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教学模式。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提前踏进课堂,忙着为上课设计板书,或抓紧时间和学生练口语,或唱几首英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听懂了并能对答如流,就会由衷地产生一股兴奋感和成功感。
这是最佳的课前热身。
这比我们常用的"Stand up, p lease."这类千篇一律,陈旧呆板的开场白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内在热情,投入课堂。
当上课铃响起时,教师走上讲台说:"Is i t t ime for c l ass""Are you ready"。
课前这样的过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找到了师生进入共同学习的良好契机。
例如:
谈谈我两个月来对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的体会。
从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及知识分布的特点来看,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压力。
首先,小学五年级这一阶段是小学到初中的主要过度阶段。
这一阶段,不管是词汇量还是重点知识量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这使得很多学生很难适应。
从而出现很多学生放弃和厌学的现象。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就要从多方面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认识每一位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待不同的班级和拜托的学生,教师应展开分层的教学模式,从每位学生的标准出发,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思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
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
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
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
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
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
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反思二:交际教学法同样适用于高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
反思五:教育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端正学习动机。
英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学理论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与低,与学生的
智力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是,最明显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的不同。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乃至整个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是定型作用,使学生磨练意志、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补偿作用,即指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方面的不足。
因此,如何把学生非智
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最大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每一位学生。
对每一位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具
体事情具体分析。
⑴要上好课,就要注重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
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每节课努力创设一个情境,同学生在课堂上同游戏,同歌唱。
⑵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⑶积极参与讲课,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教学就必须遵循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英语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要时刻注意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把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
新教材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和四个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
教师的主导性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如讲解新课时,教师应是一个表演家,要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运用直观教具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在进行语言练习时,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要向学生说明练习的内容、方法和具体要求,使学生能按照要求准确练习,达到深刻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就应是学生的好帮手,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要做一定量的练习,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才能使教与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教学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情感因素,能产生良好的共鸣效应,是实施并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不遗余力地接受教育。
从而达到“乐”教、“趣”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