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减量及资源化9.16
活性污泥减量及资源化9.16
–还原污泥的含水率为97%
浮选实验设备的参数
• 设备参数影响浮选的两个参数
–气泡表面积通量; –污泥负荷;
• 浮选柱结构参数
–内径Ф50mm; –有效高度h=500mm;
浮选实验装置流程
气泡表面积通量和污泥负荷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浮选柱截面积的气 泡总表面积,表达了气泡数量、大小(气 泡直径d )和浮选柱表观充气速率(J ),
加入超声波的作用
• 超声波可以破坏污泥颗粒的强度结构,使其内 部包含的水排出,从而使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提 高。 • 实验证明,超声声强在400 W/m2左右时,处理 2-4mins,可以使污泥的结合水含量降低50% 以上。结合水的降低可提高滤饼过滤性能,减 少污泥最终含水率。但当平均声强高于1000 w/m2时,超声处理反而不利于污泥的结合水降 低。
污泥调理方法的耦合
• • • • • 表面活性剂+絮凝剂 超声强化+絮凝剂 表面活性剂+酸处理+絮凝剂 超声强化+表面活性剂+絮凝剂 臭氧氧化+表面活性剂+絮凝剂
加入絮凝剂的作用
• 加入絮凝剂能克服污泥颗粒表面负电荷 的斥力,污泥颗粒形成的胶体脱稳并趋 于凝聚。
• 通过架桥形成网状结构并将固体颗粒吸 附在上面,从而絮凝污泥,增大絮体颗 粒的尺寸,并使絮体变得更加致密。
• 实验用原料制备:
–200克污泥加入1000克水,经胶体磨均质化 ,得到固含量为2%~3%的还原污泥。然后再 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
实验过程1
• 将制备好的还原污泥,与一定量的溶剂,重 量比为2:1,在分液漏斗内进行混合震荡, 静置分层,分别取出分层各项进行称重。 • 溶剂为蒽油,洗油,油脚,柴油。 • 表面活性剂
6月中旬~7月中旬的工作
• 浮选过程的文献调研;
–6月15日~6月24日
• 浮选实验设备的加工;
–6月24日~7月8日
• 浮选药剂的购买;
–6月21日~7月6日
• 污泥浮选实验的初步实验。
– 7月11日~7月15日
文献调研情况
• 泡沫浮选法是一种以各种物质在溶液中 表面活性差异为基础的分离技术。 • 影响因素:
十二烷基 磺酸钠
1237 70%
月桂酸 1296 70%
聚乙二醇 1000
97%
脱灰效率
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 7月18日~7月22日
实验方案以及计划
• 五月中旬~六月中旬
–5月11日~20日,原料准备,药品准备 –5月23日~6月3日,对实验原料以及实验方 案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实验, –6月7日~17日,总结实验数据与实验过程 中的现象,集中讨论一次。
实验原料
• 原料性状:
–经过絮凝、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实验测定其含水量为82%; –黑色、沥青状粘稠固体,恶臭,有毛发等 杂质。
活性污泥减量及资源化
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011年4月21日
活性污泥及其来源
•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转化 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的物质的方法。 微生物由于自身的增殖,在消耗污水中有 机物的同时,也会产生剩余污泥。 • 剩余污泥的来源主要有:
– 工业污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
• 高剪切力场下,破坏污泥絮体和结构, 使其均质化; • 在破坏污泥结构的同时,加入表面活性 剂, • 表面包覆的污泥颗粒与非极性有机溶剂 逆流接触,被捕获并分散。
剩余污泥浮选工艺流程
可能出现的问题?
• 作为原料的剩余污泥的含水率
–过滤前?过滤后?
• 可能会形成油包水的乳液,使油相含水 率过高
–调整两相的流比,使水相成为连续相; –调整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破乳。
• 污泥中的一些杂质不利于破碎设备。
–沙子,头发,线团等
• 单级实验中,污泥可以被富集至溶剂中 ,起到一定的脱水作用,油泥混合物中 的含水量测定不易。
–溶剂消耗量?水相的再次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 污泥热解
–热解的能量消耗与干化能量消耗? 孰高孰低? –热解油的热值利用与干化焚烧的热值利用 ?孰高孰低?
浮选过程的评价
• 浮选效率
–浮选率=浮选得到的干污泥量/污水中总干污泥量
• 脱灰效率
–脱灰率=尾渣灰分总量/污泥总灰分量 • 浮选时间约30min • 浮选操作方式:间歇 • 污泥负荷:1200克左右
实验过程中比较的参数
• • • • • 表面活性剂种类 表面活性剂加入量(CMC, <? ,>? ) 气含率 pH值 操作方式
–定义为:S =6 J /d
b g
b
• 污泥负荷是单位时间内的污泥加入量。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用量
• HLB值,决定了表面活性剂亲水性的参数
–油包水(HLB=4),水包油(HLB=10.5) –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的ζ电位,提高疏水性
• CMC,临界胶束浓度;
–对于浮选过程,低于CMC; –对于反相微胶团萃取,高于CMC。
• 水处理方法和絮凝、浮选、分离装置 • Kataoka,Katsuyuki等(Ebara Corp.,Japan)日本 公开特许公报JP 2002 ll3,47l 2002,4,16 6页( 日本) 该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 加无机絮凝剂,搅拌,絮凝悬浮固体: – 带气泡的浮选处理,将生成的废液返回原水中。 – 该装置包括一个絮凝搅拌槽、使用压缩空气的浮上分离设备 和分离槽、生成之废水的返回设备和污泥脱水设备。该水的 絮凝方法可节约絮凝剂的消耗,提高浮上分离效果。
–被分离的物质种类——选择表面活性剂; –溶液的PH值——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形式;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CMC;? –温度和气流速度——气泡的稳定性和大小。
泡沫分离的工业应用
• 从1915年起就应用于矿物浮选; •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 理; • 本世纪初开始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污泥脱水的目的——减量
• 向剩余污泥中加入各种药剂或力场来调 理污泥的性质,进而易于固液分离。
• 得到含固率高的泥饼,从而降低污泥运 输及处理处置的费用。
现有污泥调理技术的核心
• 降低活性污泥中的吸湿性胞外聚合物(EPS)的 含量来提高活性污泥的脱水效果 • 通过适当的絮凝条件来得到适宜过滤的污泥絮 凝物大小分布来提高活性污泥的脱水速率 • 衡量的技术参数——比阻值。比阻值越大表明 污泥越难以用机械过滤进行脱水。
臭氧氧化的作用
• 经过臭氧氧化,污泥菌胶团密度降低,细胞 呈独立暴露游离分布,细胞量明显减少;细 胞结构被破坏,细胞壁破坏,细胞质溶出, 污泥中的多糖类及细胞壁成分等难于或不可 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分子 ,可减量污泥40%~100%。 • 由于臭氧需求量太大,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 高,工业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理
• 剩余活性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毒害有机物, 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不有 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 通常的处理方法
–中温厌氧消化(生物减量)——压滤(机械 脱水)——填埋或焚烧。 –污泥的处理费用占到污水处理费用的40%~ 55%
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的原则
–曝气沉沙与浮选表面活性剂; –降低絮凝剂与沉淀剂的用量;
实验中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 • • • • 原料及基本的物性数据? 浮选柱的结构参数? 如何选择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 浮选过程中的气含率? 如何评价浮选效果?
高碑店污水厂-工艺流程全图
污泥原料的基本物性
• 污泥颗粒在水中的行为与胶体物质相近 ,带有电荷,ζ电位通常在-45~20mv; • 污泥的pH值为7.22; • 污泥颗粒大小(均质后)200~500μm • 污泥含水率99%左右;
–自由水:与固体颗粒之间无作用力,通过简 单重力沉淀可实现固液分离。 –空隙水:絮体或生物体结构内部空隙中的 水.当絮体或生物体结构被破坏时,空隙水 可释放出来。 –表面水:与固体颗粒表面之间通过吸附或黏 附结合的水。 –水合水:与固体颗粒表面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水.水合水只能通过固体颗粒的热化学破坏 而得到释放。
• 关键因素之一。
待选表面活性剂列表
商品名
SPAN-80 SPAN-60 TWEEN-60 TWEEN-80 聚乙二醇1000 油酸钠 硬脂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月桂酸
组成
山梨醇单油酸酯 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油酸酯 聚乙二醇单油酸酯 油酸钠 硬脂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十二烷酸
–司班60,80(HLB值4左右) –吐温60,80(HLB值12左右) –木质素磺酸钠和季铵盐(离子型)
实验过程2
• 活性污泥的热解
–原料:压滤脱水后的污泥(含水82%) –热解溶剂:蒽油 –投料比:1:1(质量比)
• 常压热解:热解油得率65%,稳定。 • 加压热解:热解油得率90%,稳定。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污泥脱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 活性污泥由大量的微生物构成,细胞物质(多 聚糖、蛋白质、DNA、类腐殖酸物质、脂肪以 及杂聚物质)形成的EPS包围在污泥颗粒的表面。 • EPS——主要由多聚糖、蛋白质和DNA(得自于 死亡细胞的消散)组成,这些物质结合大量水 分,产生很好的粘性。同时还有类腐殖酸物质、 脂肪以及杂聚物质,如糖蛋白类。
• 如何与其他燃料配合,得到合适的C,H,O 的比例,获得最大的燃烧效率?
有关行业的规定
• 美国是世界上污泥填埋率最高的国家,而 日本是污泥焚烧率最高的国家。由此看出 ,剩余污泥处理受该地区的法律法规影响 的最大的。 • 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中建议“东 部经济发达地区采用干化焚烧,西部欠发 达地区采用填埋”。对于填埋污泥对于环 境的影响,规范中明确“谁提供,谁负责 ”。
加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