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概论
由于分子的纵向扩散造成的色谱峰扩展。即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
形式存在于色谱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由于在塞
子前后存在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
纵向扩散,引起色谱峰扩展。
传质阻力项
平衡浓度
实际浓度 流动相
分界面 固定相
传质阻力引起非平衡过程示意图
由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两项组成
分离度R与理论塔板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增 加塔板数,有利于提高分离度。
N的影响,如何提高N?
增加柱长可增加N,改善分离,但分析时间将大大
延长,峰产生扩展。
减小塔板高度H:
根据速率方程的启示制备一根性能优良的色谱柱是十分 重要的。
根据速率方程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同样有效。
K的影响,如何改变k?
色谱峰展宽的柱外因素
柱外效应
柱外峰展宽又称柱外效应。
色谱柱外引起色谱峰扩展的因素:如进
样系统及进样方式、系统连接管、检测
器死体积,检测器响应时间常数等因素 引起的谱带宽展。
2.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
对于常规分析工作,一般选用:
选择性系数α(相对保留值)与保留指数I来评 价固定液
有效塔板数N有效来评价色谱柱与分离条件 以分离度R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V R t R F0
tR tR tM
'
V M t 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t R F0 ( t R t M ) F0
' '
相对保留值(ri,s): ri , s
t Ri t
' Rs
'
V Ri V Rs
'
'
关于分配平衡
改变柱温 改变相比,即改变固定相的量和改变柱 死体积,其中死体积对k/(k+1)的影响很 大,使用死体积大的柱子,分离度将受
到很大损失。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改变流动相的配比是
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α的影响,如何改变α?
α N有效
R=1.0
1.00 1.005 1.01 1.02 1.05 1.10 1.25 1.50 2.00 ∞ 650000 163000 42000 7100 1900 400 140
4. 色谱相关术语
关于色谱峰
关于保留值
关于分配平衡
关于色谱峰的术语
峰 标准偏差σ 峰高 峰面 积
半峰宽
峰宽
基线
峰底宽、半峰宽及标准偏差三者的关系为: W=4σ,Wh/2=2.354σ
拖尾峰
畸峰 峰底
基线漂移
基线噪声 谱带扩张
关于保留值的术语
死时间(tM): 无保留组分出峰时间 保留时间(tR): 调整保留时间(t’R): 死体积(VM): 保留体积(VR):
流动相的种类和配比对容量因子和选择性系数的影响
样品组分 50%甲醇/水 苯胺 苯酚 苯甲醚 苯 氯苯 1.3(1.07) 1.6(2.81) 4.5(1.04) 4.7(1.96) 9.2 K( α) 40%乙腈/水 1.5(1.07) 1.4(2.87) 4.3(1.09) 4.7(1.63) 7.7 37%THF/水 1.7(1.35) 2.3(1.70) 3.9(1.20) 4.7(1.38) 6.5
Chromatography(色谱分析) 将色谱法用于分析中,则称为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法。
2、色谱法分离原理
当流动相中所携带的混合物流过固定相时, 就会和固定相发生作用(力的作用)。由于混
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与固
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 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 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 定相中流出。
三、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
1. 色谱定性分析
(1) 利用保留值及其规律定性
各物质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均有确定不变的保
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定性指标。
利用纯物对照定性
利用文献值对照定性
纯物质对照定性
实现方法
利用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定性
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ri , s
t Ri t
' Rs
'
V Ri V Rs
(1)几个概念——选择性系数α
定义与相对保留值(ri,s)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选择性系数是两个相邻峰的调整保 留值之比(后峰比前峰,α≥1),而不是被测物 与标准物质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可小于1)
它是评价固定液选择性的指标。选择性系数越大,
该柱对此相邻峰的分离越好。
几个概念——有效塔板数N有效
N
有效
t tM 5 . 54 R W 1/ 2
2
5 . 54 W1 /
' tR
2
2
在气相色谱中,通常用有效塔板数N有效和有效塔板
高度H有效来评价柱子的分离效能,它扣除了死体积
对分离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了柱子的实际分离效能。
柱效越高,该柱的分离能力越好。
量交换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即传质阻力)而使分子有滞留倾向。
在此过程中,部分组分分子先离开固定相表面,发生分子超前, 引起色谱峰扩展。
C L
2
3 (1 k )
k
2
d
2 f
液膜厚度
DL
液相扩 散系数
气相色谱中的速率方程
2 2 0 . 01 k 2 d p df 2 Dm 2 k H 2 dp u 2 2 u 3 (1 k ) D L (1 k ) Dm
塔板理论的贡献
塔板理论有助于我们形象的理解色谱的分离
过程。
导出色谱流出曲线方程,它符合高斯分布, 与实验现象相吻合。 导出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作为柱效的评 价指标。
塔板理论的局限
塔板高度H是一个抽象的物理量,它的色谱本质
是什么?它与哪些参变量有关,又怎样影响峰的
扩张?对实验的指导意义有限。
不能解释流速对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有些假设不合理,如没有考虑纵向扩散对色谱分 离的影响等。
(2)速率理论
概述
速率理论是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 提出,因此又称作范第姆特方程。
运用流体分子规律研究色谱过程中产生色谱 峰扩展的因素,导出了理论塔板高度与流动 相线速度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动 力学因素。
保留时间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tR=tM(1+k) 保留时间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tR=tM(1+k)
二、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
研究理论的目的
解决色谱峰的分离问题
三个色谱基本理论问题
色谱热力学问题——发展高选择性色谱柱
色谱动力学问题——发展高效能色谱柱
分离条件的最优化问题——分离条件优化
(1)塔板理论
柱效
由流出曲线方程导出:
n 8 ln 2 ( tR W1/ 2 )
2
5 . 54 (
tR W1/ 2
)
2
16 (
tR W
)
2
H=L/n
n是峰相对展宽的量度 n是柱效的量度 n是常数时,W与tR 成正比 n越大,h越小,表明组分在柱中达到的分配平衡次数 越多,对分离越有利,但还不能预言各组分有被分离 的可能性。
分离度与容量因子有关,容量因子越大,分离越好。 k 1 3 5 7 9 11 13 ∞
k/k+1 0.50 0.75 0.83 0.88 0.90 0.92 0.93 1.00
但当容量因子大于10,k/(k+1)的改变不大,而分析时间 将大大延长。因此,k的最佳范围是1<k<10。
改变容量因子的方法有:
(2)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Purnell方程)
R
1 4
n 理论 (
1
)(
k k 1
)
(3)色谱分离基本方程的启示
要改善物质对的分离(提高R),即提高两相邻物 质的分离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柱效N 提高选择性系数α 增大容量因子k
R 1 k 4 1 k n
'
'
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简单混合物,对该样品已 有了解并具有纯物质的情况。
优点:应用简便,不需要其他仪器。
缺点:定性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提高可信度的方法:双柱、双体系定性
几个概念——分离度R
R t R ( 2 ) t R (1 ) 1 2 (W 1 W 2 )
R1 / 2
t R ( 2 ) t R (1 ) 1 2 (W 1 / 2 (1 ) W 1 / 2 ( 2 ) )
R越大,说明两组分分离得越好。
由于该定义综合了色谱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可作为色 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大小不同,粒度分布范围不一致及填充的不均匀,形 成宽窄、长短不同的路径,因此流动相沿柱内各路径 形成紊乱的涡流运动,有些溶质分子沿较窄且直的路 径运行,以较快的速度通过色谱柱,发生分子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