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王瑾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人们对教育的关注,更多的人觉得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机械的抄写对学生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此时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关键是在设计常规性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要求更应设计自主性作业。
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字:语文家庭作业、激发兴趣、实践。
正文: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啊,课外作业就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又有“功夫在课外”,则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
而如今社会上呼吁最多的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学生的减负,而减负减什么?一重大部分是学生的家庭作业。
那么老师要不要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留什么样的作业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作业的重要性教育研究家哈里斯·古柏认为,不同年级的家庭作业应有不同目的。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家庭作业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
高年级学生则要通过家庭作业促进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
家庭作业布置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根据《有效教学》中作者对134个学生的研究得出:如果布置合适的作业,可以达到平均效应值0.77的效果,根据科恩的说法是接近大效应,即效果比较显著,在9个影响学生成绩的教学策略中排在第四位。
二、语文家庭作业的误区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手段之一。
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它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某阶段学习情况的主要尺度。
可是,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量多质低、拔苗助长的现象,形成“学生厌、家长烦、老师累”的怪圈。
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作业陪着做,资料帮着查,脑筋跟着转,惟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正体现“可怜天下父母心”。
而我们的孩子呢?做完课内作业做课外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做家长布置的作业,书包的重量是体重的一半,甚至更多,哪有什么兴趣?又哪能出什么效益?然而作为教师,一边是家长的殷殷期望,一边是评价体制的不完善,过多地重视了眼前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持续发展,采用题海战术,累人又累己。
语文教师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往往是“抄、背、练”“老三套”。
抄,即抄课后的生字生词,抄课文;背,即背课文及词语意思;练,即练生字组词,词语造句,书后问答题。
由于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转变目前的这种状况,使语文作业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呢?三、改变原始语文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学语文(一)、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标语)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作业形式多样化,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于是,我把写、贴、画、剪、演、摄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进行学问的探讨。
如在学习完《春笋》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春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可以用画笔画下来,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可以去买一个春笋观察,还可以让妈妈把春笋做成菜尝一尝。
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水彩画,有的是摄影,还有的用简单的话语描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最后,我们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很高兴,老师也很乐意。
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了解了春笋的品质。
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再如:学习了《辨别方向》一练习后,我让学生课后去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排一排课本剧。
结果,在展示课上,学生的想法都很好,涉及面也很广,有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有早晨怎样辨别方向,有森林里怎样看树叶辨别方向……可见改革作业形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是何等重要。
2.作业应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让学生会学语文以前,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
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
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老师就培养除了一批会做作业的机器人。
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
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会学语文。
如低年级小朋友,语文学习以字词为主。
由于字词学习单调、呆板,对于抄写更是提不起兴趣。
这时,老师可让孩子们课后回家将生字抄写变为和父母一起将生字制成谜语,拿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猜。
孩子们对于动画片、故事、配画书籍百看不厌,教师便可鼓励孩子们记下动画片中的一句歌词、一个题目、一个人物;对于故事中的生字,激发学生多问,多读,并抽出一定课余时间读故事。
还如电视中的广告,有的孩子背得滴水不漏,路边的招牌,学生也会时常指点指点,这都是学习字、词的好机会。
老师适当引导、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
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作业应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
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
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
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
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
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自己做张贺卡写上祝福献给妈妈。
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最敬爱的老师。
重阳节,布置学生为社区里老人过节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
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奥运会、亚运会,然后谈谈感受。
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国,看世界,关注社会新动向,不仅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面向差异,机动、灵动地作业布置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
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差生受不了,难度小的好生吃不饱。
量多对好生如渔得水,一挥而就,对差生便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
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数量、难度、形式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
例如学完了《2008北京》后,学生应懂得北京申奥的的意义,激发学生从小为2008北京奥运出力的热情。
理解“中国赢啦!中国赢啦!”字里行间表达的中国人民的自豪感!于是,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可让他们关注2008奥运情况,用一两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而对于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应让他们查阅资料,掌握数据,了解2008北京奥运的知识。
例子:如奥运吉祥物、绿色奥运,奥运火炬手等,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然后,再将他们的文章拿到班上让同学们阅读,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优生的能力,对一般水平的学生也起到了积累知识、扩大视野的作用。
再如抄写生字,目的是为了写好生字,默写生字,对于能写好、默好的学生,可以免抄。
而对于记忆力稍差一些的学生,便可抄到能默写为止,而不必强调以遍数为标准,而应强调将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师批改,注重评价,重在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在认真仔细的批改之后,应一一把情况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讲评的依据,另一方面便于在一个阶段后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模糊量化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其闪光点,肯定长处,提出不足,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建议并奋起直追。
“今天的字迹比昨天清楚了一些,老师为你高兴。
”“这个想法新颖有创意,你真厉害”“今天的资料收集得真好,如果你能与别人共享,你会更快乐。
”一句句中肯的评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找到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四、总结“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作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意优化多样,精心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参考文献1.《有效教学》2.《小学教学》-2007(03S)-46-46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