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跳江值不值

屈原跳江值不值

屈原跳江值不值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音披,散发于身后装)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他并不像文天祥一样在死前有赫赫战功,却有无数惊人的诗篇流传至今;他不似岳飞有辉煌的从军生涯,却在一篇篇诗词中流露出真挚、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不比戚继光死得伟大,却跟他一样生得光荣。

屈原的一生,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悲惨?不!他留
下来的惊人诗篇无疑是他的辉煌,辉煌的一生怎能用悲惨来形容!不幸?不!生不逢时的现状给了他写作的源泉,成就了他经久不衰的诗篇。

或许应该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他的人生,可是,一旦想到屈原的死,不免会有些许的遗憾和惋惜。

如此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怎么就选择了投江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这样值吗?
孙玉良认为:屈原仅仅是一个文人,一个文章写得好但对残酷的现实无力改变的文人。

试想,如果屈原不是诗人,因为“自命清高”而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那他只能象富士康的跳楼员工一样,成为一、二、三、四……十二跳中的某个数字。

换句话说,是他的诗赋予了他的死的意义。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可说是史上“自命清高”第一人了,认为全国的人都昏昏噩噩地活着,唯独自己,清白如白天鹅,整天生活在一群黑乌鸭中听他们聒噪。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并不象现代人一样,弘扬什么爱国主义精神。

孔子是圣人吧,出生在鲁国,并没有终生为鲁国服务,而是周游列国,“哪里给阳光就在哪里灿烂”;孟子是亚圣吧,跑的地方比孔子一点也不少,可惜哪位君王也不用;张仪也侍奉过几个君王,成为两面三刀的代言人。

还有那个吴起、孙武、伍子胥,哪个替生他养他的“祖国”效忠了?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书》,更是从理论上为君王们招揽人才、为士子们“叛国投敌”正名。

所有的人才,不怕做齐奸,不怕做燕奸,不怕做韩奸,不怕做赵奸,不怕做魏奸,不怕做鲁奸,不怕做宋奸,不怕做吴奸……怎么单单你屈原,就怕做什么“楚奸”呢?所有的人才,懂得“良禽择木而栖,良臣
择主而侍”,怎么单单就你屈原不知择“木”择“主”,离开那个不值得你保的混蛋,去外面的世界建功立业呢?
勿庸讳言,屈原的诗是很好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听起来朗朗上口,但用鼻子嗅一嗅,两千多年了隐约还留有一股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酸味:举世皆浊,屈原缺少另一位楚人项羽荡清寰宇的豪气。

众人毕醉,他为啥不端起一盘冷水,泼头浇醒醉生梦死的世人?要知“邪不胜正”,太阳正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冉冉升起;还有那句著名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的结果呢?是绝望,是没了办法,是带头走向死亡,将人们引向了不归路?
10级临床4班邱琳
2010080104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