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如何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处于10岁到18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

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应当把调整自身与孩子的关系作为家庭的一项重大任务。

否则“代沟”会无形中扩大,两代人将互不理解,甚至出现关系紧张的局面。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有一下心理特征。

1、叛逆
青春期是变化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博士胡邓认为,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叛逆”不要过于敏感和紧张,而应该“欣然接受”。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这种这种‘叛逆’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这种叛逆是必须的,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经过这种冲突才能初步建立未来社会竞争力
的基础,为日后的社会竞争提供最初的心理自信心基础。

胡邓说,这种“叛逆”也是双赢的,孩子在通过“幼稚”的竞争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是在提醒父母,家庭中将要减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而增加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

家长在此时应该告诉自己,换个角度理解子女,并有意识地给他们更多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2、易冲动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他们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
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

他们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

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代际冲突。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好是“良师+益友”的关系。

能够像朋友一样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了解他们的心理。

像老师一样在心理上给与引导,和父母的关爱。

3、自尊心强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当孩子进入十几岁后,开始变得特别爱面子,家长再像以前那样大呼小叫,肯定会惹孩子不高兴,而孩子在学校也不再对老师崇拜和尊敬,却换之以评头论足,甚至针锋相对。

家长对青春期表现不要过于敏感,应该多了解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让他觉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是收到尊敬的,这样他也会尊敬你。

那怎么才能让他们了接父母们对他们的爱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孩子分数考不高,每次最着急的会是父母,所以又很自然的只考虑孩子的分数问题去斥责孩子,而很少会心平气和的拿起孩子的卷子看看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失了分,孩子哪个方面的没有学会,没有耐心的去辅导,却只会埋怨孩子没达到自己心里的那个结果。

久而久之,她们就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每每考试完后也不
会主动告诉父母,考的怎么样?结果就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之中。

平心静气的想想,孩子背着包袱,怎么能很好的发挥?
二、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处于青春期,尤其是女孩身体发生一定的变化,对异性会很自然的产生那种神秘感。

我们做父母的也同样从这个年龄段渡过,应该很理解那种感觉是什么。

但当孩子又这种朦胧感的时候,有些异样的举动,咱做父母大多首先考虑的是咱自己的脸面,怕孩子什么举动会让做父母的丢人现眼。

而根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男孩女孩之间的关系,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他们认为是很神秘的时期。

其实咱做父母的越避讳去谈,就越是增加了孩子的神秘感。

三、孩子成长到现在,回想一下,我们作父母的表扬过几次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当着外人面的时候。

大多的时间,都是拿周围很优秀很不会闯祸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说来说去。

我们作父母的自己把这个疙瘩系
在了孩子的心里。

孩子也是人,也有面子,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别的孩子多么多么好,孩子自己没有面子,这无形当中又给了她们无形的压力。

今后劝慰所有的父母包含我自己,学着把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在外人面前也很自然的说出来。

孩子有了面子,就会更鼓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