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梦想
作者:王见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23期
王见
(福泉市第二中学贵州福泉550599)
【摘要】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美术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而新课程体系的
改革、整合,对美术教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美术教师做到:挖掘教材内容,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更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
的责任。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美术则
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而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整合,对美术教学的创新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
看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的整体结构,是每名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在美术课堂
教学中应首先挖掘的部分。
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美术课本中是集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于一
身的教材,要把多元的、新颖的教材内容很好地融进美术教育,把握好各层次之间的差异,就
需要教师更灵活地处理好教材,从中找出它的独到之处。
在美术课中应使整个美术课堂富有新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种全新的教
学氛围就像一把开启孩子创新大门的钥匙。
例如:在《色彩的搭配》一课,过去讲这节课是利
用教师自制的一个十分简单的色相环来讲,毫无新意。
现在是多媒体大屏幕上一只活灵活现的
小猴子喝了四杯不同颜色的饮料产生了四种不同的表情和脸色,让学生一下子推出了酸、甜、苦、辣四种味道,也一下子找到了不同味道的色彩倾向分别是什么。
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也感到了快乐。
二、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用音乐激发想象。
音乐与绘画被称为姊妹艺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表达
人类心灵的产物。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
和想象。
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塑造美术形象。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可以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学生一定的
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渎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
如,文学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文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具特征的自然景物,从上而下、由远及近,勾勒出三组颇具美感韵味的画面,艺术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立体美。
这些都能帮助学
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三、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合适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美术课
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材料,引导其分析、归纳,进行创新构想,促使学
生创新思维的飞跃和发展,更要保留学生的激情,珍惜他们的创新火花。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依据课堂教学质量,采用不同手段将其深
化和发展的过程。
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上应该科学、客观,具有代表性,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评价优秀学生作品来确立导向的正
确性:其次,通过评价有创意的作品,激励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再次,可以激励为主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和自己找不足的方法来对自己的作品更好地认识,
使知识进一步深化。
精心组织每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美术课组织形式是灵
活多样的。
如:写生课、工艺课、创作课等,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断地变换较为新颖的课堂
组织形式,让学生有新意,有兴趣,乐于参与美术课创作活动。
其次,美术教学根据课型不同
也可有不同的课业形式、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也要新颖,有独创性。
四、激励施教,提高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
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
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
在美术
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
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性
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的画面。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
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
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海底的背景,让孩子们画出形态各异的鱼放到画面中。
学生运用所学的绘
画技能,通过剪贴、绘画,黑板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海底世界”,有鱼、有虾、有蟹……一
幅美妙、奇幻的海底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创作情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挖
掘生活素材,启迪学生的心智,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舞台,点燃学生对
艺术的渴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