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个人总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个人总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个人工作总结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李德忠李德忠,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铜梁东城中学2009级13班班主任兼11班、13班语文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学校扬帆文学社总编,县中语会理事。

本人于1987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2005年被认定为中学语文学科铜梁县级骨干教师,2008年4月参加重庆市第三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现已结业。

现将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被认定为中学语文学科县级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的总结:一、思想方面: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本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经常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

本人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努力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的生存发展、同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奋发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富有正义感,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

党的教育事业是托举未来的事业。

多年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身上的沉甸甸的责任,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职责。

本人自踏上教育这块沃土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光荣而又艰巨、平凡普通而又挑战不断的职业,就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地爱着自己的事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努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关心集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从不会因个人私事而影响学校工作。

当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以学校利益为重,从全局出发,先放下个人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对待和做好学校的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证学校的利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学方面: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以人为本,注重方法的传授和情感的熏陶,推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倡导愉快教学,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

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课,说:“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当然我所任教学科成绩一向在学校同学科都是名列前茅的,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领导的器重,同事的尊敬,被朋友誉为一个酷爱语文教学的疯子,一个进入课堂就进入战场的勇士,一个用自己生命在吟唱的儒者。

我所上的公开课都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其中《乡愁》《麦琪的礼物》《与朱元思书》等7篇课例被学校评为经典课例,进入学校精华资源库,2002年获得南城中学首届优质课教师称号,并入东城中学后,连续三年获得校优质课一等奖,2005年又获得东城中学首届说课大赛一等奖。

在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我还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的的培养,近几年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征文获奖达120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以来,我指导的学生连续四年囊括了铜梁县环境征文的一等奖(这在全县是绝无仅有的),指导学生在《少年先锋报》《学语文》《今日教育·读写坊》《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优秀作文》等1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达50篇。

(这方面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铜梁初中最优秀的教师)三、班主任方面:德高为范,倾心育人本人深知,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个体脑力劳动,班主任工作,不仅是方法问题,还是技巧问题。

教育艺术源于对学生的热爱,爱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班级这艘航船的舵手。

针对近几年来现代中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的现状,本人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到班集体凝聚力的服务员,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上,边干边学边探索,班主任管理经验不断丰富,班主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班主任工作。

在我做班主任几年中,我十分注重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导学生。

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耐心细致地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都能够及时预见,并能及时妥善解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的影响下,我班形成了和谐向上的风气,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由于我所带的班级管理目的明确、责任清楚、管理得方、务实有效,因此任课教师总是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荣辱与共,所带班级总是呈现出“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成绩突出”的特点,因此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自己也因此经常荣获学校模范班主任。

其中任教的2002级2班团支部还被重庆市共青团委评为重庆市红旗团支部(该荣誉全县仅我班获得)。

四、教研组方面:和谐发展,培育新人。

我是学校语文学科组长,不客气地说,在教研组里,我是最全面的,无论是上课、说课、课件制作,还是教育理论、论文写作,我样样在行,而且,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大视,有一股子热心肠,组里组外的同事老爱找我帮忙,而我呢,总是尽最大力量帮他们排忧解难,所以,同事们都服我,一说起东城中学语文老师,就会提到我。

由于我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很团结、很和谐而凝聚力的。

另外,我们组年轻教师多,有生机有活力,是我们教研组的生力军和未来的希望,他们工作热情高,就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和引导。

因此,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和培养使他们迅速成长就成了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召集全体组员学期初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培训责任,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新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骨干教师带一个年轻教师,年轻教师跟班学艺。

作为组长的我亲自带了两个年轻教师,还经常和他们一起交流备课上课的心得,每学期都亲自坚持上教研示范课,还自制课件,主动掀起教学大比武的热潮。

在我这个组长的带动下,像李世红、李心洁、陈光菊、刘享容、罗爽等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骨干和生力军。

近年来,我亲自指导的几个年轻教师在各种优质课大赛中都获得了佳绩。

2003年,指导陈霓霓参加县优质课赛课活动获得了县一等奖,2005年指导李世红老师参加县优质课又获得了一等奖,2008年10月指导年轻教师罗爽代表铜梁县参加市远程教育优质课赛课获得市二等奖,11月又指导刘燕飞参加县优质课竞赛获得县一等奖,我本人也在2007年11月被评为铜梁县优秀教研组长,2008年1月又获得了重庆市优秀教研组长的殊荣。

五、教研方面:勤于奋斗不断超越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积极争取机会参加继续学习,努力掌握语文学科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接受语文学科的新经验、新规范,年年都超额完成了继续教育学分。

先后参加了本科函授学习、县市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听取了名师成长论坛、新教材培训等各种专家报告,观摩了市县优质课竞赛与展示。

通过这些学习培训,很好地开阔了本人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本人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化作巨大的动力,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边提升,渐渐,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活积淀,使我对教育有了思考的从容,我有了更多的语言,更多的追寻,化作一篇篇的文章,翻作了一朵朵的浪花,相继近50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浅谈初中语文课改的开放性》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并入选《烛光—中国教育论坛》,《浅谈班主任的创新》发表在《中华教育论文撷英》,并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此处无声胜有声》、《培养健康竞争心理,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发表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上,并荣获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加强写字教学推行规范汉字》荣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当代重庆教育》丛书之二《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2004年一等奖;《增强耐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运用电教媒体优化习作评改》荣获中学语文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下水作文《孔乙己后传》被中语会、中国写作协会评为国家级二等奖;《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发表在《教育科研》2005年第9期;《勤于观察,妙笔生花》发表在《今日教育》2005第一期上;《浅论运用“四结合优化语文课》被选入国家最权威的教育论著《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一书中,并获得一等奖。

2008年3月,《浅谈教师的幽默艺术》《浅谈初中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被重庆市教育科学院评为市一等奖;2008年7月,《浅论中学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的有效渠道》《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1个,校级课题4个。

我作为绝对的主研人员,积极投入到这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以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两个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亲自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现已全部结题,获得优秀子课题奖。

2002年,主研的作文教改课题《构建作文创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2006年主研的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设计优势互补研究》获得县教育科研一等奖,学校因此被评为铜梁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铜梁电视台也曾对我的教育科研的成果作过报道。

六、社团方面:热心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社团配合语文教学针对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本着“能力创新特色”的原则,我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2004年组织成立了“学生读书会”,拥有社员达500人,捐书购书2万余册,各班也成立了小小图书馆,自带书籍互相传阅,解决学校图书不足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提升东城中学素质教育的水平,2005年1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的我亲任社长,创建了东城中学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学社团——扬帆文学社,出版社刊《扬帆》,每学期出两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写作热情,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校内外具有良好而广泛的影响,至今已出版10期,该刊参加2006年“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评选活动”被评为最佳社团刊奖一等奖,200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评选”再次获得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