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认识
不良事件管理是 护理部的事!
不良事件管理 是护士长的事!
护士的自我管理才 能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重于泰山
患者安全是患者就医时的基本要求,满足患者 安全要求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医 院应给予患者和社会的承诺。
医院医疗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只要抓住了安全, 就抓住了根本。
面临挑战
我国患者安全工作 面临的挑战
医院管理理 念的进步
医院等 级评审 要求, 核心条

患者自主意 识的提高
患者安全问 题引起 WHO及众 多国家义务 界的高度重 视
背景沿革
1
2004年5月,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病 人安全工作的进展报告及建议书,提出成立世界患 者安全国际联盟。
2 世界患者安全联盟自2007年10月发起“全球患者
护理人员: 事情繁杂 执行职责制度流于形式 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不遵守操作规程 责任心,粗心 沟通不良
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既有人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
❖ 非惩罚性 ❖ 人人参与 ❖ 持续动态双向检查 ❖ 1+3质量管理模式:发现一个问题,找到一个
根本原因,完善或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分 享一批人。
构建良性安全文化 ----传统观存在的缺陷
❖ 传统观点:管理者持“个人观”看待与解决不良
事件,由于个人原因如遗忘、粗心大意等引起,防 范对策为点名批评、通报、惩罚等。
❖ 存在弊端:个人问题与整个系统隔离,导致不良
事件的隐瞒,不能分享经验。
构建良性安全文化 ----传统观存在的缺陷
将个人行为与组织系统割 裂开来忽略了:
“最好的人也会犯错” “相同的错误多次发生”
中国
❖ 我国三级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全 国73.33% 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 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 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 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不 交住院费现象;61.8%的二级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 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灵堂等现象。
主要内容
❖ 背景 ❖ 不良事件定义 ❖ 分类 ❖ 报告流程 ❖ 如何防范
背景:世界性的一场运动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有一批关于 患者不安全因素的报告,这些研究证明医疗 风险和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但有些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是可以减少和避 免的。
美国
1999年,美国出版的《人皆有错》 一文中指出:美国每年死于医疗 失误的人数约4.4-9.8万人,国民
安全挑战”行动。同年11月,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黄 洁夫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全球患者安全倡议活动” 启动仪式。
3
2006年10月中国医院协会参考美国医疗行业协会 推出《2007患者安全目标》,后续推出2008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目标一:查对和身份识别 目标二: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 目标三:手术核查 目标四:手卫生,防院感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危急值报告 目标七:防范减少患者跌倒
紧急救治 填表
职能部门
主管院领导
后续处理:
❖ 职
施 反馈当事科室
职能科室追踪改进情况
汇总报告、反馈,科室组织学习改进。
报告时间
❖ Ⅰ 、Ⅱ 级不良事件:24小时以内(我院规 定)
❖ Ⅲ 、Ⅳ级不良事件:24-72小时以内(我院 规定)
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
❖ 我院
护理不良事件
❖ 由于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所出现 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 的事件。
❖ 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 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 脱、标本错误、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手术器 械遗留在体内等等。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 管理体系、工作流程 ❖ 环境 ❖人 ❖ 仪器设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误诊、误治、诊疗记录 不当、未告知、信息传递错误)
❖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用药错误、跌倒、走失、 院内压疮、管道脱落、操作不当、标本错误、 执行医嘱错误等等)
❖ 感染相关不良事件(爆发、严重及特殊感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
❖ 药品安全不良事件 ❖ 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 ❖ 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行政后勤) ❖ 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医德医风) ❖ 安全不良事件(治安事件也属行政后勤)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
警告事件
Ⅱ级
造成生不物良因后素果
Ⅲ级
未造成后果
Ⅳ 级
心隐理患因事素件
非预期死亡、或非 疾病进展过程中造 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因诊疗活动而非 基本本身造成的 机体与功能损害
发生了事实,但未 造成任何损害或有 轻微后果而不需要 处理可完全康复
及时发现错误未形 成事实
注意:Ⅰ级最严重, Ⅳ级最轻微。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压疮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目的和重要意义
目的: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负 担。
意义: ❖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全面质量管理 ❖ 日常管理 ❖ 突出预防
定义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 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 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 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 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死因分析中排名第8位。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4%的住 院患者遭受某种不良事件的伤害, 70%的不良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
14%的异常事件导致死亡。
欧洲
欧洲医疗质量调查委员会 2000年估计:在欧洲的医 院,每10个患者就有1个患 者遭受应可预防的伤害以及 与医疗护理相关的不良后果。
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 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 治疗的患者在500万人次, 约19.2万人因此而死亡, 构成严重不良反应者占 13%。
报告原则
强制报告: Ⅰ 、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报告范畴。
非强制报告: Ⅲ 、Ⅳ级事件属于非强制报告。
报告形式
❖ 电话(紧急情况) ❖ 书面 ❖ 网络
报告流程
一般不良事件( Ⅱ、Ⅲ 、Ⅳ级):
❖ 当事人 主管或值班 补救措施 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
填表
职能
严重不良事件( Ⅰ级):
❖ 当事人 主管或值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