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知识点
结合具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再分析其他方面的作用。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效果、手法、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
剃头匠是怎样一个人物?作者对他持怎样的态度?
• 第一问:剃头匠是生活在社会下层非常势利、清 醒的认识、抬头做人、维护自我尊严的小人物。
• ①他非常势利,他见风使舵,看人下菜,缺少 公平对待不同身份顾客的职业操守。
《水缸里的文学》(散文)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 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6分)
寓意:①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 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
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 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
③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 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
• ④从效果上: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 尽意无穷的作用,如何对待别人的困难。
1、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①情节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震撼人心 ②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主题:深化……主题 2、留白式:效果: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喜剧大团圆: ①效果: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②主题:凸显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的美好愿望,传播正能 量,弘扬真善美。 4、伤感: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更能表现主题 5、景物: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言有尽而意无 穷,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 ②对他“拔腰挺胸”、抬头做人、维护自 我尊严的人性显现,持赞赏态度,表现作 者对人性的呼唤。
汪曾祺《鱼》
你如何看待庞家一家人?请根据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
人物塑造的立体性:
要一分为二、全面的 分析人物 好/坏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肖像、神 态、动作、语言、心 理、细节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他人(次要人物)对比、 评价;作者的评价
(2)运用了细节(外貌)描写,“一条条突暴的 青筋”“锃亮的脑门”“脸膛……光辉灿烂”, 表现“两个汉子”豪爽的性格,
(3)情节上:为下文强为亲戚求情的难以启齿的 情节发展蓄势,
赏析句子方法: ①修辞 ②人物描写的手法 ③情节 ④遣词造句 ⑤句式 ⑥语言风格 《百年震柳》《神垕》
《百年震柳》(散文)
【解析】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的发展脉络。有时, 小说会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小说明暗线安排的 好处或作用的分析,一般是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 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
《……无路》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 结构?有何作用?(6分)
第一问:①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 有利于揭出“法理”;
②以“回忆”为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表现 战友“情义”。
(一点2分,答对3条即可给满分。其他赏析如从 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6. 小说中老安老婆两次对老安说的话有何具体作用?请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①环境方面,交代相关的背景内容(社会环境)。老安 老婆第一次劝慰老安,反映出了当时老安被处分的背景; 第二次描写老安老婆对老安说的话,交代了芙蓉街即将 整体拆迁的背景。
第二问:作用:
①人物上:设置双线,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有利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②情节上:明、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事内容更 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双线结构: 明线:主人公、实写、事件 暗线:次要人物、虚写、情感
3. 小说以“……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 术效果(=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 析。(6分)
• ②他对生活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小人物为了生 活不能有个性,屈服于社会重压;
• ③有胆识、抬头做人、维护自我尊严的强烈愿 望。揭穿扈三爷的寻求“满足感”的阴暗心理, 有“拔腰挺胸”、抬头做人、维护自我尊严的强 烈愿望。
• 第二问:作者对剃头匠的态度:
• ①对他势利的性格持否定态度,表现出对 此类人物的讽刺;
扈三爷形象很有立体感,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塑 造这一形象的?
①肖像描写。写扈三爷脑袋似直接摁在肩膀上的 冬瓜,后脖梗子上一溜肉沟的富态。
②细节(神态、动作)描写。小说结尾写扈三爷 “张大嘴”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扈三爷“抖威风” 心态被揭穿后的惊讶之态、羞愧之情。
③对比描写。大人物扈三爷抖威风与小人物剃头 匠形成对比;剃头匠两次给扈三爷剃头的不同态 度形成对比,写出扈三爷高高在上、摆阔炫富的 本性。
④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 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②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 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 ③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 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 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兴趣。
两条汉子的脸膛被五十 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辉灿烂。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绘了喝酒时的情态,突 出兄弟情谊的深厚。
①通感(比喻)手法。“厚重的兄弟情谊进溅得 满屋荡漾”,化无形为有形。
②拟人手法,“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
“青筋……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
③引用古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说明二人感 情深厚,使文章也有了文化底蕴。
小说考点: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 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 ①从环境上: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 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 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①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将“做瓷”说成“作 词”,把瓷器文化与宋代的诗词文化勾连起来, 表明钧瓷是堪比宋词的艺术珍品。
②运用排比,突出了钧瓷的历史悠久、风格多样; 增强了语势,强化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运用反问修辞,强化语气,突出钧瓷制作的艺 术性。
④运用比喻修辞,把“钧瓷”比作“宋词”,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钧瓷的风格多样。
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 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
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 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 命历程,更有感染力
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 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神垕》(散文)文章最后一段语言表达精 彩,意蕴深厚,请具体加以赏析。
声音里,你会把做瓷听成“作词”。宋瓷中 闪现着多少艺术的精粹,怎么能不说她们在 作词呢?是的,她们作着八声甘州,作着水 调歌头,作着沁园眷、临江仙、菩萨蛮,那 从宋代遥遥传采的,就是一首首或婉约或豪 放的美妙的宋词啊。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 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 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 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 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 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 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 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 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 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 地挺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 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 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
②人物方面,侧面表现老安工作积极认真的形象特征。 刚受到处分的老安心情低落,后来的老安工作一直积极 认真,把芙蓉街的居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
③情节方面,前后照应,是情节结构更严谨。表现了老 安的老婆对老安的关爱之情。芙蓉街的凶案发生后,老 安受到了处分,老婆能够充分理解老安的心情,劝慰老 安;后来,老安在芙蓉街一直玩儿命工作,老安的老婆 十分心疼老安。
• ②从情节上: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海浪风雪越大, 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 方向,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 ③从人物上: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 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
• ④从主旨上: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 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 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 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作用)?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①从情节上:与前文情节老刚回想他儿子回家相 呼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
• ③从主题上: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 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的温暖主题。
小说考点: 1、小说的双线结构 2、赏析句子 3、探究小说标题的意蕴和作用
小说的双线结构
《马兰花》高考题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⑴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 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2分)
⑵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 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 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脉络清晰, 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1点2分)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小说题日“把命交给 你”的意蕴和作用。
意蕴:(意思+蕴含的情感)
①“你”指老安,关老九因为感恩甘愿让 老安把自己抓起来,去接受法律的惩罚。 ②“你”也可指芙蓉街的人们,老安把全 身心都交给了芙蓉街的人们,玩命地工作。 ③“你”也可指关老九,老安拼命工作, 想有朝一日抓住关老九,洗刷没能及时预 察关老九犯罪的耻辱。
作用:
①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表现了关老九感恩的心 理和老安一心为民、执着的精神。
②情节方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把命交给你”具有悬疑性质,营造了神秘的气 氛,能够吸引读者。
③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的主题。因为邻 居加盖东屋挤占过道引发血案,这是不能相互理 解、关爱、忍让使然;因为老安玩命地工作、对 关老九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关老九主动现身、 伏法,这些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的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