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特性阻抗,也称为声阻抗率,在声场中某位置的声压与该位置质点振动的速率之比。
关系:声阻抗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的有效界面时,两种介质的声阻抗率将决定声波反射和透射的强度。
2.声压级为该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
0lg 20p p L e p =,p e ---有效声压,Pa ;p 0---基准声压,2×105-Pa 在几个噪声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声压级相加:L p =∑=n i L pi 11.010
lg 10
L p =L p ʹ+10lg n 声压级相减:L PS =10lg []pB p L L 1.01.010-10
3.若1122c c ρρ》,在介质I 中声波发生全反射,并且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相位相同、频率相同,形成驻波,界面处形成声压波腹,质点速度为0。
图在书本的24页 反射定律:反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且分别位于界面法线的两侧,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理:折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之比。
4.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时的响度为1sone 。
响度级表示响度值随声压级和频率的变化关系。
5.等响曲线是鲁滨逊和达逊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反复测试,统计所得的响度级与声压级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人耳反映的特性,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对高频声敏感。
6.A 声级又叫A 计权声级,能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
7.等效连续A 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
计算公式在书上35页
8.统计声权:也为累积百分声级,为了描述噪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在噪声评价中采用累积概率来表示。
9.NR 曲线考虑了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人的干扰更大,可弥补A 声级反映频率特性的不足。
(上课讲的例题)
10.吸声系数α:为材料吸收的声能(E a )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E i )之比。
即i a E E =
α 11.吸声量:为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亦称为等效吸声面积。
即A=α·S 12.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的性质影响。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声吸收效果好,对低频声吸收效果差。
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声的吸收。
多孔吸收材料的特性除与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厚度、孔隙率与密度、空腔、护面层以及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气流的影响。
13.混响时间:为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 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见书上52页
14.室内某点声压级的公式见书上53页,
15.混响半径:Q=1时的临界半径,公式见书上54页。
16.透射声系数τ:为透射声功率(W t )与入射声功率(W )的比值。
17.隔声量(R ):等于透声系数的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的10倍,又称为传声损失或透射损失,单位为dB 。
τ值愈小,R 值愈大,表示隔声性能愈好。
18.吻合效应:一定频率的声波以某一角度投射到墙板上,会激起构件的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正好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波长相等时,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便达到最大,因而向墙板的另面辐射较强的声波,这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一现象成为吻合效应。
19.隔声质量定律:一般情况下,c fm 0ρπ》,因此R ⊥=20lg m+20lg f-43,常称为隔声质量定律。
20.组合墙:具有门、窗等不同隔声构件的墙板。
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R =10—τ
1lg
21.隔墙的噪声衰减:隔墙两边的声压级差值,也称为隔墙的噪声降低量。
隔墙的噪声衰减与隔墙的隔声量、接收房间的吸声性能及隔声墙的面积有关。
隔墙的噪声衰减:公式见书上71页
隔声间的噪声衰减:公式见书上72页
22.插入损失:隔声罩设置前后,同一接收点的声压级之差。
公式见书上72页。
23.单通道直管式消声器:特点是结构简单、气流直通、阻力损失小,适用于小流量管道消声。
消声量的计算公式见书上77页
24.消声量达到最大值:见书上82页
25.扩张室消声器的截止频率:见书上82~83页
26.改善消声频率特性的方法:一是在扩张室内插入内接管,二是将多节扩张室串联。
插入内接管的具体方法见书上83页。
27.共振消声器K值的确定:见书上85页。
28.倍频带的消声量:见书上85页。
29.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振动污染源按动态特征分为:稳态振动、冲击振动、无规则振动和铁路振动。
30.无阻尼自由振动:为无外力作用的振动。
31.有阻尼自由振动:为实际振动系统中往往有弹簧的内摩擦、滑动摩擦、空气或水的阻力等各种阻尼的作用。
32.受迫振动:在外力反复作用下的振动。
33.固有角频率:为k与m之比所确定的系统的固有值。
公式见书上106页。
34.阻尼比的确定:见书上107页。
35.无阻尼情况时,位移振幅倍率的公式见书上109页。
36.振动加速度级的确定,见书上118页。
37.环境振动标准采用的物理评价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8.阻尼减振的两种方法:自由阻尼层处理和约束阻尼层处理。
39.振动传递系数:是指通过隔振元件传递的力F
与激振力F
的比值。
40.阻尼比对传递力的影响,见书上127页,共五点。
41.隔振材料有橡胶、软木、毛毡、玻璃纤维。
特点:橡胶:刚度由橡胶的弹性模量和几何形状决定。
由于表面是凸台或肋状等形状,能增加隔振垫的压缩量,使固有频率降低。
凸台的疏密直接影响隔振垫的技术性能。
软木:优点是质轻、耐腐蚀、保温性能好、加工方便等。
但软木不适于低频隔振,且其隔振效果受粒度粗细、软木层厚度、载荷大小以及结构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毛毡:优点是价格低廉、安装方便,可根据需要切成任何形状和大小,并可重叠放置,获得良好的隔振效果。
但应防腐,防虫,应用油纸或塑料薄膜予以包裹,缝隙宜用沥青涂抹密封。
玻璃纤维:耐腐蚀、防火、弹性好,其性能不随温度而变化,主要用于机器设备及特殊建筑物基础的隔振。
42.阻尼材料:弹性阻尼材料,如橡胶类、沥青类和塑料类。
具有很大的阻尼损耗因子和良好的减振性能,但温度适应性较窄,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阻尼特性的较大改变。
由于热性能不够稳定,故不能作为机器本身的结构件,同时不适用于一些高温场合。
复合材料,包括层压材料以及混合材料。
施工工艺简单,有较好的控制结构振动和降低噪声的效果。
阻尼合金,基体包括铁基、吕基等。
具有比一般金属材料大得多的阻尼值,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耐高温,可直接用作机器的零部件,但价格贵。
库伦摩擦阻尼材料,如不锈钢丝网、钢丝绳和玻璃纤维。
其他类,如阻尼陶瓷、玻璃等。
43.减振装置:钢弹簧隔振器:只在一个方向上有减振作用,钢弹簧持有较大的静态压缩量,能使隔振系统获得很低的固有频率,适宜低频隔振;有较大的承载力,且性能稳定;并具有结实耐用、尺寸小、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
缺点是本身阻尼较低,以致共振区传递系数较大,易于传递高频振动。
橡胶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在共振区时不致造成过大的振动,甚至接近共振点还能完全适用;固有频率低,隔振缓冲和隔声性能好,对吸收机械高频振动的能量较突出;可以设计出各种形状和不同刚度,适应工程实际需要。
但橡胶不耐高温,易老化,导致弹性劣化,在高温下使用性能不好,低温下弹性系数也会改变。
空气弹簧:隔振效率高,固有频率低,且具有粘性阻力,因此隔振性能良好。
缺点是需要有压缩气源及一套复杂的辅助系统,造价昂贵,并且荷重只限于单一方向。
液体弹簧:利用水的浮力和空气的弹性支承。
总结的不够完整的地方,请你们自己加以补充。
不会考设计计算,建议多记作业本上的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