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2016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2016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 略机遇期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四、全面深化改革
案例:
《读者》2010年20期 《民众的钱袋何时鼓起来》 收入分配 城乡差别 行业差别 区域差别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要清醒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 和把握。
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 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 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 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 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 革命时期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
2011年
2013年
5432美元 89
6629美元 86
2014年
7485美元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 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011年,中央决定2300元作为新的 国家扶贫标准。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 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 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 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深刻 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 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 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 重要战略机遇期 • 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 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 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现 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 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地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 结束了? 其二,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 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 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 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 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同 时民主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 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 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 ⑥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质疑“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 球经济的发展,这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 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害,未来发 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 是未知数。 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 论”、“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 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 岛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 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扯了我们许多精力。
0.71% 24.53%
↑214.64%
97 57
↑40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 在世界后列。
年份 世界人 均GDP 发达国家 发展中 中国人均 世界 人均 国家人 GDP 排名 GDP 均GDP 155美元
10671美元 38417美元 4810美元
1978年 2010年
175
4392美元 121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 梦的关键一步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 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 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 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同时强调: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 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 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2)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 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3)“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自顾不暇。
4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 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 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 障。 6)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 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
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 主要依据是: 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 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 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 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 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 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 要求新机遇,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 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 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 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 • 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 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 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 点。
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 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 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 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 十六大报告。
2011年
2014年
51.2界 平均水平。
年份 发展中国 世界三产 发达国家 中国三产 家三产占 占比 三产占比 占比 比
1978年 47.43%
54.78%
44.46%
23.94%
2010年 58.17%
70.32%
56.25%
43.14%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事实,2007年在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2009年在纪念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强调 了“两个没有变”:“我们必须清醒
• ⑦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 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 ⑧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 发展,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 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 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基本国情: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 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年份 世界平均 发达国家 高等教育 平均水平 入学率 中等收入 国家平均 水平 中国 世界 排名
1978年 2009年
增长
9.85% 39.27%
↑55.56%
20.19% 65.19%
↑28.3%
6.34% 29.25%
↑72.58%
第三,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加 快。此外,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 问题上摩擦不断。 第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到所 谓“中等发达陷阱”阶段,我们国内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 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 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 这一切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 经走到头,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
2、当前中国发展的 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发展时期,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 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 同的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 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在发 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 特征。
•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 阶段性特征。 •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 第二位,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高 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 已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足。 •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 尚未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的制度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等各方面制度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 难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结论二: “三个世所罕见”。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还强调: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 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 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 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