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 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 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 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2.从我州教育发展的需求来看
管理 关键 校长核心课程领导能力 质量 关键 教师核心课程开发能力
•默会知识 • 步清晰化
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

改革的思路——“行动研究”模式
综合前面的讨论,我们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 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 在内的校本研修活动的改革思路,简称“行动研究”: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层级:一级(1类)—二级(2类)—三 级(3类)—四级(4类融合)—五级(4类高度融合) 图表解释:各种类型组合出不同的层级(主要在内容、形式、活动上的融合与统一)
类型 方式 层级
1级
A.校本培训 A
2级 AB AC AD
3级 ABC ABD ACD
4级
A—B—C—D
5级
ABCD
B.校本教研
B BA BC BD BAC BAD BCD
• 主要对策:“通过……”,在学校内有组织、有针 对地开展教师教育(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 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 作,从目的、目标、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 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系统化的操作层面解释
类型:A.校本培训;B.校本教研;C.校本课程开发;D.校本管理 ;E.校本研修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校本研修是打造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
•以案例 /课例 研究为载体的 校本研修,已 经初步具备了 学习共同体的 团体学习、自 我超越、改善 心智模式等特 征,成为学习 型组织的生长 点和雏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
• 教研部门引领、服务不够,教师缺乏强有 力的专业支持。
• 教师负担重,感觉科研的时间少;内驱力 不强,职业倦怠严重。
• 教研员队伍参差不齐,教研工作过程落实 不理想,实效性不强。

三 、什么是校本研修?
• 根本目的:“为了……” ,是以促进学校、教师发展 为目的。
• 基本问题:“基于……”,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 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听了未必接受” “接受了未必会用” 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讲授为主的培训后,都很 难把听来的理论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上,成为难以消解 的困惑。

教育实践知识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明言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
• 默会知识
•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
•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 •嵌入实践活动(情境性)
• 知识的冰山模型
实践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创造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教师专业学习的特点
•①言传
•明确知识
•③内化
•④外
•默会知识 显
•②意会
•①言传:书本知识,
•明确知识 • 听讲为主
•②意会:实践经验, • 在做中学 •③内化:明确知识的 • 融会贯通 •④外显:默会知识逐
— —迈克·富兰

4、创新教研文化:让教师活出生命意义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 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 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 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 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 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 ,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学校发展的三大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教师发展规划 学生成长计划 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其中教师的规划意 识与规划能力是学校三大规划中的关键。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

•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步骤
• ⒈ 目前在什么地方? • ——学校现状分析 • ⒉ 希望到达什么地方? • ——3~5年远景规划,确定学校发展方向,育 人目标 • ⒊ 怎样到达目标所在地? • ——制定各部门、分年度行动计划、行动策略 • ⒋ 怎么知道已经到达目标所在地? • ——确立成功的标准及指标 • ⒌ 正在做的事情成效如何? • ——进行全程的监控和评价

校本研修主要特点:将课、研、修结合起来 课:课改、课堂
研:教研、科研 修:进修、研修 强调校本性、自我反思性、实践探究性

•校本研修的层次性
•促进专业素养的进步
•让教师脑中有 智 慧
•提高教学技能
•让教师手上有 技 术
•落实教学常规
•让教师心中有 规 则
•教育行动研究
•教研活动 •教学过程管理

管理: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做什么, 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分工明确,责任 到人,组织大家干。
质量:不仅仅是成绩,应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校长:团队唯一的灵魂人物;是专业职 务不是行政职务;三种类型(维持型、主动 型、专家型)。
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 进者;四种类型(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 入浅出、浅入深出)。
依据:①课堂表现。②野外标本采集表现。③标本制作表现。④主题展示表现。 成绩评定:按一定的评分规则,评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凡是获得前三
种等级的 就可获得0.5学分,按相应的等级和学分记录在学习报告单上。
班级规模:30人。教学场地:一间带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一间生物常规实验室 ,以及外出活动的自然环境。教学设备:采集带40个、标本夹40个、吸水纸若干 、塑封机一台、各种药物。课程资源:网络、大学教材、野外植物。
•教师研修形式

四、校本研修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机制 推:约束与激励
引:引发与引领 悟:自主与顿悟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自我更新、自 主发展。

教师能力成长的关键点
●学习与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 础能力
●交流与互动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拓 展能力
●课程实施与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关键能力
课时1:植物分类,采集与标本制作简介;课时2:采集草本植物;课时3:制作草本植 物标本;课时4:采集木本植物标本;课时5:制作木本植物彼岸本;课时6:开展 班级的标本展示与评选活动;课时7:开展主题为“朋友 家园”的校级展示与演讲 活动;课时8:撰写小论文;课时9:小论文交流。
以教师讲授、野外采集、学生制作、展示与演讲的方式进行。
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
• 3.建设学习型组织
•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
出不穷的条件下, 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
断充实自己。 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
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
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 做一个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教 师 • 我的成长我主宰,做最好的自己。
• 我一生做教师,我一生学做教师


---于漪

五、校本研修实践模式
1.制定发展规划 规划首先是一种思想:发现价值、寻找目标。 其次是一种方法:谋求支持、寻求策略的方法 。 同时更是一个过程:
●是自我诊断、自我分析的过程。 ●是发现问题、提炼主题、转化为课题的过 程。 ●是自我设计、自我要求的过程。 ●是统一思想、形成共同价值追求过程。

• 教师工作是一种学习的专业


教师工作是一种终身学习的专业

•教师群体的有效学习方式

•听(看)中学 (读书、听讲座、观课) —— 学
•做中学(实践学习,边干边学)
—— 习
•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行为跟进)
—— 行

•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隐性知识显性化)—— 反


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 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 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 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 ,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 过程中,这种知识的创新过程其实就是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 1、适应期(教龄0—3年):从行为 模仿到熟悉教学。(新任教师 )
• 2、胜任期(教龄4—6年):从激 情发展到理性现实。(合格教师)
• 3、成熟期(教龄7—10年):从高 原成熟到自我更新。(骨干教师)
• 4、创造期(教龄10年以上):从 深度反思到资深专家。(专家教师)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课程目标
学习主题
活动安排 课程评价
所需条件
生命的记忆——植物标本制作
设计者
吴江林 日期 2007.5
高二 总课时 9
课程类型 技术制作类 学校
余杭高级中学
(1)了解野外采集,标本制作的初步技术。(2)了解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掌握植 物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3)初步学会草本、木本植物标本制作的一般技术(4 )通过标本的交流与展示,体会标本的技术美、自然美、艺术美。

基于学校——以问题为中心 校本理念的提出
• 解决学校的问题; • 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人”的再学习; •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人”解决问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