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价值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
翻开课本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
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
教师如能在语文课上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美的感染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挖掘美感情趣,培养健康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
开发,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要抓住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强调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
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
在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占有相当一部分,
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
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语文教材中相关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
科学美指的是从人
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
相关于这类的科普小品文在语
文教材中也有很多。
这类文章通过文学的手段,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如教师只
从抽象的理性的角度去介绍,往往会使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小学生很快丧失兴趣,教师应通
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理解并学会欣赏美,评价科学技术美;并运用美的动力推动科学技术的
学习和创造。
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
境的美、选择的美等。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
魅力的因素。
2.突出美感教育特征,强化语文感染动力
语文美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上。
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
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
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
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
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
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对丑陋的现象产生痛恨,愤怒与不满的情绪反应,
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创设和谐,欢快的情境,激发学
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
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想象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有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量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
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
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或感到美,感到愉悦;或心情不愉快,
感到丑恶。
在语文教学中这一客观事物指的就是情感的载体—教材,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
品的情感作用,运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
共鸣。
3.深入剖析美感形象,认真体会语言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
美的形象。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教育的
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
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