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7级本科2008专科用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答案一、单选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建国初期属于(C)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C)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
A、限制B、征用C、没收D、赎买9、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D、土地改革的完成10、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C)。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民族资本主义财产C、没收官僚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财产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C)。
A、和平赎买B、四马分肥C、国家资本主义D、公私合营12、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D)。
A、合作社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营经济13、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B)。
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B、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的路线C、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D、发展生产力的路线14、中共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最有特色的实质性内容是(A)。
A、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B、全行业公私合营C、在商业方面实行经销代表D、在农村开展合作社15、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A)。
A、合作化道路B、和平赎买C、国家资本主义D、限制16、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
A、资本主义体系B、民主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民族主义体系17、邓小平说,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最成功的是(A)。
A、社会主义改造B、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C、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文化大革命1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C)。
A、革命性与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20、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D)A、它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B、它是一个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C、它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它是一个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CE)。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E、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表述正确的有(ABC)A、它是一个过渡性社会B、它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C、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D、它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E、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BCD)。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家和地主的社会主义改造4、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C)。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ABCDE)。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6、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是(AC)。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7、我国对资本家实行经济赎买的“四马分肥”是指(ABCD)。
A、国家税收B、企业公积C、资本家的利润D、工人福利基金E、社会公益金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两翼”是指(BCD)。
A、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土地改革9、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有(BD)。
A、经销代销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加工订货D、全行业公私合营E、统购包销10、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CD)A、消灭资本家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辨析题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P66,P80-82答:错误。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性质大不相同。
(2)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P66)。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但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80,P94答:错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三、简述题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2、见书上P83答: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的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见书上P91-93答: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这一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对农业的改造采取和平的方法和自愿的原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
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五、分析论述题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特点及其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删除2、见书上P86-90答: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96-98答:(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它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的变革。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