的新奇的理论。

从孩提时期对自身的研究,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与众不同的困惑。

你有的我没有,为什么,那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指着那里的那种困惑和迷茫的眼神,多么可以理解的一指。

我应该也会有,但可惜的是我忘记了。

这种性意识的萌发对于自身的性发展是重要的这是一种吸引,一种诱惑,这也是无法抗拒的。

世界本来就创造了两性,就存在这种差异。

放在具体的感觉上,弗洛伊德认为的是,男孩以为女孩本也有阴茎,只是还很小,没有长出来,这有他的道理。

而我所想的是他在想为什么,这是十分扰人的。

无论男孩女孩,都会有这种想法。

为什么人类在原始时期要崇拜性器官,人类将阴茎作为膜拜的对象,而不是心,手之类的东西,两性之间差异的显露,将男性的进取,积极的东西展示出来,对性器官的崇拜是不经常放在面前讨论的,他会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外表与内心的差异是相当大,而更多的是将其谈论成低俗化的性欲,与原始的崇拜大相径庭。

男性在早期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对父母一方的依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是存在的。

对于男同性恋者而言,他们认为,他们是被器官因素决定了的,先天被强迫从男性身上获得快乐,而无法从女性身上得到快感的人。

而在同性恋的精神起源来看,同性恋者一般在童年时期都有对自己很温柔的母亲,而母亲的性格有具有相当大的男性化的特点,能够取代父亲的位置。

另外,对其他女人的爱慕可能会导致对母亲的不忠诚。

xx/5/7午第四篇: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五年级数学《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从讲小商贩摆糖摊的事例导入。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1、什么数叫奇数。

什么数叫偶数。

2、列举生活中的奇、偶数。

3、猜测、发现规律:师。

请在你们的左、右手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并用左手×2,右手×3,然后算出它们的和并告诉我得数,我就能知道你们哪只手写的是奇数,哪只手写的是偶数。

①学生自由算②学生回答,教师猜测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发现其中的秘密④分析、结论左手×2右手×3得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a、教师说,学生猜b、学生说,学生猜4、学生自由举例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考考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